“做了9年薪酬,我有12點思考”送給大家!

11月深秋,造訪了兩家杭州的互聯網巨頭,一家是網易,和他們的高級招聘經理聊了關於招聘背後的12條真相。

另外一家就是阿里,這次和阿里的薪酬福利專家M同學聊了聊;

他做了9年薪酬了,和我們吐槽了很多現象,也道出了少有人關注的薪酬邏輯和常識。

可以說每一條都很有深度。

01

做薪酬,是經營管理中最難的一環,做的不好,好心辦壞事,做的好,四兩撥千斤。

不出錯只是你最最基本的要求,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好公司的薪酬支出。

所以說,一位精通薪酬和激勵的HR真的是萬里挑一。

02

我們講的薪酬工作,一是要考慮總量

二是要考慮結構,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薪酬設計的時候,主要精力都關注在總量上,結構設計往往會被弱化掉。

但事實上,如何分餅才決定餅可以做多大,這個可以算是萬能定理了。

03

在阿里,工資、獎金、紅包、股權的邏輯很清楚:工資就是公司買員工時間的費用;

獎金一定是員工超越了公司對其的期望值才會發,不是每個人都有。

如果公司有一件或幾件特別讓人鼓舞人心的事情,才會發紅包的,紅包一旦發了就是每個人都有,大小各異而已。

股權是對個人潛力的投資,如果五年以後他有的話,那就給股權,當然職位定級的時候就會往上拉一拉。

04

你一定看到過不少這樣的新聞:很多企業家每月工資只拿1元錢,這真的不是作秀,這是種明確的信號:一是對公司發展潛力有堅定的信心

二是想對所有人才說,我們公司的薪酬理念是和企業一起共享長期成長的紅利。

05

所有薄發都來自於厚積,有時我們看到這家公司人才濟濟,那家公司業績傲人,其實背後都是他們的人力資源團隊數年如一日的精心管理的結果。

事實上,對於一家企業真正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都是結合自己業務不斷整理、磨合、取捨出來的,絕不是參考或者照抄出來的。

06

錢從來都不是激勵中最重要的資源,瞭解人性的管理者才是,不知道你是否在每年年底覆盤本年度的公司薪酬激勵政策,只要你一覆盤就會發現,激勵的背後全都是人性。

一套出色的激勵方案,會讓你發現方案設計者對人性思考的深邃和遠見。

07

很多人都說是管理是藝術,做好激勵和薪酬也是一門藝術。

實際上,科學關心的是規律和真理,藝術關心的是美和情感;

科學是客觀,而藝術是主觀的。

科學有目的,藝術沒有目的,科學關注數據,藝術不關注數據,所以薪酬一定是一門科學,不能是某個人主觀的藝術。

08

練輕功之前,先修煉好內功。

做好薪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裡說的練好內功就是指在做薪酬之前先把公司的:組織結構、崗位分佈、企業文化、業務模式、流程特點等信息全部摸透了才行;

在快速發展的企業環境中,你內功如果跟不上,最終會變成一位背鍋俠。

09

別相信所謂顛覆式薪酬設計、突破性激勵模式,在這些新名詞的身後,是一大批韭菜、羊群、陪葬者;

目前主流的薪酬設計方式,對於99%的企業都已經完全夠用,那些所謂新方法新套路,你仔細研究背後的邏輯,就會發現只是一套邏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所謂包裝就是如此。

10

市場中只有兩大類薪酬設計方法:一類叫國企薪酬設計法、一類叫其他類型企業薪酬設計法。

國企有不少它固有的特點,規範但缺乏靈活;

成熟但缺乏激勵性,想要做好國企的薪酬激勵改革,考慮因素非常多、難度會相當大,沒考慮周全千萬別下手。

11

職場上超過90%的人認為自己值得更高的薪水;

但真正願意並有勇氣去和上司提加薪的卻不到10%,剩下的那些人寧可辭職也不願主動提加薪;

僅有5%的企業,會主動給員工加薪,遇到會主動給員工加薪的公司,請珍惜吧。

12

在薪酬面前,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取捨問題;

一枚出色的薪酬方向HR,我認為起碼要有3方面的素質:

一是超出常人的耐心,二是洞察人性的細心,三是堅守原則的恆心,缺一項都不可以。

在這次溝通的最後,小編髮現做薪酬的人,普遍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要大一些,可能普遍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吧;

不管如何,做好薪酬並不易,專業路上,一起加油吧!

推薦:【HR大咖專欄】《崔曉光-全面戰略薪酬體系設計案例課》觀看請點擊文章下方的藍色字體“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