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從1950年阜陽第一盞路燈出現在大隅口算起,阜陽路燈的歷史已經走過了68個年頭。從1盞路燈開始,到70年代的不足百盞,再到如今的3.1萬盞。路燈,不僅體現出阜陽這個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更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在老阜陽人的記憶中,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阜城大部分街道還沒有照明。以前晚上一出門兩眼一抹黑,幾乎每個家裡都會準備一個手電筒。手電筒還是大家晚上串門的必備工具。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當時,解放大街、人民路等主要道路已經架設了路燈。那時所謂的路燈就路邊立著一根木頭杆子,燈頭上有圓形搪瓷燈罩。儘管燈光不怎麼明亮,白中透黃,黃中透紅,但是總算給人們帶來一片片難得的光明。每到夜晚,在路燈亮處,總能看到不少人圍在路燈下,家長裡短,說古論今,追逐嬉鬧,打牌跳繩,路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樂趣。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時間流逝、歲月更新。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習以為常的路燈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漫步夜幕下的阜城,路燈的變化真可謂是顯而易見,阜陽的發展,從“小變化”裡就能看到“大發展”。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確實,曾幾何時,電線杆子“進化”了,由木頭的換成了水泥的,又由水泥的換成了各種金屬的,千姿百態、嫵媚婀娜。燈泡再不是隻有螢火蟲般光亮的白熾燈,由熒光燈到鹵素燈,又有如今許許多多的高科技燈,流光異彩、絢麗多姿。為了實現從“路燈照明”到“夜景照明”的轉變。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近年來,阜陽市在設計道路照明系統時,除了滿足夜晚照明的功能,創造舒適的照明環境外,還考慮到了白天的效果,讓路燈擔當起美化城市的功能。進入2000年以來,阜陽市區內所有新建的道路和主幹道,均按“一路一燈型,一路一景觀”標準創建。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如今,清河岸邊一個個璀璨的燈球、文峰公園的五色燈交織輝映、泉河風景帶造型別致的景觀燈,給人如夢如幻的感覺。人民路、潁州路、清河路上選用了不同藝術風格的燈型,形成了一條條“燈光隧道”,五彩繽紛、變化萬千、爭光鬥豔,將美化、綠化、亮化結合在一起,白天給城市增添一道風景,夜晚給人們一種光彩奪目的燈飾美感。


百姓視角|改革開放40年,路燈見證阜陽變遷


改革開放40年來,阜陽市區路燈一路變遷,從不足百增加到3.1萬盞,從簡單的道路照明到公園廣場的景觀照明,光源方面,電子節能燈和LED燈淘汰了低光效、高能耗的白熾燈。路燈的變化見證了城市的變遷,路越修越寬越平,燈越照越遠越亮,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