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珍品 戶部造湖南省大清銅幣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湖南為其中一個採用機器鑄造銀元的省份。

稀缺珍品 戶部造湖南省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此戶部造湖南省大清銅幣,直徑2.8釐米,重7.27克,為湖南省造。錢幣正面中心直讀“大清銅幣”四字,中間圓圈內陰刻“湘”字。上緣鑄滿文“大清銅幣”和干支紀年“丙午”二字,左右分列“戶部”二字,底緣為“當制錢十文”。背面中間為蟠龍紋,頂部為“光緒年造”四字,底部環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國銅幣)。做工精美,圖案考究,紋飾細膩,保存完整,包漿自然,品相極佳,流通痕跡明顯,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稀缺珍品 戶部造湖南省大清銅幣


清代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所鑄造的錢幣在融合了以往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與時俱進,成為歷代錢幣中最為輝煌的存在。清代龍紋機制銅幣鑄造精細,形制規整,圖畫講究,是難得一見的精品錢幣。如今,留存於世的清代龍紋機制銅幣愈來愈少,故而收藏價值很高,有的錢幣愛好者為了能收藏到一枚不惜拋出重金,足以見大清銅幣魅力之大。隨著錢幣藏品在各大交易會上風頭鵲起,國內外對於清朝龍紋機制銅幣的熱捧不斷升級,讓眾多的投資者感受到了這些錢幣的收藏價值和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稀缺珍品 戶部造湖南省大清銅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