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的“弊端”是什麼?

m4RMu7lyO


其實就是不良反應、副作用之類的。大致有以下幾點

1.低血糖(最常見)

這個很多人都知道,胰島素用多了、或者病人吃少了,就可能發生低血糖,心慌出冷汗甚至昏迷

2.注射部位疼痛、硬結等

很多人不喜歡胰島素因為每天要打針,一是疼痛,還有次數多了,那個地方可能會有硬結

3.過敏反應

胰島素是一種異物,有些人注射後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比如皮疹、皮膚瘙癢之類的

4.自行停藥導致的急性併發症(很嚴重)

我之前看見一個病人,自己把胰島素停了,然後血糖一下子很高,發生酮症酸中毒,口渴、噁心嘔吐


愛跑步的小醫生


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它的發現與應用,給無數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對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來說,可謂是“功不可沒”。

但是,利弊共存,撇開其優點,他還是有弊端存在的:

1、胰島素作為一個降糖激素,在應用時最常見的“弊端”便是降糖太過導致的低血糖。但是,低血糖的發生時有跡可循的,它多與患者飲食不規律、未能定期監測血糖、不能根據自身情況調節胰島素用量等相關。所以對於打胰島素的患者,應當告知患者務必定期監測血糖,及時調節胰島素用量,一旦出現心慌、手抖、頭暈等不適,及時補充糖分,如糖、巧克力等。

2、胰島素耐藥,也就是指有一部分患者在長期應用某品種胰島素後,血糖持續控制不佳,增加胰島素用量無效,在除外其他因素後,可考慮是藥物耐藥引起,建議更換廠家或品種;

3、胰島素應用早期,可有患者出現短暫的視物模糊,這與胰島素應用後造成的血糖驟降,膠體滲透壓改變,晶狀體可出現脫水,導致屈光不正引起,血糖水平穩定後症狀可消失。

4、體重增加,胰島素可以促進脂肪及蛋白質生成,導致肥胖,另一方面,與患者不能嚴格控制飲食熱量的攝入,加強運動等,也可導致體重增加;

5、藥物過敏反應,胰島素屬於以異種蛋白質,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但是,隨現代藥物純度的不斷提高,過敏反應發生率減低,一般可進行胰島素脫敏療法或是更換廠家批次品種。

6、長期局部注射胰島素,可導致局部皮下脂肪組織增生形成脂肪墊或是瘀斑,建議每次注射時更換針頭及部位。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胰島素的發現無疑是糖尿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實現了人體缺什麼補什麼的治療方法。縱使胰島素為一代神藥,但是藥三分毒,在神奇的藥也有自己的弊端。胰島素作為一種療效確切相對安全的治療藥物,也不例外。

首先在使用方式上,胰島素只能皮下注射和靜脈注射。每天的注射扎針給患者帶來了不少的痛苦。容易導致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瘙癢、脂肪萎縮、脂肪增生、過敏反應、注射部位尋麻疹。有的患者因為怕疼,極其排斥使用胰島素。人體的激素水平都處於平衡狀態,胰島素作為一種外界的干預激素,如果劑量不當,就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那就是---低血糖。低血糖反應,出汗、心悸、乏力,重者出現意識障礙、共濟失調、心動過速甚至昏迷。也由於他是人體外來的,所以如果日劑量需超過200單位以上,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而眼屈光失調、血管神經性水腫這些問題則是胰島素不太常見的不良反應。

胰島素作為一種生物製劑,在保存上也比較嬌氣,未開封的胰島素需在冰箱4攝氏度左右保存。開封使用的需在避光、避高溫、避冷凍的環境下4周作用使用完。

胰島素雖然有自己特有的弊端,但利大於弊,只要合理使用和保存,其神藥的地位依然不會被撼動!


藥事健康


  糖尿病病人需要積極的藥物治療和飲食調理,所有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胰島素也不例外,它也有一定的弊端,一般需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胰島素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胰島素性低血糖、胰島素過敏、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性水腫、屈光失常。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胰島素在臨床使用的時候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期取得最滿意的療效。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發生不良反應,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不良反應而放棄使用藥物。兩害相權取其輕,聰明的做法是想辦法在獲得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嚴重程度,積極地想辦法預防和應對。密切注意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數據變化,讓血糖的的數據調整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

  胰島素用量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監測血糖(如果清晨血糖較高時,還應該檢測凌晨2-3點是否有低血糖的發生),逐漸調整用量,以達到既能控制血糖又不至於出現低血糖的合適劑量。同時,患者一定要隨身攜帶糖果、甜點等食品,以便在發生低血糖時能及時進行自我救治。大部分病人對胰島素無不良反應,極少數病人在注射胰島素後會出現發熱、皮癢、浮腫、哮喘甚至過敏性體克等症狀。出現過敏輕者可採用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重者必須調換製劑。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其本身又是糖尿病發病的核心。I型糖尿病與體內的胰島素絕對不足有關,II型糖尿病則與體內胰島素相對不足有關,因此當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需要補充一定量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雖然人本身也會分泌胰島素,但是其作為一種藥物並非只是起到補充身體所需的作用,同樣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這也是問題所問的“胰島素的弊端是什麼?”,以下精靈醫生就為大家逐一列舉一些胰島素可能給身體帶來的不利影響:

1、低血糖:大家都知道胰島素最直接的作用可以降低人體的血糖,這種作用是單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時應用胰島素可以幫助控制血糖,但是如果使用的劑量和時間出現問題,其很有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此時輕的可能只是頭暈、出虛汗,嚴重的則可能造成意識障礙,甚至於有生命危險。因此在初次或調解胰島素用量的時候都需要住院條件下調解,穩定後也需要把握好胰島素應用與飲食的關係,並且需要定期監測血糖;

2、眼花:初步應用胰島素的時候會改變血液的滲透壓,眼內房水的壓力變化相對慢,因此部分患者會有眼花的感覺,這種症狀是自限性的,通過一定時間的適應症狀會逐漸消失;

3、皮膚:目前多數胰島素通過皮下給藥,由於局部的胰島素含量較高,有的患者會造成局部脂肪堆積,有的會造成萎縮,還有的因為消毒不好可能引起局部的感染,因此在注射胰島素的時候需要選擇幾個地方輪流注射,且要注意無菌操作;

4、過敏:約有1%的患者會有這種情況,可以表現為局部的瘙癢、起紅疹,極少數有全身過敏反應,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改用人重組胰島素,也可以考慮用脫敏注射的方法予以解決;

5、免疫反應:部分人用藥後會產生抗胰島素的抗體,這樣會導致胰島素的作用降低,以至於需要增加劑量以代償,或者更換胰島素種類;

6、心血管病:注射胰島素主要目的是更好的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但是現在的研究也發現了其可能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的可能。這與胰島素應用後會增加血管壁脂肪的沉積、血管括約肌收縮力增強、導致高凝狀態有關。不過這些還正在研究進一步證實。

以上介紹了部分應用胰島素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是否應用胰島素需要根據具體臨床情況具體分析,而不能因為應用胰島素有副作用,該用的時候也不用了,要知道其它降糖藥物也同樣有副作用,此外如果不用藥控制血糖的話,糖尿病併發症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將更大。


精靈醫生


胰島素的不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導致低血糖,因為胰島是體內唯一的降糖激素,它的好處用不好很容易變成不利。

2.會出現過敏反應。

通常出現皮膚紫癜,病情輕可以不處理,嚴重的要正規脫敏治療。

3.屈光不正。

由於糖尿病病人用胰島素血糖下降快,容易出現研究看東西不清楚的現象。

4.注射局部出現脂肪萎縮或者腫塊。

如果病人注射胰島素不變換位置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位置變換。

胰島素注射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問題都是很容易解決的,如果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下面的圖面是正確注射的位置。


醫線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經濟的發展,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我國成了世界上第一糖尿病大國,根據國際最新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的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約1.139億人。糖尿病人多了,胰島素自然成了我們臨床醫生一種非常常用的藥物,胰島素的最主要的不良反應就是低血糖,這個我們醫生都知道,但是下列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你都掌握了嗎?
1、低血糖反應

這是胰島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多發生在胰島素注射後作用最強的時候;常發生於下列一些情況下。

① 注射胰島素後沒有及時進餐。
② 因注射胰島素量過大所致。
③ 高血糖糾正後沒有及時減量。
④ 運動量增加。
⑤ 同時應用某些能增強胰島素作用的非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如磺胺類、β -受體阻滯劑、水楊酸製劑等。
⑥ 比較瘦的患者,脂肪比較薄,把胰島素直接注射到了肌肉內,吸收過快。


⑦ 合併妊娠等情況,此外還有肝腎功能不全、甲亢患者也相對容易發生。

低血糖早期表現為飢餓感、頭暈、乏力、出汗、心慌等,嚴重時出現煩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糖尿病患者也應熟知這些反應,一旦出現症狀應及時進食或進糖水,嚴重者應靜脈注射葡萄糖治療。普通胰島素為注射後2小時,多在白天發生。長效胰島素為注射後14小時,多在夜間發生。
2、Somogyi現象

somogyi(索莫基)現象,在黎明前(夜間)曾有低血糖,但症狀輕微和短暫在睡眠中未被發現,但導致機體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繼而發生低血糖後的反跳性高血糖。多次低血糖症後,刺激胰島A細胞及腎上腺發生反應性高血糖。所以就容易忽視黎明現象而增加胰島素用量,導致夜間血糖更低。重者造成嚴重低血糖反應而危及生命。所以這個現象值得警惕!
3、水腫

糖尿病患者在初次應用胰島素時,部分患者在4—6天內可能出現水腫,因為胰島素有水鈉瀦留的作用,經胰島素治療時出現水腫可表現為下肢輕度水腫甚至全身性水腫。一般1—2周自行緩解。應給予低鹽飲食,水腫明顯時應限制水的攝入,注意保護皮膚,防止損傷。必要時可以應用利尿劑促進水腫消退。


4、過敏反應

一般胰島素製劑多為生物製品,且過去的胰島素純度較低,因而具有弱抗原性和致敏性,所以個別病人應用後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過敏性紫癜,極少數人出現過敏性休克。近年來隨著高純度胰島素的應用,過敏反應較少見。
5、視力模糊

由於應用胰島素後,血糖迅速下降,使晶體和玻璃體的滲透壓改變,導致其性能改變引起視力模糊。這個一般可以自行恢復。
6、胰島素抵抗

由於長期應用胰島素,血中出現胰島素抗體,導致病人每日胰島素用量超過100—200單位,此稱為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抗藥性。這種情況下可以改用其他種屬的胰島素或者加用口服降糖藥物。
7、局部反應

注射部位可有紅腫、發熱、發癢、皮下脂肪萎縮等。皮下脂肪萎縮可能同胰島素製劑不純相關,而皮下脂肪增生可能因胰島素有刺激局部脂肪增生的作用有關等。因此最好更換純度較高的胰島素,選擇注射器並注意輪換使用,一般注射部位為上臂前外側,大腿內側,臀部及腹部,每次注射要改變部位,1周內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以免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同時採用熱敷、按摩等理療,可使其慢慢恢復,也可用局部氧療法或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

8、皮膚感染

由於胰島素需長期注射,注射部位消毒不嚴造成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甚至發生膿腫感染。因此要不斷更換注射器;注意皮膚清潔;或局部消毒:注射區域有計劃輪流注射;出現膿腫時應切開引流。
9、體重增加▼最初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大多都有體重增加。這可能同胰島素有水鈉瀦留的不良反應及血糖得到控制有關。而體重增加卻不利於糖尿病控制,配合飲食控制及積極的體育鍛煉,加用雙胍類及糖苷酶抑制劑有助於保持正常體重。

北藍健康之家


胰島素在目前是被公認的對治療糖尿病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的,但是你要是以為這樣就完全放心了,那我只能給你說你真的太天真了。

我在說胰島素對人體最大的影響的時候,和你們舉一個特別客觀的例子。你們設想一個場景,如果說一個人躺倒床上三年,不下床,不走路,他是不是在突然下床時,不知道該怎樣走路了,而且也走不起來了。



我們聯想到胰島素上,胰島是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糖的,如果說有外界補充他分泌的胰島素特別的少,誰不喜歡偷懶呀,他也偷懶。漸漸的他的分解能力就會越來越弱,會形成胰島素的拮抗。最後外界補充的胰島素作用也不大了只能換純度更高的胰島素。

除了上面的之外

1.,胰島素還會引起過敏,有的人打完胰島素會出現紅,腫,硬,這就是胰島素過敏,必須更換胰島素。

2,胰島素屬於激素,所以剛開始打胰島素的人會出現肥胖,而且是肚子比較大,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3,如果注射胰島素劑量過大,並且沒有按時吃飯,肝、腎功能不全的人,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現昏迷。所以糖尿病人外出最好帶點奶片。

4,引起水腫,糖尿病在還沒控制前,身體裡有失水、失鈉、細胞外液減少,一旦接受胰島素醫治,血糖控制後四天到六天裡,體內水鈉瀦留,那麼會呈現四肢水腫的狀況。

5,長時間運用非純化胰島素,或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時可出現皮下脂肪營養不良的現象。


另外,得了糖尿病真的不是這麼可怕,我們一定要控制平日的飲食。

如果是剛開始有糖尿病,除了驗血之外,最好查查肝和腎,有些人血糖一直降不下來,最後發現是脂肪肝引起的血糖高

要少食多餐,主食以粗糧為主。中午可以在10點左右加一頓餐,下午在3-4點鐘加一次餐,主要以水果,乾果為主,最好吃西紅柿和黃瓜。水果一定要少吃,但香蕉,葡萄不要吃,含糖量太高。

吃完飯,不要立馬做到沙發上,要慢走半個小時,平時也要多運動。

糖尿病人只要注意飲食,多運動,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你好30歲


我根據我家兩個糖尿病人的實情做個答案,每個病人情況不一樣,只做參考。

我母親病了20年,去年開始打胰島素,但身體其他器官已經被藥物損毀的不成樣子,平時什麼護肝片,治療腎病的藥,胃藥真是一把把地吃。胰島素打完後,20分鐘後如果忘了吃飯,不到十分鐘就會低血糖,今年夏天有兩次打完針忘了吃飯,渾身大汗淋漓,頭暈,只能躺下來休息,趕緊吃東西把糖分補充上去。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去年底做的蛋白質檢測,通過中藥調理兩個月,糖尿病是肯定不能治癒了,但其他器官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因為這個檢測是國家實驗室立項的課題,去年剛研發成功,確定患糖尿病的原因有八個部位,胰腺,脾臟,胃,大腸,小腸,肝,腎,代謝。根據各器官病症 級別,分別調理。

估計來年這個項目會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大醫院,假性糖尿病如果通過檢測找到病因,有望治癒,因為實驗檢測樣本有治癒的比例。

建議糖尿病患者,對這八個部位在醫院好好查一下,一定中藥調理,不要用西藥。

我也會跟蹤項目的進展,隨時在頭條中給大家提供最新的信息。


基因檢測安全用藥




核心提示:
1、糖尿病病人需要積極的藥物治療和飲食調理;
2、所有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需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胰島素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胰島素性低血糖、胰島素過敏、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性水腫、屈光失常。
3、糖尿病病人生活調理需遵循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
(附: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胰島素在臨床使用的時候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期取得最滿意的療效,並避免不良反應。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發生不良反應,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不良反應而放棄使用藥物。兩害相權取其輕,聰明的做法是想辦法在獲得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嚴重程度,積極地想辦法預防和應對。

胰島素使用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1、低血糖反應:使用胰島素髮生低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劑量過大;進食太少或不按時進餐;或由於運動、體力活動太多;也可見於口服降糖藥過量。主要症狀有心悸、頭暈、出汗,重者可驚厥、昏迷甚至死亡。需提醒的是長期使用胰島素者,如低血糖頻繁發生,會導致症狀不明顯,甚至發生無症狀性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發現不及時而導致嚴重後果。

應對措施:胰島素用量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監測血糖(如果清晨血糖較高時,還應該檢測凌晨2-3點是否有低血糖的發生)逐漸調整用量,已達到既能控制血糖又不至於出現低血糖的合適劑量。同時,患者一定要隨身攜帶糖果、甜點等食品,以便在發生低血糖時能及時進行自我救治。

2、過敏反應:過敏反應與個體差異和免疫功能強弱有關,絕大部分病人對胰島素無不良反應,極少數病人在注射胰島素後會出現發熱、皮癢、浮腫、哮喘甚至過敏性體克等症狀,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過敏反應。胰島素過敏反應產生的機制目前並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可能與胰島素製劑中的汙染物、延遲劑或胰島素本身引起的免疫應答有關。動物胰島素由於含有雜質蛋白,過敏反應較人胰島素多見。可能與胰島素本身或製劑中的雜質蛋白有關,由於人胰島素的雜質蛋白含量極低,故後者引起過敏反應可能性小。

應對措施:輕者可採用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重者必須調換製劑。為了避免胰島素過敏反應,國外有文獻認為人胰島素類似物(如來得時)的免疫源性較人胰島素更低,更適合人胰島素過敏的患者使用。

3、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內源性分泌或對外源性注射胰島素反應下降的異常生理狀態,胰島素抵抗在Ⅱ型糖尿病中長期存在,而且早於糖尿病的發病,胰島素抵抗狀態下患者需要更高水平的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

應對措施: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胰島素的種類或劑量。

4、胰島素性水腫: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鈉、細胞外液減少,細胞內葡萄糖亦減少,控制後4~6天,可發生水鈉滯留而水腫。這可能與胰島素促進腎小管回吸收鈉有關,稱為胰島素性水腫。水腫多見於面部及四肢,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自行消失。

應對措施:如果化驗尿常規結果正常,可不必處理,水腫較重者可調換製劑。

5、屈光失常:胰島素治程中有時病人會感到視力模糊,這是由於治療時血糖迅速下降,影響晶狀體及玻璃體內滲透壓,使晶狀體內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發生遠視。此種屈光突變多見於血糖波動較大的幼年型病者。

應對措施:此屬暫時性變化,一般隨血糖濃度恢復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發生永久性改變。故不必配鏡矯正,也無需特殊處理。

此外注射胰島素要注意嚴格消毒,經常更換注射位置。

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1.6%,糖尿病前期約50%。而根據某些報告顯示,如果不進行生活方式干預,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有93%會在20年後發展成糖尿病患者。因此,不論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前期都應該重視飲食和運動管理。

中國營養學會今年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期間,發佈了《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推出了八大飲食建議:

具體地說,要做到:

1、要控制體重控制腰圍,預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圍不超過90釐米,女性不超過85釐米。

成年人BMI也就是體質指數應該控制在18.5-23.9之間;BMI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2、要進行規律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週至少三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3、全穀物、雜豆類應占主食攝入量的1/3;

4、每日蔬菜攝入量300-500克,深色蔬菜佔1/2以上,其中綠葉菜不少於70克;

5、常吃魚蝦蟹貝及禽類,畜肉適量,減少肥肉攝入;

6、保證每日300克液態奶或者相當量的奶製品的攝入;

7、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成人每天烹調油25-30克,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

8、改變進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

9、定期接受營養醫師和營養師的個體化專業指導,至少每年四次等等。

我是一個懂營養的內科醫師,曾經是空軍飛行員的營養師。欲知更多分享,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