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八旬太婆怕生病5600元买盒“土豆汁” 每天服“药”10多种

恐惧对人的伤害比疾病更严重。——乔·赫伯特(英国哲学家)

“土豆汁就能治疗癌症?”喝了三天“抗癌药”后,84岁的张婆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一个月前,张婆婆在位于青龙街的铂金城写字楼参加了一场防癌讲座,随后被工作人员带到位于新都的一家医院抽血查癌,又花5600元购买了一盒“抗癌药”——30支装的马铃薯汁。

“上次的眼药人家都上了报纸的,这个产品连个依据都没有!”张婆婆边说边拿出一张刊登着《39名宇航员患眼部怪病之谜》、《眼病预防新突破》等“头条”报道的“报纸”给记者看。有着丰富“保健品经验”的她,这些年来在家人反对声中为各类保健品花去二三十万元,至今还保持着每天“十几种”的服用量。家中产品从外用到口服,从国内到国外,甚至远及“太空”,堆了一屋,有些还未开封。

而经记者调查发现,当初的抽血查癌实际只是一次普通血常规检查,“抗癌药”也不过是既无药品批号也无保健品批号的饮料。

防癌讲座

检查后称她“浑身癌细胞”

让她花5600元买盒“土豆汁”

10月29日上午,84岁的张婆婆又一次来到位于青龙街铂金城写字楼1007号的“成都聚福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几十名老人一起听一场“癌症预防”专家讲座。

“有多少交多少”

工作人员陪她去取款

当日下午,张婆婆又坐上服务中心找来的一辆旅游大巴到新都区的一家“干部疗养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抽血查癌。次日上午,检查结果出来了。张婆婆说,工作人员称经过查验仅有3人指标没问题,其他人都有癌细胞。随后老人又被单独叫进一间办公室。“说我的胃肠、淋巴里有很多癌细胞。”张婆婆说,但对方没有给她检查报告。

“我每天早上都要上厕所,肠胃通畅,在华西医院检查也没啥问题,大家看我都不像八十几岁的人,咋有癌细胞呢?”张婆婆说,但工作人员解释称,人人都有癌细胞,只是数量不同。“我又问,淋巴在哪里呢?他说全身都有。”张婆婆的信心有些动摇了。

工作人员为张婆婆介绍了一款“抗癌药”——蒙健力源马铃薯汁。“说药很好,吃了有效,但三个月要15600元。我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让我有多少交多少,一个工作人员还陪我去银行取钱,最后交了5600元,拿了一小盒药,说只能吃15天。”张婆婆说。

25日,在张婆婆家,记者见到了这款“抗癌药”。蓝色铁皮包装盒,内装30支小瓶口服液。一张手写“服用方法”写着“每天早晚各1支,2支/天,餐前10-15分钟服用,少吃腌制食品”。包装盒正面印有文字介绍称,该产品“以马铃薯为原料,经一系列物理过程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营养液,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七种氨基酸以及十六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张婆婆服用了3天。11月2日,成都商报关于《三部门突袭保健品会销 帮180余老人保住76万元》的报道为张婆婆提了醒。“土豆汁就能治疗癌症?上次的眼药都上报纸了,这个产品连个依据都没有!”张婆婆说。

养老服务中心近一月没开门

“负责人”电话已暂停服务

记者在网络上检索“成都聚福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没有查到,也无相关的工商注册信息。连续几日探访其办公地,也一直处于关门状态,门口张贴着“公司放假两天”的字条,拨打其联系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从写字楼物业了解到,半年前,该养老中心开始在此租用办公场地,登记的负责人为李松,除在10楼租下两间约120平方米的办公地外,11楼还有一间“库房”,物业费交至10月。另据写字楼一名保洁人员以及养老中心对面商家说,11月初就未再见其开门。记者拨打李松在物业登记的电话也处于暂停服务状态。另一预留电话接听者为一名女性,接听后称是“后勤人员”,将安排工作人员回复。但并无任何人回电。

记者调查

医生:正常人查“肿瘤标志物”也不可能为0

按照张婆婆的说法,购“药”时将钱交给一名李姓工作人员。26日,记者通过电话与该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该工作人员称,公司在放假无人上班。同时“查询”表示,张婆婆此前确实花5600元购买了“马铃薯汁”,还有两盒会由工作人员送去。但张婆婆称没人与她联系。

抽血检查癌细胞?

医生:只是血常规检查

张婆婆是否检测出有癌呢?该工作人员称:“每个人都有癌细胞,只是她的指标偏高,不是癌症。”该工作人员还称,是在“老干部疗养中心”抽的血,再将血空运到江苏查验,之后再将报告以传真方式传回,根据报告结果,几十个人中“正常的多”。

对于这款马铃薯汁“抗癌药”的效果,养老中心这名李姓工作人员直言“有效果”,并表示抽血检查数据非常准确。随后,记者前往其所称的“老干部疗养中心”(即:成都第八人民医院所在地)。据院医学检验科医务人员介绍,所谓的抽血查癌细胞指查验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且有很多项,针对不同的肿标,数值范围也不一样,“正常人查出来也会有值,因为它不可能为0”。不过,当时张泽芳等人只是一般的血常规检查。“有一群做保健品的,好像是10月29日来过两次,但只做了血常规。血常规是查不出这些的。血常规只能反映体内血细胞的情况,例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等。”医务人员说。

土豆汁是抗癌药?

只是普通饮料

记者发现这款蒙健力源马铃薯汁的包装上既无药品批号也无保健品批号,仅有其“富含营养物质说明”,以及瓶身的生产许可证编码。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也未查询到任何信息能指出其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而通过对其生产许可证编码的查询发现,该“抗癌药”食品类别为“饮料”。许可明细提到,类别名称为“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28日下午,记者通过官网电话与该马铃薯汁厂商内蒙古薯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一开始就是做癌症病人术后恢复这块的,现在推广到亚健康人群。该产品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不属于药品,老年人喝这个相当于日常保健。

四川省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蒋刚在查看该款马铃薯汁后则表示,该产品作为饮料来讲没有任何问题,但作为所谓的“抗癌药”则虚假夸大了其功效,“它连保健品都算不上,与防癌抗癌更是沾不上边。”另外,对于其宣称的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很多果蔬物质中其实都有存在。

人物特写

保健品堆满屋

每天服“药”10几种

大约半年前,这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定期发放福利”活动吸引了张婆婆。

你可能觉得她是可笑的

恐惧不仅产生于勇气的缺乏,有时也产生于判断力的缺乏。

——蒙田(法国作家)

按照宣传单上所述,老人们可免费领取“电子血压计”和“负离子纳米自动聚焦眼镜”。接着,在一场眼科疾病讲座后,张婆婆花费9000余元买了一套外贴内服的白内障治疗药物。

“宇航员都吃这个药!”张婆婆拿着一袋3克装、印有“缓解眼疲劳颗粒”小字的冲剂说。又转身从一个文件袋中抽出一张刊登着《39名宇航员患眼部怪病之谜》《眼病预防新突破》等“头条”报道的“报纸”作为印证,“人家是有依据的”。这张既无刊号也无出版单位和报道作者的“报纸”下方刊登着她所购“眼药”的广告。

正是有了这次听课购“药”的亲身感受,张婆婆接到服务中心的“福利电话”后,于10月29日上午赶来了“防癌讲座”。

你可能觉得这事很可怕

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与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

事实上,张婆婆曾多次下定决心“不买了!骗子太多。”但屋内的保健品数量和种类却一再上升,甚至到了“必须要清理清理”的阶段。说着,还准备将两款万余元的能量仪送给记者。“还可以遥控。”她说。

84岁的张婆婆曾在一家政府单位工作,退休后渐渐关注保健品。这些年来,她往返于各个保健课堂,在家人反对声中为各类保健品花去二三十万元,至今还保持着每天“十几种”的服用量。进门的茶几上、客厅的餐桌上,摆满了贴着服用方法的瓶瓶罐罐,墙角也堆满了各类保健品空瓶和纸盒。还不算完。她带记者来到她的卧室,“柜子里面、顶上,床下都堆满了,全是。”

“这是洋奶粉,这是澳大利亚的,这是意大利的,这个是宇航员带到太空又拿回来的,比如南瓜子,到一次太空就可以长很大,这个是蜂胶、胶王,这个是按摩脚的,可以遥控……”张婆婆家中产品从外用到口服,从国内到国外,甚至远及“太空”,堆了一屋,有些还未开封。

但事实上她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人可以摧毁自己心中的一切:爱、恨、信仰,甚至怀疑。但只要他仍在生活,他就无法摧毁恐惧。

——约·康拉德(英国作家)

对保健品,她“经验”丰富。“有的好有的就不行。”她说起一次听课购药经历,“通肠胃去火的药,2万多,吃了几天嘴巴都烂了,这咋去火?”最后经过举报才退回了1.5万元。

“一开始就是给你发传单,给你送东西,天天给你打电话,还说你咋好久没来了,去了就听课买药,骗你钱,下次绝对不买了!”张婆婆说,但“其实就是怕生病”,买了一次又一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实习生 廖晓琴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