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摄影的艺术,诠释作品画面中的”空间感“?

柳侍墨


用摄影的艺术表现方式画面的“空间感”,首先要了解“空间感”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摄影其实最终是以二维的相纸或屏幕为载体展现,因此更容易就缺乏现实物体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我理解的“

空间感”是与层次感、立体感、纵深感是一样的,就是使二维的图像看起来更像现实中的三维实体。

如何让二维的画面呈现三维的效果或者说感觉,这就是塑造“空间感”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理解摄影中营造空间感的方式,我想先解释一下二维与三维。其实很好理解,我们中小学教的数学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数学里的坐标。二维平面就是数学直系坐标xy,三维平面就是三维直系坐标xyz,三维坐标比二维坐标多了一个垂直方向的z轴。(数学以前常不及格,方程式经常解不出,没想到今天数学这样用,呵呵)




如果还是没有空间想象的思维,我再举一个例子:数学中的长方形(矩形)与长方体,二维平面就如同长方形,三维平面就像立方体,二者的区别就是长方体比长方形可以多看到一个面。



摄影中营造画面空间感的原理和矩形边长方体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摄影中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其实依旧是再给画面增加一个面,或者说增加垂直画面的纵深方向,因此我也可以理解为:增加画面的层次、纵深与立体。明白这一点就可以找出增加空间感的方法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1.利用光影效果表现空间感。影子的存在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增强空间感,因此使用侧光、前侧光与侧逆光是营造空间感的好方法。



2.寻找场景的纵深,画面与场景延伸方向不能平行(保存场景的第三个面)。

3.使用合适的构图方式增加画面的纵深与层次。

比如框架式构图和引导线构图,这些类型的构图都有利于增加一个“z轴”,增加空间感。



4.增加画面层次,使之更立体。层次多则有深度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因此要适当增加景深,景深大更容易表现空间感。进而诸如减小光圈拍摄,增加前景,选择有延伸感的背景等增加层次与景深的方式都是塑造空间感的方法。

5.通过

透视方法表现空间感,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本质上和增加层次是一个道理。

总之,我觉得懂得增加空间感的原理之后,具体的方式与方法那就多种多样了,但理解起来都是一个原理:在二维平面上再增加一个面或一个方向轴。(感谢我的数学老师,虽然没拿高分,但是运用到了生活中。)


摄影之眼


使摄影作品具有“空间感”,首先我们要将画面立体化,也就是将画面体现出立体感,如何将三维甚至多维的画面通过二维画面表现出来呢?最重要的是角度和方法;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条或者聚焦的方法表现出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就可以体现空间感;

第三,处理好远景、中景和近景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构图表现空间感;

第四,通过焦距和视觉透视关系的运用也可以表现出空间感;

利用好空间感可以增强画面的构图效果。

我的一些小经验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静怡轩工作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摄影作品画面的空间感:

一、拍摄角度和构图,选取框架式构图,可增加画面空间感;

二、学习摄影的透视原理,拍风景、人像、建筑物,拍出纵深、层次及立体感;

三、通过光影、明暗,来表现作品的空间感;

四、通过色彩的浓淡来表现空间感;

五、通过人物与景物的远近、虚实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六、拍风景通过地面、水面、山川、天空的层次来表现画面空间感;

七、拍摄技法中的留白,也是表现空间感的一种拍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