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是什么体系?老庄是否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吗?

张晓东vi


中国哲学十分丰富,可以博大精深一词来形容。

“中国哲学”一词是对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体系和流派,例如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兵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以及杂家等等的统称。

在中国哲学的各家各派中,最为主要的有儒释道三大家。

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社会和大自然的真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儒家讲求“入世”,讲求经世致用;道家追求“出世”和超脱,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则关注于人的内心,强调人向自己的内心追求平衡,从而获得自我超脱。

三者虽然所走的探索真理道路有所不同,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这就是 : 人在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去除痛苦追求快乐,从而达到理想的幸福状态。

至于中国哲学对社会的意义,可以这么说 :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哲学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因为中国哲学揭示了人的共同本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最高理想。

因此,如果说,全人类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最高的信仰(全人类本来就应该有着共同的最好的信仰)的话,那么这个共同的最高的信仰就是 : 全人类建立在平相处基础之上的共同幸福――而这正是中国哲学给人们所指出的前进的方向。


老者沙龙


也说哲学!

哲学一词和封建一词一样是舶来品,生搬硬套地对中国,总有些不匹配。

孔丘的那套做乖顺好孩子,学前班儿童规则囚笼式语录,不被西方承认,无论中国几千年大神们,把孔丘吹成掌握宇宙之门钥匙的超上帝,恐怕也代表不了人家对中国哲学的评定。

至于,我们自命为玄学老庄,中国人自已都争论不清唯物与唯心属性。西方哲学中的存在唯物也好,意识的唯心也罢,是以对客观世界认知做基准为尺度去评价,去验证,去升华验证。唯物本身是实证,唯心是高一级的可证。

用这种标准去衡量中国所谓的百家,只有自娱自乐的我们自已去吹了,想放哪就放哪,想吹多高就吹多高,反正,没人跟你争论,因为不值得去争!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是中庸智慧,与自然规律智慧结晶。

老子的道德经:上卷写道,下卷论徳,合称:"道德经"。共81章,涵盖了治国、治家、治身之常理,也是万事万物之根本。

道不能离德,德更不能离道;道是隐形的,徳是显现的。道为体,徳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有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净,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于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俭性清净,清清净净,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合于自然,利益万物,物物受利,人人受益,俭安能不广。

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天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人之行事,守此三性,事无不成,道无不就。舍此三性,贪心必生,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争先恐后,仁慈皆无,如此相争,与道远矣。身虽不死,䄂实已亡。,

老子的智慧,是哲学,是自然规律的法则。古为今用,代代相承的智慧结晶。

庄子的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为知者,殆而矣。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古德圣贤,诸多名言,无不是智慧,哲理的显现。

至到如今受用无穷。


周易张娟


大道至简,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是阴阳的循环。

易是阴阳的交替。

传统文化,有形的物质(阴、地)和无形的意识(阳、天、精神)是既对立有统一。

对立:只是形态(有形和无形)的对立。

统一: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的意识,古人称之为:精神。

精,是精细、细微的意思。

神,神识,即意识。所以,我们传统文化的意识是一种看不见的、极其精微的物质。

“精神者,天之分。” 精神从天(大道)分离出来(道生一)。

精神聚而成气(一生二)。

气再聚而成形、质、即眼睛看得见的物质(二生三)。

有了有形质的物质——地,然后有万物。“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三生万物)。

所以,阴阳的循环,实质是无形的精神(意识)在天地间的循环!

精神,就是《老子》所讲的无、道!

老子所感知到的“其中有精”,化育天地万物的基本微粒。故曰“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庄子。

精神上际于天,所以有:天道。

下蟠于地,所以有:地道。

化育万物,所以有:人道。

所以,我们传统文化的意识:从天而分,所以能“天人合一”!是不灭的、生生不息、如四季循环的意识——精神、道!

当如四级循环的不灭的意识——精神,被只存在于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三季的意识所取代,必然如《老子》所讲:“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西蜀府河人


中国哲学也可称之为中华文化哲学,因为它像一条河一样,从中华文化的起始处一直发展传承至如今的现代社会。

如果中华文化哲学的体系不是一条线、一个鱼刺图的话,文化哲学理论存在只是碎片化的话,就无法把中华文化哲学称之为体系化的文化哲学理论。

鱼刺图应该有一个鱼的脊骨贯穿于这个理论或是中华文化哲学历史发展的始终,那么这个主干或是叫做根脉式的核心是什么呢?

遍览历史上百家之学,其理论依据都离不开自三皇五帝中华文化起源时就尊崇的‘’道‘’学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由一本书所构成,它的发展刻满了历史的痕迹,比如由最早的成体系的理论经典《河图洛书》到三易(归藏易、连山易,易经)至流传至今的《易经》,可以清晰的看出发展的脉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那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中华民族经过生产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理论的目的也都是为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中华文化哲学能够形成体系化的关键之处是因为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中华先人的道学理论成果,结合自身和同修们的道学修炼实践经验,写成了千古名著《道德经》。道德经把行而下领域里的可见可感之道,比如阴阳之道以后的万物之道,概括、抽象、上升为形而上领域里的本源之‘’大道‘’,使中华文化哲学的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可靠的形而上学理论依据。之后中华文化哲学的发展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显学也就是应用文化哲学如何的顺应朝代的变化如何被选用,都无法抛弃否认道德经的形而上学理论的存在和根脉性的作用。

为什么能够如此呢?那就是因为形而上学理论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根本属性,那就是超然性、超越性。形而上学的‘’道‘’我们还无法知道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它的根本属性,因为它是超时空系统(我们可以依道德经的理论模式,用现代宇宙科学方法比如量子理论来理解老子的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老子说道大、道远、道逝、道返。我们可以用我们生活的环境天地之道理解遥远的那个大道的基本内涵之意,并把原则标准提炼精选出来,为人类所用。所以,中华文化哲学的体系是‘’道统‘’的理论体系,道统御万物,规定了任何时空的发展秩序;而道法自然。

我们从道德经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如果老子在书中就道论道就会使‘’大道‘’的理论陷入空中楼阁的境地,但老子的论述十分的接地气,它在著作中用事实论述了‘’大道‘’存在的合理性,而最后的目的却是为人类的社会生活确立了最高的原则和客观标准,基本理论模式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有欲望,而道天地公平自然,慈爱万物;各自负责各自的责任,无为而不争,所以是人类的榜样,这样就为人类树立了原则和标准;所以人类的基本社会生活原则和标准就是‘’为而不争‘’的原则。

依以上之论述,对照儒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主张,两家的主线不都是与三皇五帝的道学理论基本一致吗,只不过,老子的论述是更高层次的大道大德理论学说,兼具形而上与行而下全领域的理论性质;而儒学却是行而下领域里的应用文化哲学,浅显易懂,而且与中华文化道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并不背离具有一致性,所以被多个朝代所应用。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中华文化哲学的体系之学就是‘’大道大德‘’的道学体系系统。遍览百家之学无不尊道而贵德。

不论历史上的儒学者如何的没有道学的亲身修道实践而无法领会‘’道学‘’理论的真谛,历代学人为了寻找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费尽精力‘’格物、致知‘’,可是儒家理论始终无法达到形而上的理论高度;也不论现代学人如何的进行中西哲学理论对照,也都没有找准中华文化哲学的体系脉络之所在。

所以,现在的中华文化哲学理论的体系学说都在路上,本文的粗浅认识也是如此,只能是抛砖引玉而已。所以以上之说,只能在此处看得到,百度查不着,书上找不到。

道德经理论存在了上千年,为何儒家理解不了,现代的学者解释不清,就是因为它是真正的经过修真实践才能入门的形而上理论学说,儒学的世俗性和现代社会的世俗享乐性都很容易迷住学者智慧的双眼,有可能进而看不见真理的光芒,所以近现代的学者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在头条号的一角讨论此等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国内的权威的理论学刊来说,虽然显得不太正规,受众和影响面都不大,但是练练笔,动动脑子,提一点建设性意见还是不错的选择,也许能够为中华文化哲学的发展做出一点点贡献,也许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善良之举呢。希望能够为中华文化哲学的发展出微薄之力足矣。

有研究兴趣的有心之士,在探讨中华文化哲学的‘’大道‘’源头时,可以参考司马云杰老师的《大道运行论》等著作。以佐证以上有关粗线条说法的来源和合理性。


用户138458451423


举个例子,中医和西医。

中医是以天道之自然规律,形相的,综合的辩证人体的健康,生老病变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理论。

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科学硑究,实验为基础的理论。

所以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家,无名氏说,中国出圣人,中国传统文化,有理有据,是以战略论战术的,是哲学的哲学!

老庄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员,不能代表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在社会人们必须学习的文化,社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以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为基础,以精神为信仰,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繁荣昌盛。


阿牛97417243


老庄怎么可能代表中国哲学,我觉得他们根本代表不了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方向是人与人那点事,支撑中国哲学的事孔子与孙子。

孔子讲秩序,孙子讲混乱,秩序与混乱又相互转化与博弈,这在封建社会已经验证了,但老庄那些怎么去验证,吹了吹牛B。

哲学不仅仅只是理论,理论多了,大多都是垃圾。

中国哲学为啥开创封建社会?

就是在封建社会验证中国哲学的思想,所以哲学包括提出问题,与在所产生的社会形态中论证。

孔子与孙子才是大道,老庄反而是小道,孔子与孙子起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


在路上61281823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确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因为中西方文化对世界的了解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体证”的基础上的,所以中国经典的表现形式更多是断言式的陈述,和方法指导性的陈述。就是说不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应该怎么做,至于道理,需要根据方法“内证”。因此中国的经典是“圣人”学说。什么是“圣人”呢?对此是有明确标准的,就是见“道”。“道”是需要亲见到,而不是基于理解的,所以儒、释、道都需要做“功夫”,具体的表述“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知止而有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等等一系列方法论。最终“守虚极,至静笃,万物并做,吾以观其复”。所以中国文化的表述都是以“道”(世界的本质)“德”(合道的智慧)为基础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西方哲学的方法论主要是思辨的,对世界的认识(本体论)也是基于对思维意识的观察、反思来探讨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苏格拉底的问句,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已经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到现在的分析哲学。都是对逻辑的审视,反复加工,以期达到对世界的最纯粹的客观的认识,因此建立了现代科学发现的逻辑体系和方法论。

西方分析哲学,在世界的本质方面的探讨,也曾认识到心物的一元关系,把感官经验认为是心理上的感觉材料,外界事物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东西方对此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设定了“原子逻辑”或“元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导和归纳,中国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做“功夫”,排出思维意识和“潜意识”对认知的干扰,最终认识“道”,世界最纯粹的本质。

东西方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我”这个问题的处理。西方在唯心、客观之间的徘徊,就是没有处理好“我”这个问题,对“我”的概念,而导致“物”的概念,虽然分析哲学认识到了心物一元的逻辑,但是并没有排出概念的干扰,继而在自我意识的路上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概念认为是一种执,“我”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之外,进而有“天人合一”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建立在破除“我”执的基础上的纯粹的经验,而不是西方哲学家认为的“超验”的。

因此,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体验,东方文化注重内在的“神”的修养,西方哲学注重外在“物”认识论,因此东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和谐”的,西方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冲突”的。东西方文化各有优劣,但是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强,在历史的发展中一致性非常好,东方文化与西方哲学的结合,将来也是人类文明进化和发展今后的主要方向。


Kmacth


“中国哲学”这个概念客观上并不存在。每一个人思想都是独立的,凡是思考问题深入的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只有缺乏理性思维的人才好人云亦云。中国人云亦云的现象确实很普遍,但仔细分析他们的思想构不成哲学,不过是一群群庸众。宗教徒基本都是众口一词,事实上他们不过是复述别人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哲学是两码事。中国很多人将“天人合一”视为哲学,如果对它的来源和具体表现进行分析会发现所谓“天人合一”无非是一种迷信,完全来源于自然神论和对自然神的盲目崇拜,与巫术没有什么区别。“中庸之道”倒是普遍存在,不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富含这种观念,所谓的辩证法都与中庸之道有关,“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就是这种观念,它脱离因果关系谈变化,不去探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是一种命定论,实际上也是自然神论。所以严格的说中国并不存在哲学。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净空论道之大道自然:

中国哲学是建立在大道自然的基础之上的,是从人体自然进去的,讲求人体与宇宙同理的人体宇宙全息统一论的。其存在概念的境界和格局大极无限宇宙,小致无限超弦微弦或夸子,并且随着基础物理学的发展而发展。其规律概念表述为阴阳平衡统一共存共荣,螺旋式发展的规律属性。综其存在和变化称其为“大道自然”。

道可以认为是与宇宙天地共生同灭的。因为老子名之的道,是表述宇宙万物的存在形态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描述的是始于宇宙的形成→宇宙成长→……→地球→再生万物,都是顺应宇宙存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道。

而我们对已知万物的认识,是基于万物的表象理解及表象所引发出各种事物的理解,造成了我们的意识和认识对自然事物本质的偏差,且由于我们没能认识到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此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老子所指的道,就是宇宙存在的根本形式-和谐共生,而其变化的规律也是围绕和谐共生而展开的,宇宙如此,由宇宙所产生的一切也是如此,我们的地球及人事物皆是如此。即道生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生万物,就是说万物之本皆是太极太极合道。是和谐共生,是对立统一,是相辅相成,是相依共存,是万法归一,一切一切复归大道自然。

总之,顺道就是顺自然,自然的本质就是和谐共生、和谐共存、和谐共荣。和谐是指整体的和谐,宇宙的和谐包含地球的和谐,地球的和谐包含地球大自然的和谐,大自然的和谐包含着人的和谐,人的和谐包含世界、国家、团体、家庭和自我的渐进式和谐。道中所揭示的和谐,是以局部顺应全局的反向顺应关系,而不是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主管认识(这就是私欲),所以,我们主观“认识”的存在与自然,如果不能保证与更高范畴的整体和谐统一,就不是道的自然。

因此,儒释道的修行都是要求去私欲明大局开始,其教义的本质去欲明心以致见性(万物之性)成佛(合道),即个体人和世界整体的和谐共存共荣。世界的整体和谐正是国际关系是非对错的鉴别标准,国家的整体和谐是社会行为是非对错的标准,企业与下属、家庭与个人的是非判断也是如此。这就是老子道和道德经的真义。

--2018.11.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