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政權的皇室究竟是什麼民族?

柯東不等式


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位於邊遠的嶺南地區,其開國者為劉謙父子。這一時期氏族混亂,舊籍所載,多言劉氏為漢族,所以長期以來,南漢也被視為漢族建立的政權。近代日本的藤田豐八教授提出異議,認為劉氏是大食商人的後裔,但是事實上,劉氏的身份既不是漢人,也不是大食人,而是嶺南一帶的少數民族。

圖/五代十國


大食商人?

藤田教授舉後主娶波斯女並寵愛有加,作為例證,認為其與漢族嗜好不同,劉氏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大食人。然而考察南漢史書,載有許多僧人、寺廟,但並無君主信奉伊斯蘭教的記載,應該說,南漢皇室主要是信奉佛教。《舊五代史》載:“有梵僧擅佔算之術,謂陟不利名龔,他年慮有此姓敗事,陟又改名龔”,可見高祖劉陟篤信佛教,並非伊斯蘭教信徒。


嶺南俚僚

《北夢瑣言》中記載,唐嶺南東道節度使韋宙想要把侄女嫁給劉謙,韋妻認為“非我族類,慮招物議”,不同意這門親事。雖然唐初還是“沿六朝之風,婚姻尚門第”,但延至五代時,氏族之亂,譜牒散亡,婚姻已不再有門第之見,那麼韋氏所說的“族類”,指的只能是民族。在唐代,宦官世家的子女與蠻夷通婚,會遭到輿論的強烈反對,武則天時期的宰相許敬宗就是一例,他把女兒嫁給蠻族首領之子,直到死後仍被其他官員議論。


漢族自古“同姓不婚”,唐以後以法律形式規定之。反觀劉謙的孫子劉晟,弒兄篡位,誅殺親族,又娶宗親之女,如此有違倫常,不避漢族習俗,完全是少數民族的特徵。《五國故事》中評價劉晟,更是毫不留情:“晟之所為,雖蠻夷不足以論。”


冒稱劉姓

《十國春秋》載:“烈宗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數有功於嶺南”,而封州是“多俚僚”的地方。劉巖即位番禺後(西漢時期趙佗建南越國,也立都於番禺),定國號“為大越”,冊封妻子馬氏為越國夫人,同時招攬漢族士大夫,提倡漢化,冒稱漢姓。隨從劉謙父子打天下,草創南漢的臣子們也多為封州人,如蘇章、陳道庠等,他們的籍貫在《南漢書》、《十國春秋》中均有記載。如此種種,更加印證了劉氏俚僚的身份。


五代十國正是我國社會階級激烈變化的時代,舊族新姓,碰撞交融,劉氏的族屬極有可能並非漢族,而是嶺南蠻僚,但在政權的建立過程中,漢蠻之間不斷交流,南漢境內已然實現了漢化,只是後期又大大地退步了。正如陳寅恪先生說:“凡漢化之人即目為漢人,胡化之人即目胡人,其血統如何,在所不論。”


參考文獻:

唐森:《南漢劉氏族屬平議》,《暨南學報》,1993年第1期。

劉美崧:《南漢主劉氏族屬為俚僚》,《歷史研究》,1989年第5期。

《南漢書》

《十國春秋》

《舊五代史》


歷史研習社


南漢(917年—971年),是我國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立國54年,共傳國四帝。

南漢的第一個皇帝為劉龔,其在繼承兄長南海王位後的917年,在今天的廣州正式稱帝,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關於南漢皇室的族屬問題,歷史上確實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三:大食波斯人,阿拉伯人說,嶺南少數民族說,以及中原南遷漢人說。

而前兩種結論,都是由日本學者提出,1916年,學者藤田豐八根據史籍《北夢瑣言》記載劉謙(劉龔之父)被韋宙之妻視為“非我族類”,因此判定劉謙本來就不是中國人,更非漢人。

而這樣的觀點一經提出,既在當時的學術界得到覺大多數人的認可,後來學者何原正博又於1948年提出,劉謙乃是因軍功而起家的“蠻酋”。


但是呢,關於南漢皇室族屬,更多的歷史資料記載中,更加的傾向於是唐朝中後期,來自中原河南一帶南遷的漢人。

而史書中又記載劉龔“每對北人自言家本鹹秦,恥為蠻夷之主。又呼中國帝王為洛州刺史”。其自稱“家本鹹秦”,則貌似又說明南漢劉氏確實是以漢朝皇室後裔自居。

同時,不少的史籍中,關於南漢皇室的族屬都記載為河南上蔡,彭城一帶。

而在劉龔稱帝后,後梁末帝朱友貞發佈勅令,指斥劉龔“妄稱漢室遺宗,欲繼尉陀醜跡。……徒惑遠方,僭稱大號”。也將其餘漢朝皇室聯繫起來!

因此,不少學者堅信南漢劉氏是南遷的漢人。

而關於南漢皇室族屬的問題,至今學術界尚沒有形成一致的觀點,靜待學者們的研究吧。

那麼關於南漢皇室族屬的問題,大家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