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要打败白种人的日本“物理学家之父”

19世纪中叶,当西方的炮舰敲开亚洲国家的大门时,中国、日本等国意识到自己在科技方面已经落后西方太多,自此,中国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倡议下开始了“洋务运动”,而日本也进入了“明治维新”。

在“明治维新”早期,一个叫长冈半太郎的年轻人在进入东京大学物理系之前,他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史,因为他想弄清楚,东方人是否比西方人差?在仔细学习过这些经典著作之后,他确信,亚洲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是有天赋的。如古代的中国人不仅研究过北极光、精确记录过天体运动,还有“四大发明”......

誓要打败白种人的日本“物理学家之父”

长冈半太郎


长冈视中国人为共同拥有东亚传统的文化同胞,而非西方人那样的竞争对手。

在1888年,他给学长田中馆爱橘的一封信中,长冈要打败白种人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决没有任何理由说,白种人在每件事中都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您所说的,我希望我们能够在10年或是20年的时间内打败这些自负的人。我想。我没有必要等到我们死了以后才从地狱中用望远镜来观看我们的后代取胜于这些白种人。”

但是,当时的西方在科技、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亚洲,而日本当时还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如果要打败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

长冈在1893年获得东京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后,到德国留学三年,师从奥地利物理学大师玻尔兹曼。

誓要打败白种人的日本“物理学家之父”

玻尔兹曼


留学三年后,长冈半太郎从欧洲学成回国,就任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教授。1900年,他受邀参见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物理学家大会,第一次发表了关于磁偏角的论文。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他聆听了居里夫人关于放射性的报告,这引起了他对于原子物理学的极大兴趣。

1903年,长冈首先提出了“土星型有核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这成为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研究原子模型的先导,也是长冈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7年后,卢瑟福提出了他更为著名的原子模型,其核心理论与长冈半太郎的极为相似。

1917年,日本创立物理化学研究所,长冈担任化学研究所所长和物理学部长。他指导当时物理学之中主要课题《原子光谱的研究》,并在研究光谱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原子核结构理论。

不过,虽然长冈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但在当时却被西方科学家“无视”,例如,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对他的“土星型”原子结构的理论漠然置之,虽然他很早就看到长冈关于原子模型理论的论文,但是他却不相信这会出自于一个日本科学家之手。

誓要打败白种人的日本“物理学家之父”

卢瑟福


长冈虽然没有因首先发现“土星型”原子结构获得奖项,但是他所培养的学生却遍布物理学领域。日本基本粒子论的创始人仁科方雄、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的科学家汤川秀树等。

长冈的民族自尊感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当年,汤川秀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的父亲建议他出国学习一段时间时,汤川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我在完成我可以称之为我自己的工作之前,不想到外国去。我将找到我自己的题目,并尽可能去干,不管我将失败多少次,如果我最后成功了,我就将和外国的科学家谈谈”。终于,他在1934年10月,发现了基本例子的一个崭新的天地—介子家族,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的亚洲人。

誓要打败白种人的日本“物理学家之父”

汤川秀树


长冈是幸运的,因为他真的在去世前一年,亲眼看到他的学生获得了世界物理学的最高奖项,打破了欧美科学家对这一奖项的垄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