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洋人來到了中國,為什麼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發展以後,中國還是要閉關鎖國?

與心靈同行


有網友問:我國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洋人來到了中國,為什麼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發展以後,中國還是要閉關鎖國?

其實,清朝並不算閉關鎖國,乾隆時期開設有四大海關,只不過只有廣東海關與歐美商人貿易。光是,英國就從廣東海關進出口價值2億元白銀的中國貨物。從18世紀開始,歐美與中國貿易,一般一年都有45萬兩白銀,多的時候有150萬兩白銀。

清朝海外貿易,無論數量,金額,還是頻率,都遠遠超過我國古代的任何朝代。我國平均每年也進口歐美商人的50萬擔棉花,53萬匹棉布,還有大量棉紗和棉線。

這些海外貿易,也早就了一大批富商,比如吳浩官,開設有廣州怡和洋行,擁有2600萬兩白銀財產,潘啟官擁有2000萬兩白銀財產。

清朝不僅開海設關,還實行低稅制優待外商貿易。當時對外國進口商品所徵的貨稅是很輕的,大約是貨物價值的1—2%,最多是6%。乾隆33年,1768年,1艘出口船,裝滿1240斤蠶絲,5560斤茶葉,11800斤白糖,只收取稅銀60兩,非常輕微。

這些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第1冊當中都有記載。不過,清朝是出口商品稅低,但是進口商品的稅要高一些,比如在乾隆16年,英國商船運來的100匹毛嗶嘰,收稅白銀206兩,遠遠高於出口稅率。

很多人念念不忘的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的禮物,在軍事方面,其實只是2支氣槍,2支獵槍而已。乾隆總不能讓軍隊集體裝備氣槍和獵槍吧?


深度軍事



乾隆時期不但有歐洲人來到中國,還有兩個中國留學生楊德望、高類思通過耶穌會去法國留學了幾年,回國時路易十六還贈送了1200里拉作為兩人的路費。


不僅如此,如果不是法國大革命,乾隆會向法國派出由禮部侍郎領銜的使團出訪法國。


在乾隆時期東西方交流密切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再說一件事情,法國發生大革命後一年,乾隆就通過傳教士知道了大概情況。考慮到當時信息傳遞的速度,乾隆對西方大事件信息獲取速度和今天我們通過互聯網瞭解美國發生了什麼事情的速度一致。


至於你說乾隆時期西方先進?乾隆時期西方確實比東方要領先,但是也沒領先多少,更重要的是同時期歐洲學者還認為中國領先歐洲呢。


比如啟蒙主義大師伏爾泰就曾瘋狂褒獎乾隆皇帝,他認為乾隆皇帝是“已接近於真正理想中的哲學王”。


至於說到閉關鎖國,這就比較可笑了。


因為根據統計,乾隆時期中國有七分之一的茶葉外銷英國,每年對歐洲絲綢出口達到了100萬兩白銀的水平;乾隆本人更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土老帽,早在他登基之前他就寫過稱讚玻璃窗的詩,“西洋奇貨無不有,玻璃皎潔修且厚”,即位後就首次為紫禁城的窗戶裝上了玻璃。


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並沒有爆發出後來的威力,而西方精巧的鐘表等物品中國蘇杭的能工巧匠不但能仿製,而且“山寨品”質量和做工都超過西方鐘錶,甚至不少西方商人從我們這裡進口充滿東方氣息的鐘表回歐洲販賣。



而馬格爾尼訪華被認為是乾隆皇帝愚昧無知和閉關鎖國的鐵證,但是根據《中葡關係史》記載,乾隆帝早就通過葡萄牙傳教士檢查過馬格爾尼所送的禮物,而傳教士從英國人送的機械裡檢查出了“德文銘文”,這說明英國人禮物裡有些是二手貨,至少是翻新貨。


如果乾隆真把馬格爾尼和英國當做“藩屬國”,我想馬格爾尼人頭肯定落地了(進貢給皇帝二手貨!?),但是乾隆皇帝對此不動聲色,我想能有這樣表現的皇帝肯定不是愚昧無知的。


事實上這些年不少歐美學者對清朝和乾隆皇帝都有新的認識,比如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歐立德先生認為乾隆時代是“難以想象漫長的和平和富裕”,乾隆治下的清代中國通過諸多方式在經濟、文化、政治層面以及某些學術領域內都很好參與了全球歷史的發展。


我個人以為乾隆皇帝絕不是一個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的人,相反,他在18世紀絕對算得上資訊最發達的那群人,對英法的瞭解絕對超過匈牙利那些東歐的普通貴族。


乾隆皇帝真正的問題在於他對西方資訊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比如乾隆知道法國大革命的全部訊息,但是他的處理方式 卻是下旨讓各地嚴查秘密社團和白蓮教等秘密組織。顯然,他把法國大革命理解為了由秘密宗教組織引發的叛亂,這可能也和天主教傳教士在敘述時刻意引導有關。


比如從乾隆帝在馬格爾尼訪華時的密詔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外貿和英國海軍強大都有異常清醒的認識,但是他的應對方法卻是傳統東方式的,他要求沿海官員嚴防死守,如果發生衝突,不行就讓英國海軍登陸,用陸戰解決。這當然是東方式傳統智慧,明朝對付倭寇和清初對付鄭成功都使用過,也證明了有效。


歐立德教授


當時真正的問題在於乾隆帝因為自己和清朝的成功,過於迷信自己處理方式,換句話說,乾隆帝不是愚昧無知,只是決策失誤。


但是,乾隆帝這種決策失誤換做中國古代任何一位帝王,無論是劉邦、朱元璋、李世民、趙匡胤都會犯的錯誤。


正如歐立德教授所說,當時清朝在國力上在世界範圍都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對外作戰幾乎都是以勝利告終,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帝對自己處理方式充滿自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乾隆帝也不會意識到他的處理方法有什麼問題。


別說東方,就連西方諺語都說:房子沒壞就彆著急拆。


蘭臺


怕威脅自己的統治呀!

滿清得國不正,一直有統治危機。

如果打開國門,明朝殘留的勢力,來個裡外勾結,一呼百應,推翻了滿清統治可咋辦?況且,由於滿清的殘暴統治,國內懷念大明的人那麼多。

再一個,滿清本來就落後,對於先進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愚昧、懶惰的八旗子弟玩不轉。相反,漢人本就勤勞智慧。一旦引入外部的先進技術,滿人會越發衰落,漢人卻越大強大,滿清如何再維護自己的統治?

所以,為了維護統治,滿清一方面將國內的先進文化大肆毀壞,另一方面閉關鎖國,嚴防國外先進科技流入,實行愚民政策。

事實也是,後來國門被迫打開後,沒幾年滿清就倒了。


雁去無痕ty



王榮聯1


因為要實行愚民教育的需要,具體看我發的文章!

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享國276年,傳十帝!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看宮鬥劇、看歷史劇、看到最多的就是清朝的那些事!通過媒體的洗腦式的宣揚,我們有了一種錯覺,大清朝的皇帝個個都是明君!個個風流倜儻,老百姓安居樂業,整個清朝一派歌舞昇平的氣象!

  其實不然,滿清正是荼毒中國最深的朝代!把愚民政策發揮到極致的封建王朝!

  從滿清立國之初的留髮不留頭,揚州七日屠,到康乾盛世時期的文字獄,閉關鎖國、一直到清末的瘋狂鎮壓戊戌變法行動,拒絕變革,甚至向世界宣戰!從頭到尾一直都在侵蝕著中國,從肉體到精神,是原本有血性,有骨氣的國人,變成了一個個麻木不仁的看客!

  滿清原本是明朝治下的女真部族,其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在明朝的支持下統一女真部族,實力日益強大,趁明朝衰弱之際,舉兵反明,利用反間計攻進明都北京城!明亡!

  立國之初,滿清先從外邊上改變中國,頒佈“剃髮令”,實行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對待不執行的人民實行了殘忍的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

  為了從精神上奴役國人,滿清實行“文字獄”,文字獄本是無中生有,是滿清對士大夫進行打壓,殘害的一種手段,文字獄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受到迫害!柳詒徵稱:“前代文人受禍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來,志節之士,蕩然無存。……稍一不慎,禍且不測。”文字獄愈演愈烈,到乾隆時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有名的有康熙時期的南山案、雍正時期的查嗣庭試題案和呂留良案等,通過文字獄,滿清殘害了原本有志節的名士,精神上嚴重摧殘了國人!

  滿清政府,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面對外部強敵,割地求和,這種喪權辱國的事,自康熙開始的,一直到清朝滅亡,簽訂了大大小小上百個割地的條約。康熙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開始立下這一先例後,其後代更是代代相傳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

  為了防止國人反抗,收買士人,利用這些精英來穩固自己的統治!排斥科學,拒絕進步,當世界都在向近代文明邁步前進時,滿清固步自封,使的原本科技領先世界的中國文明,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被西方國家趕超,如槍炮這一近代科學的產物,在明末就已經大規模的使用,滿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正是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便死去。也許正是由於吃過這樣的大虧,清朝開國之初便禁止了這一先進武器,對使用研發的進步人士實行了滅絕的政策。以至於到了清末無人認識槍炮的地步!

  清末名臣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在新疆挖掘出了一件明朝的槍炮。正是這種武器讓這位晚清重臣直冒冷汗。左宗棠驚歎道:若是這種武器沒有失傳,哪能輪到洋人欺我中華!為了鎮壓天平天國才開始大規模研製槍炮,但此時落後西方太多,最好只能敗於西方!

  為了從思想上閹割國人的血性,滿清大肆銷燬古籍,打壓進步思想,使的原本可以和百家爭鳴相比的“晚明思潮”,終結在滿清的手裡!知識分子只能研習不問世事的小說!

  為了奪取鞏固自己的統治,重用漢族的精英,從最初的任用洪承疇,到後來的李鴻章,張之洞,漢族精英成了其統治工具!為了籠絡漢人,先冊立三藩,後又進行清剿!出爾反爾!

  經濟上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正是這一政策使中國徹底倒退,開始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民眾的生活水平一直處在很低溫飽線以下,使的即使在所謂的“康乾盛世”時,也是十室九空,餓殍滿地!

  閉關鎖國的政策,使的明朝原本興盛的大航海時代終結,使的中國的海洋事業一直落後於西方!

  滿清更是把虛偽演繹到淋漓盡致!口上標榜“滿漢一家親”,實際卻“首崇滿洲”,使八旗子弟享有種種特權!如免賦稅,分撥旗地,房屋給八旗子弟,使的八旗個個奢華靡廢!,拒絕同漢族通婚!徹底與中華民族分開來!

  晚清政府更甚!都到了捱打的地步了,還是拒絕科學,拒絕變革,對變法人士進行屠殺殆盡!以至於最終亡國!

  正是這種種毒害中國的手段,使中華民族的子民成了滿清的奴僕!

  滿清,荼毒中國最深的封建王朝,沒有之一!

  





香香的芝麻餅


沒有大臣敢說真話,皇帝也不想引進新東西,怕亂了天下,失了皇位,再一個皇帝當的也很好,百姓也聽話,引不引進新事物沒啥用,要想變法,接受西方思想,和先進技術,也不是乾隆本朝能辦到的,阻力太大,除非國家解體,新政權誕生,什麼事物都是有時間差的,不到時候不會解決的,大清沒了,民國了,中國人在各方面都引進西方東西,事物,比如現在中國人開革開放發展經濟,雖然比西方國家晚了一二百年我相信不怕來的晚,就怕不努力,世界上還行很多國家和中國乾隆時期很相適,中國能發展到這樣我說中國偉大覺醒的好,也要感謝去世的偉大的乾隆大帝,也許他不想讓外國人進中國來,弄的烏煙丈氣,把大好的河山留給子孫


手機用戶69463133827


題主應該好好補一下歷史知識,這個問題有常識錯誤:

首先,洋人不是乾隆時期來的。

其次,中國從沒有過閉關鎖國的國策,只是短期曾出於治安的原因禁海。

洋人何時來中國

首先,我們把洋人定義為西歐人,因為從考古看,上古東西方文明就有很多交流,比如小米原產中國,但在德國卻有小米。此外,中國古墓中大量出土的費昂斯、蜻蜓眼(均為玻璃製品),可能來自埃及,雖然費昂斯、蜻蜓眼是不透明玻璃,只要冶煉青銅,必然會出現,但從成分看,中國出土的一部分蜻蜓眼在成分上與埃及高度相似,這就很難說不是舶來的。此外,青銅冶煉技術、麵粉、馬車(有很大爭議)等,都可能是來自西方(一般認為是中亞)。

秦代的秦始皇陵中也發現了白種人的骨殖(可能來自高加索一代,多僱傭兵),唐代大量中亞人來到中國,粟特人(元代時稱為色目人,有爭議)作為商業民族,足跡曾遍佈北中國。

而西歐與中國的聯繫,至少在元代初期便已有,教皇曾多次派使節與元朝聯繫,元代北京有教堂。

明代時,耶穌會與中國進行了良好合作,南明皇帝與皇室都入了教,還有教名。

清代入關時,耶穌會士湯若望得到重用,擔任欽天監監正,相當於今天的部長,他與順治關係非常密切,順治曾在一年間去湯若望家拜訪了12次。

康熙禁教導致東西方交流出現重大挫折

康熙禁教的背景非常複雜,因羅馬教廷出現派系紛爭,已和中國溝通數百年的耶穌會受到其他會的排擠,反對者提出:耶穌會在中國傳教雖比較成功,但違背了基本教義,即不允許偶像崇拜,而中國人拜孔子,而且祭拜先人,這都屬於偶像崇拜。

對此,當年利瑪竇曾提出,這只是一種感情表達,中國人並不真的認為孔子、祖先會對現實發生什麼影響,只是風俗習慣,應予包容。

利瑪竇的看法是比較準確的,但後來在反對派的反覆爭執下,羅馬教廷宣佈祭祖、祭孔均為偶像崇拜。

康熙曾兩次寫信給羅馬教廷,予以解釋,但羅馬教廷並沒改變決策,康熙一怒之下,宣佈禁教。知道鴉片戰爭後,這一禁令才取消。

即使禁教,康熙並沒打算閉關鎖國,而是擔心西洋人進攻,所以將對外貿易口岸收縮為兩點,一是廣州,因廣州通海河道複雜,易守難攻,另一則是恰克圖(曾有多次變化),只對俄交易。康熙禁教後,廣州貿易並沒萎縮,反而空前發展,這怎麼能說是閉關鎖國呢?

閉關鎖國的說法來自日本,西方人對當時中國情況不瞭解,認為中國採取的辦法與日本一樣,所以認為清朝也是閉關鎖國,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誤會。以後隨著東西方實力逆轉,西學東漸,我們又將這一誤會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事實上,西方主流歷史學者已基本改變了看法,到這一刻板印象在中國卻特別流行。


老虎他爹


這個問題很無知,但是又很正常。因為國人對歷史的認知,無非是錯誤連篇的歷史教科書以及充滿意淫和無知的網文。

實際上,清朝從來沒有完全海禁,也沒有閉關鎖國,西方學術、科學清朝一直在引進,並收錄在《四庫全書》當中。《四庫全書》一共一部正本,六部副本,六部副本當中有三部存放在江南三閣,供知識分子學習閱讀。乾隆還親自號召知識分子學習西學,但是知識分子不學又能如何。

再說清朝所能接觸到的西學,主要也都是傳教士帶來的,雖然涉及了很多方面,但是卻有著極大的的弊端。第一,傳教士的主要目的是傳教,而不是幫著中國發展科學,他們傳播的西學,只不過是傳教的附屬品;第二,傳教士不會把本國先進得科技成果帶給中國,因為他們只要迎合皇帝引進西學的興趣,從而獲得傳教的資格,你以為傳教士有那麼好心嗎?

再者,古典中國根本不存在發展科技的社會基礎。科學的基礎是質疑,是求真,而古典中國講究的是崇拜,這使得古典中國根本不會有科技發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利馬竇來華帶來了世界地圖,以及地球儀,結果明朝知識分子一本正經的用天圓地方來反駁利馬竇。

所以,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並不是哪個王朝、哪個皇帝的問題,而是中國傳統文明本身就落後於西方。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封建王朝的天子思想遭受西方文明的衝擊;

為了維護統治,可採取兩種方式:

一是開放;二是鎖國。

顯然鎖國更利於愚民政策繼續執行。

對於清庭來說,國力強大不重要,只要安

定即可。

但正由於對未來的短視,才導致清末遭受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

這是歷史的傷痛,後人當時刻銘記。

簡單幾句。不當見諒。


流liu西瓜


中國的曾經的知識分子自大清高是多少年來刻在骨子裡的。不是吃了大虧,是難以接受別人的東西的,用拿破崙的話就是睡著了的獅子老虎。一不小心睡的太久了點,才發現周邊來了一群狼。可是睡久了,行動起來就不利索了,就被狼撕咬的不要不要的。只好自己慢慢添好傷口,鍛鍊身體,學好本事,慢慢把狼群趕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