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美國多年,我改變了一些成見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美國求學之夢,在理想的學府中體驗一度嚮往的生活。

但當你留學美國多年,觀念和思維總是或多或少被影響著,雖說還沒能達到刷新和顛覆的效果,但至少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首先會打破了一些成見。究竟是哪些成見?看學長學姐怎麼說!

在美國,種族歧視僅指白人歧視黑人?

@強迫1987

美國黑人自己也歧視其他族裔。堅信人人生而平等,更多的是一種人類美好的願景。到了美國,我才深切體會到,有個叫“種族歧視”的東西無處不在。

有件課堂上的小事讓我記憶猶新。大約五年前,我重新回到學校讀書,在學校的寫作課上認識了一個黑人同學,名叫Bob。Bob是學校田徑隊和美式足球隊的隊員。有一天,老師要大家組隊練習,因為那天我遲到了,全班還沒組隊的就只剩下我和他。面面相覷之下,Bob居然加入了其他小組,把我撇到一邊。整堂課下來,我倆又同坐一張桌子,氣氛尷尬到極點。

下課之後,我多次想找機會跟他套近乎,但是他都不理我。等我從停車場開車出來,看見他在跟幾個朋友一起抽菸,這時Bob用F打頭的word衝我大喊“XX你們亞洲人”,還向我豎起中指。我當時心頭一震,但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種族歧視。

在美國,年輕人都很獨立?

@不願透露姓名的羊駝

有一次在聚會上和美國的同學聊天,我說我們留學生出來都挺不容易。僅是經濟上的壓力,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基本是無法自己負擔的,所以大部分留學生只能依靠家庭的支持出來讀書。沒想到美國同學也坦誠地告訴我,自己現在每月也需要父母的一些接濟。

大學的學費與生活費對於他們來說,僅靠自己也是無法支付,所以他們並不會成年後就完全實現經濟獨立。

其實,根據美國的一些新聞媒體報道:“一些年輕人開始陷入這樣的怪圈,要想找到好工作必須得上大學,但學費又這麼貴,還不如回家和父母一起住。”在美國,大學學費很貴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並且還在不斷漲價,所以很多大學生因為學費問題輟學。對於這些人來說,找不到合適工作,又沒有辦法獨立自主的生活,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啃老族。

在美國,讀書壓力比國內小?

@13號冷飲

出國前總覺得國外的大學寬鬆、自由,只要頭腦靈活就能輕鬆應對課程,但來了美國後才意識到這個偏見真的是大錯特錯!

且不說到期末季圖書館經常能看到連續數天通宵複習的外國同學,實際上就算是剛開學的學期初,也依舊有很多人在努力著。

中國學生學習認真是沒錯,但事實是外國學生學習起來同樣也很認真。圖書館經常看到一些開了掛的印度小哥直接住在了圖書館…事實證明,認真學習,無論是在國內的高校還是國外的高校,都是雷打不動的金牌通行證。

美國大學的教育,或者說全世界的大學教育,很多時候我們在中國吃香的應試技巧在國外也行得通,最終的成績依然還是根據作業的得分和考試而來,所以認真取得每項作業的高分才是最後拿好成績的最穩保障。有些時候在國內苦讀的經驗還是非常有用的,GPA是硬道理,不論是在未來找實習還是找工作。

在美國,留學生都是富二代?

@Harrylil

其實這是一個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很長久的傳統偏見了。

首先我想說,美國前五十位的大學,即使有所謂的“富二代”,錄取時也是要參考成績的。像那種不學無術在國外過得順風順水的,只是小部分。

其實來學校之前,我也有些擔心會不會受其他人的影響。但是實際情況是,還是什麼圈子的人和什麼圈子的人呆在一起。出國後,身邊的朋友也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高昂學費和生活費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沉重的開支,家裡賣了房子出來讀書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刷卡從不眨眼,花錢如流水的富二代也並不是不存在。大家本來就是不同的生活,在國內也是不一樣的生活,怎麼可能因為出國就消除了這些差異呢?只要自己找好定位,知道自己身邊的朋友圈設定是什麼,就不會受到外界影響。

在美國,中國人很難融入白人圈子?

@11dream

在國外經常看到中國留學生扎堆抱團,確實很多人留學幾年回來各地方言學會不少,英語倒是沒什麼長進。

出國之前就聽說在國外挺難融入白人同學的圈子,可實際情況是這個偏見是中國學生自己造成的。一些同學來到美國後覺得自己的英語差,不敢去找外國同學聊天、組隊,溝通程度最多限於打個招呼。

久而久之,外國同學便覺得你不太容易相處,自然不會主動和你玩在一起。實際上,很多外國學生很樂意去接觸新奇的人和事,也並不會因為語言的一些障礙就放棄溝通。

再者,出國留學的同學,也應該多一點自信。美國大學都是非常注重文化多樣性的,如果某所美國大學錄取你,說明你自身符合該校一員的特質。中國留學生給自己的定位不應該是局外人。

美國校園裡的外國人大部分對留學生都是非常友好的,因為他們很有興趣瞭解不同的文化。當然,怎麼和外國朋友認識並熟悉,怎樣定義好朋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決定“被融入”的前提是留學生自己想要突破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區),在學校裡結識更多的外國朋友。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由於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興趣點,雖然融入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有點打擊自尊心過程,但是最終的結果一定會使你倍感欣慰。

出國後,覺得自己更愛國了嗎?

@安託尼

有。與其說是更愛,不如說是更理解自己的國家了。不會一味地崇拜西方的好,批評自己的國家差勁,而是會去理性思考國外好的地方是怎麼做到的。

@李小柒

愛國這個事,在轉變。

剛開始來的時候很熱血,聽到別人說中國的不對,中國的不好,一定要跳出來理論一番的那種,慢慢的接觸的東西多了,對於國籍、國家的思考認知慢慢在轉變。

國籍意識變淡了。因為身邊很多的人在選擇留美工作或怎麼樣,更加考慮到自己現實生活問題,但也因此在思考之後發現自己對祖國的依賴。

我的愛國意識來自於兩種方向,一是“根”的依賴,作為一箇中原地區的人,自覺對家鄉的依賴感更強一些,而且在美國這邊無論怎樣用心融入,感覺總是沒有國內社交圈舒服。第二是對整個國家,對我們這個體制的看好,對我們國家前景的看好。

待在陌生的國度、處在異域的文化氛圍裡,我們的所思所想必然和國內有所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走出國門不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反而是更清晰地認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