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名校模考作文(98)“成見”材料作文講評


2020年全國名校模考作文(98)“成見”材料作文講評

《成見》作文講評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話,戳痛無數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它。”培根有一句關於“成見”的名言,他也認為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那種人人都難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種深入習俗、盤踞於人心深處的偏見。

一、審題立意

材料的核心詞是“成見”、“偏見”。

“成見”:成見即定見,是固定的認識、現成的見識、成型或定型的看法、習慣看法。

“偏見”:偏見是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

此次作文扣住“成見”或“偏見”任何一個關鍵詞都視為切題。但若要進入三類上及以上,必須對“成見”的內涵、成因、危害性或意義等進行深度思考。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將偏見或成見的感受再具體表達出來,那就將抽象的說理給形象化了,讓人有了一種畫面感。有的學生只會說,成見是一種惡;但有人就能表述為“一道枷鎖”或“一種詛咒”或“心口的一根刺”。寫出這樣滾燙有感覺的句子,像“差生兩個字,像是烙在臉上一樣”,當然會讓閱卷者丟掉吝嗇。而材料中申公豹的那句話,是否可以理解成“正因為成見像大山一樣巨大,任憑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完全消除生活中的各種成見,所以我們其實應該擺正立場,端正心態,正視它,不求改變他人的成見,但求堅定立場,不讓自己陷入成見的漩渦之中。”這是否就是“成見”帶給我們的另一種意義呢。培根的那句話則可以理解成“成見”或者“偏見”的危害性巨大,因為“一念之差”容易讓人及時醒悟,及時止損,過而改之,還可以亡羊補牢,但是“成見和偏見”卻有時深入骨髓,盤踞人心,你深陷其中卻不自知。由此,不禁會讓人思考,哪些“成見”是有如此可怕的危害性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成見”呢?如果能對此進行深入的挖掘,文章的立意就會高於浮於表面的大眾文章。

二、主要問題

1、議論文流於表面,只是列舉“成見”的具體表現,沒有深入挖掘其內涵、成因、危害等內容。

2、思路混亂,反覆列舉同類事例,沒有層次。

3、論證手法單一,一般都用舉例論證,有的例子甚至並不是“成見”的表現。

4、不少學生沒有完篇。(提醒學生即使來不及也要有結尾,因為得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三、成見的表現以及內涵(或成因)

(一)內因

1、對“富二代”“差生”“單親家庭的孩子”等很多標籤人物,尤其是一些“弱勢群體”,人們往往會帶有偏見,有的是源於“嫉妒”;有的則是出自“良好的優越感”,但不管是哪一種,其實都能歸結到價值觀的缺陷。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說道:“傲慢是對自我的無知,而偏見是對他人的無知。”

2、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富人對窮人的階級歧視;這樣的種族優越感和階級優越感實則充滿著人性的卑劣與自大,高人一等的人永遠用他們的上帝視角,將原本應該平等的眾生看得小而扁,於是就成了“偏見”。(素材推薦電影《綠皮書》)

3、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的一篇文章《人病》中對於乙肝病人的描述:文章開始,賈平凹就說“我突然患了肝病,立即像當年的四類分子一樣遭到歧視”。接下來賈平凹向我們講述了“朋友”的兩種表現:知情者“已經”很少來串門;不知者來到先是要吃要喝,當被告知後立即找藉口溜走。賈平凹又詳細記述了他到一位“愛請客的熟人”家做客的事情:他自己主動另要了一份碗筷,剛走就被主人給扔了。

後來他住進了傳染病院,那裡一群肝病患者過著在外面的人看來不正常的生活:他們看到鳥兒落下的羽毛就爭撿個不亦樂乎,他們默默注視著花和螞蟻,他們為了看月亮升起而睡到很晚,他們討厭蜘蛛網,他們害怕貓頭鷹,他們只有床號而沒有名姓……然而就是在這“病態”的世界裡,一群病人,他們卻互不歧視,他們有了“同情心和憐憫心”,“理解了寬容和體諒”,“熱愛了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體會到了太陽的溫暖和空氣的清新”。在他們“病態”的世界裡“沒有猜忌,沒有幸災樂禍,沒有鉤心鬥角,沒有落井下石,沒有勢力和背棄……”這許多的所謂的“正常人”夢寐以求的、不斷呼喚的美好品質卻存在於那些“病人”身上,那麼,所謂的“正常人”又擁有什麼呢?他們的身體也許還很健康,但他們的內心卻已然得病了,患的是一種名叫“成見”的病。而這種“成見”是源於

人心的畏懼

4、中國人起初對西醫排斥,相信一些民間偏方,比如魯迅筆下的“血饅頭”。這種對外來文化的偏見其實是一種無知與愚昧,是一種盲目的排外。(後來梁啟超為了普及西醫,不惜以身試法,但確實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所以消除成見是要付出代價和犧牲的。)

5、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體現的則是文化上的“偏見”,這是一種極端的文化自信,是對異類的不包容,是一種狹隘。它服務的是中央集權,雖然統一了思想,卻永遠失去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那份璀璨和趣味了。

(二)外因

1、“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內”“男星打扮得陰柔就是‘娘’”(通俗觀點)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描寫布恩迪亞家族的衰落,族人最終把原因歸結到“刁惡的內地女人”費爾南達身上。這與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紅顏禍水”,本質相似。

英國人對勃朗特三姐妹起初的不看好,認為女性文學創作者不可能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都是成見,對性別的歧視,其實是源於社會分工,遠古時期開始的社會分工便確定了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但到如今提倡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人們的觀念卻還停留在過去,這種世俗的觀念,或者說是觀念的滯後,就不免會被烙印上“成見”的標籤。

2、臺灣對大陸經濟實力的偏見,則源於地域的閉塞,溝通的不暢

3、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成見(比如認為中國人沒有素質),起初可能是源於事實,但如果將部分現象聯想為所有中國人都是沒有素質的,那就以偏概全,形成固化思維了。

4、醫患矛盾中,對醫生的誤解,則是能力和權力的不對等導致的。

(三)其他原因

成見的形成還可能是因為人們不辨是非、缺乏思考、心靈的空洞浮躁、教育輿論導向……

四、成見的危害

盲目、自大;人性顯得猥瑣、自私、狹隘;故步自封,難以接受新事物;沒有悲憫,人心變得冷漠……(其他的自己思考)

五、片段寫作

請列舉一個“成見”,並試著分析其表現、內涵(成因)、危害以及我們面對“成見”的態度。

什麼樣的記敘文才會打動閱卷老師?

——以2019年9月期初高三語文作文為例

這次的作文是“核心概念”型,核心詞是“成見/偏見”,這類命題比較適合寫記敘類作文,只要圍繞核心詞,組織一箇中心事件,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即可,偏題風險小於論述類作文。在閱卷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同學寫了記敘類文本;但不可否認,大部分記敘文依然低幼化、虛假化,材料雷同,平鋪直敘。缺少生活的本色、閱讀的底色和語言的亮色。在高考閱卷中,什麼樣的記敘文才會俘獲閱卷老師(閱卷組專家)的芳心呢?下面結合作文閱卷仲裁中出現的兩篇大分差記敘文(一定程度上說明閱卷老師對這類文章的把握尺度分歧較大,仲裁結果是兩篇都為“一類下”),談一點個人想法。

一是關於真實與虛構的問題。記敘類文本的外延大於通常說的記敘文,它並不排斥虛構(小說)。但這裡就有個問題,虛構和胡編亂造之間的界線是什麼?其實在高考閱卷中,真實的記敘文(敘事性散文)和虛構的記敘文(小說)是有不同評價標準的。前者看是否能抒寫真情實感,以情動人;後者看能否反映社會和人性,發人深思。一言以蔽之,寫什麼就要像什麼。明明是寫日常的生活,有“我”的存在,卻編一些玄而又玄的情節,這就會淆亂界線,讓閱卷者糊塗。好的記敘類作文,能讓閱卷者一下子判斷它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下面所舉的兩篇考場作文中,《幸福》以第一人稱寫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看便知是真實類的;後一篇《誰翻了三里(應為“分”)地》主人公是“村裡的教書先生聶先生”,則很明顯是虛構類的。如果要創作小說,需要學生有豐富的閱讀積累,也要經過較為系統的訓練,絕對不能天真地理解為“虛構即小說”。

二是關於記敘文的選材問題。我們都知道,即便是真實的記敘文,其材料也是經過加工剪裁過的,所以並不能把真實理解為照搬生活。材料可以是來源於自己的生活體驗,也可以來源於對他人的觀察甚至道聽途說,還可以來源於日常的閱讀。只要符合生活真實、時代真實的材料都可以入文。比如在《幸福》一文中,作者寫的是一個重組的家庭面對旁人的成見,如何互敬互愛、營造幸福生活的故事,很有生活氣息。有閱卷專家說,好的記敘文應該是“接地氣”的、有“煙火味”的。那些動輒寫奶奶甩水袖、爺爺唱崑曲這類生活的,十有八九並沒有生活的真實,以前頗有一些市場,似乎也容易讓人眼前一亮,但高考時需要慎用。

小說的選材同樣需要思考,很多學生喜歡寫“高大上”的題材,如官場、商場、職場,還有學生寫古代宮廷生活。殊不知,這樣的作品,背景設置越複雜,需要的知識儲備就豐富,寫作難度就越大。在《誰翻了三里地》中,作者模糊了時代背景,場景也很簡單,只有教室和地頭,這樣就相對容易駕馭。

三是關於記敘文的結構問題

。很多學生生怕故事講不清楚,有所遺漏,所以在寫作過程中事無鉅細、一敘到底,這樣的文章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背景交代得過於具體,真正和主題相關的事件卻沒有突出來寫。《幸福》是這樣開頭的——“一夕之間,冒出來的哥哥和妹妹,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些許色彩”,簡潔明瞭,也能讓讀者生髮興趣。在主體部分,選取了幾個生活片段——旁人對“我”充滿成見的“關心”、學校老師對我的同情(插敘)、“新媽媽”對我視若己出的疼愛。它們看似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內在邏輯十分清晰。用片段的描寫來代替事件的敘述,並不是不講究故事的完整性,恰恰是為了更好地講故事,充分利用好有限的800字,對考生的寫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說的結構更要講究波瀾起伏、尺水興波。在《誰翻了三里地》中,“聶先生主動提出為豆芽補課 — 妻子要求聶先生去翻地 — 發覺錯翻了別人家的地 — 豆芽暗中幫先生翻好了地 — 豆芽主動提出要先生為他補課”。短短800字中,情節起起伏伏,首尾圓融,設計非常巧妙。

當然,好的記敘文也需要有精彩的語言,這種語言不在於有華美的辭藻,而在於有生活的味道。如《幸福》結尾處,寫妹妹牙牙學語,很有凌叔華《小哥兒倆》中的趣味。《誰翻了三里地》中,寫豆芽從“呼呼大睡”到“睜著明亮的眼睛”,精神世界因為先生的沒有成見而變得明亮起來,讓讀者心頭一熱。

當然,記敘文在細節處理上要更合理、描摹要更細膩感人,卷面要更整潔、書寫要更工整,這些也是獲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2020年全國名校模考作文(98)“成見”材料作文講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