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患者的“福音”,有望取代传统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

如今,人人谈癌色变。但凡跟“癌”沾上关系的疾病,就有一种“死神来了”的既视感。

而在所有癌症中,肺癌长期位居死亡率第一位。一方面,我国烟民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则是肺癌具有不易早期发现、容易转移的特性。尤其是晚期肺癌,过去若不开刀,患者存活期仅不到半年,而就算有了化疗也仅能延长寿命至一年。

肺癌晚期患者的“福音”,有望取代传统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

肺癌

免疫疗法的出现,让晚期肺癌患者“绝地求生”

肺癌可分为4期,1到3A期可以考虑开刀,而且愈早期开刀效果愈好;3B到第4期则不建议开刀。如今,肺癌已进入精准治疗的时代,免疫疗法不同于传统治疗逻辑,不管是用于第一线、第二线,或是单用、并用化学治疗,都已具有更多选择。

1、具有特定基因表现的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先检测体内有无基因突变,检出有EGFR(上皮细胞生长因子接受器基因)突变、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ROS1(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则可接受标靶药物治疗。

肺癌晚期患者的“福音”,有望取代传统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

临床证实,肺腺癌患者中有50%~60%可检出EGFR突变,4%~5%可检出ALK突变,另外还有1%的ROS1基因突变。但标靶药物平均一年会才出现抗药性,即使用到第三代的标靶药物,也在9~10个月出现抗药,所幸在免疫治疗问世后,患者可以考虑免疫疗法或是免疫疗法并用化学治疗。

2、没有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则要先测量癌细胞蛋白质PD-L1表现量,若表现量≥ 50%可以考虑第一线单用免疫疗法,若表现量<50%则可以考虑第一线使用免疫疗法并用化学治疗。

细胞活化过程中产生的PD-L1就像是一把钥匙,而T淋巴细胞上的PD-1像是钥匙孔,一旦钥匙插进钥匙孔中T淋巴细胞就会凋亡,而免疫疗法就是阻断PD-L1和PD-1结合。

肺癌晚期患者的“福音”,有望取代传统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

免疫机制

免疫疗法通过唤醒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让自身的免疫细胞去对付癌细胞,所以副作用相对轻微,不像传统化疗或是标靶药物是利用药物成分去杀癌细胞,有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神经毒性、口腔黏膜发炎等等副作用。

患者经过化学治疗后,免疫力会变差,肿瘤也可能会变异,建议最好是可以在第一线、越早使用免疫疗法效果会较好。

肺癌晚期患者的“福音”,有望取代传统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

但目前,免疫治疗只对约20%的肺癌病患长期有效,即使现在已有蛋白质PD-L1表现量以及肿瘤突变量(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检查,仍有20%~30%患者接受免疫疗法之后,在3个月内快速恶化。也就是说,剩下的50%患者,病情的变化会介于3个月到2年之间。

目前医学界一致的共识是,PD-L1表现量≥ 50%的患者可以单独使用免疫疗法治疗,若PD-L1表现量较低者则建议搭配化疗,表现量越低化疗的比重越重。

PD-L1表现量为目前主要的筛选机制,但与治疗成效并非绝对相关。未来,必须更加精准的对照出免疫药物与生物标记之间的关系,才能透过检查生物标记、进而找到免疫治疗疗效最好的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