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學前教育應力克“入園難”“入園貴”痼疾

教育部28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發佈會解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為了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的基本屬性,讓絕大多數的幼兒能夠享受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服務,未來將提高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比例。(11月29日人民網)

孩子們的人生道路剛剛邁開,第一步要走好。學前教育是孩子們的“第一堂課”,更要大力辦好、管好。這次,人們看到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體察民生,專門為抓好學前教育出臺了《意見》,可以說是為在更高水平上辦好學前教育指明瞭方向、繪出了藍圖。它的出臺和施行,必將有力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建設發展,惠及千萬家庭和廣大幼兒。

學前教育的主體還是幼兒園。顯而易見,首先是要解決“入園難”的問題,然後才談得上將學前教育抓實辦好。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要知道,我國是擁有十幾億人的人口大國,幼兒的絕對數量很多,對學前教育特別是幼兒園的需求也很大,可是由於現有幼兒園的數量、質量和分佈情況都難盡人意,尤其是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嚴重不足,甚至是存在很大缺口,而一些幼兒園收費則非常高,這種狀況一直困擾著廣大家長,形成了廣受詬病且日漸突出的“入園難”、“入園貴”的社會問題。

如果孩子們連幼兒園都上不了,還談什麼辦好學前教育?所以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入園難”及“入園貴”現象,要積極努力,採取各種措施,想法解決讓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孩子入園難題。

試想,若是公立或私立平價幼兒園數量不足、招生能力有限且分佈不均,而其它幼兒園又太貴,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入園怎能不成為一種難題?據瞭解,截至2017年,公辦園佔比為44.1%,普惠性民辦園佔比26.5%,剩下的就是那些高收費的“貴族幼兒園”。本來幼兒園就不多,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收費太高,讓人望而卻步,這怎麼行?

正因為如此,《意見》才提出了到2020年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要解決“入園難”、“入園貴”頑疾,必須大力興辦公立和普惠性幼兒園,還要控制高價幼兒園對學前教育資源的過度擠佔,確保平常百姓的兒女都能上得了、上得起幼兒園,當然同時也要給有不同需求的家庭以更多的選擇空間。

正如教育部官員所言,應當發揮公辦園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衡價格主渠道作用,並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扶持力度。據悉,教育部和金融監管部門將聯合出臺有關制度措施,遏制過度逐利的辦園行為。前段時間引發關注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就是一個明確無誤的政策信號。

是的,幼兒園就是幼兒園,民生、普惠應當是其基本屬性,社會資本入場辦園本是好事,但是決不能任其劍走偏鋒,丟掉了教育與民生情懷,把幼兒園搞成了急功近利的“逐利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