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女士被堂姐偷顶替上大学,十多年后得知真相痛哭,最亲的人怎会这样,你怎么看?

绿荫遮阳7557


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冒用学籍,还是顶替上学,需要调查清楚。冒用辍学者学籍,对辍学者没多大危害,影响的是其他参加中考的学生,这种做法对于众多的学生来说,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明确的受害者。如果追究过错,有两种情况:一、学籍者本人不知情,过错只在冒用学籍者,违反招生政策,属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怪象,需给予一定的处罚;二、如果双方当时都知道,只是达成某种协议,都应受到处罚。如果是顶替上学,应该对顶替学籍者,注销学籍,开除公职。所以应充分调查,到底是那种情况?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现在才爆出来?静待真相大白!!!



神外姚医生


我也是河南的,中招是2001年,因为父母都是教师的原因,对七八年前九十年代的事情也有耳闻。

我姐是2000年中招,硬性规定只招应届生,当时我爸说如果考上就上,考不上第二年读高中,其实那年就是最后一届传说中的中师了,以后再也没有人上了。但是在那之前,中师是非常吃香的,对于农村女孩子,初中毕业考上中师就有编制的铁饭碗,确实很诱人。而且高中竞争很激烈,父母都默认女孩大了以后的发展会次于男孩,理科不占优势,三年高中再读大学,太多不确定性。我妈一个同事家儿子,比我大十岁左右,估计就是故事发生的那几年,他成绩特别好,他爸想要他读中师尽快工作,他不愿意,商量了三天都没同意,非要上了高中,后来考上了天大。那应该是一个传说,他当年成绩确实好,而且有远见,十几岁眼光就胜过他作为农村教师的父亲。

我读初中的时候,刚开始义务教育,辍学还是很多的,初中正常毕业的最多有一半。刚开始升初中五个班,每班七十多个人,毕业的时候只剩下三个班,每班五十多,还包括复读生,虽然没具体统计,大致算应该勉强50%读完初中参加中招,不过我中招的时候已经不流行中师了,但是重点高中录取考分是不一样的,复读还是要补办学籍,或者顶替学籍,当时也没身份证,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很多人也没户口,也不是现在什么都联网的,其实很多都是学校安排的,农村的孩子除了考学没别的出路了,老师和学校都理解。我第一个身份证就是高考的时候办的,在那以前,改名字顶替学籍应该挺普遍的事情。


紫陌165839164


当年中师确实只录取应届生,而且分数奇高,冒用他人应届学籍参加考试的,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是复读一年甚至两年以后,通过顶别人的初中应届学籍,考出了好成绩,去读的中师,而最终走向教师岗位。我个人认为,只是冒用了他的学籍去参加考试,不大可能是冒用了她的成绩去上学。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伯父家女儿和自己一起参加中考,怎么可能会没有比较,又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分数没有一点数?如果伯父家的女儿平时成绩不好,而她的平时成绩好,怎么可能就一点都没有疑惑?这个中师的学籍档案,可以搞笔迹鉴定嘛,看看档案上到底是谁的笔迹,不就清楚了吗?去读书的这位,教书育人履获殊荣,不要因为含糊其辞,而让孩子们少了一个优秀的教师。


ZT皮尺部首席计量官


现在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现在的媒体采访越来越对路,官方调查的路子也是对的。他们开始核实证人证言了。找到当事人,官方核对,而且应该录音录像。这是有证明力的证据。

其实,这个事件教体局一家去查是不完整的,应该市里牵头,组成联合调查组,因为这件事主要涉及两个部门,也就是说以前出过调查结论的教体局和公安局。教体局调查学籍问题,中考问题。公安局调查户口问题。

现在教体局按照黄风玲给出的证人证言,去核实即可,而黄伟霞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提供老师,同学方面参加中考的证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次调查我估计也就是最后一次了,上一次就糊里糊涂,所以引发这次发酵,这次一定会给出经得起考验的结论。

公安局负责调查户口问题,改名问题,黄风玲是否使用了黄伟霞户口问题,这样问题相对好调查,因为基本都有证据,都需要手续以及领导签字才能办理。

就目前证据看,黄风玲中学学籍是有问题的,这个基本已经没有任何争议,黄风玲没用使用过黄伟霞户口,这个结论跟2010年前的调查没有变化。这次新增的调查结论还应该包括黄风玲自己的户口年龄是改过的。

就目前证据看,中考问题,冒名顶替问题,对黄伟霞不利,如果她没有老师和同学证明她参加了中考证据,那么很可能就认定她没参加中考,这样问题,只能看证据,说别的真没用。至于说找试卷做鉴定,有人说试卷在档案里,这就有点扯,如果有,上次就不会留尾巴了,而且高考试卷只保留发布成绩后半年,中考呢?所以我觉得大概率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韩东言


学籍是一回事,分数是一回事,拨清两条线。

看案件是已经证明学籍被顶替,重点是黄女士当年有没有参加高考,是不是本人,证明高考的东西找出来。

接着看案件发展吧,正常发展应该早就找当时老师,同班同学证明高考是本人。但是迟迟六七年,还是纠结学籍,有点猫腻。不偏不倚,哪个理多,站哪边。

按理来说当年高中学历那一部分人也属于知识分子了,这么多年生活还是那样,不知道是不甘还是真的生活所迫。


Nihilestaliudquamaur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要是谁复读一年能考上初中中专都是超厉害的,大多数都是复读两三年,甚至更多年。但是不管复读几年能考上中专的学生成绩绝对很好。而复读的同学大多都是用的已经辍学的同学的学籍,不少人就是用的自己弟弟妹妹的,但是成绩是自己考的。1994年考上的学生入校后,学校说可以改成真实身份,但是很多人怕历经辛苦考上的中专泡了汤,不敢改。甚至有一对夫妻,户口本上孩子和父母都不是一个姓,因为他们考中专都是用的别人的学籍,上学的姓和真实的都不一样,而孩子还是随爸爸实际的姓,所以当时顶替别人学籍都找同姓的(特别是男生)。


花非花99068706


没有经历过哪个时代的人你们是没有话语权的,那个年代中专只招应届生,并且生学率很低,有很多学校为了生学率,就把往届的有希望能考上的学生复读,学校负责给他们改户口,这在当时就不是密蜜,这也是当时的潜规则吧!是当时那个时代认同的,而现在所谓的黄海玲你扪心自问,你当年真的有能力考上许昌师范吗?


上官燚璘7


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很清楚是她学习不行,没有考上的希望,自己辍学,鉴于当时的规定,家长们不希望浪费这个资源,同时也给有希望考上的堂姐一个机会,家长们协调同意并操作借用她的应届毕业生的档案参加考试。当时是皆大欢喜,现在看表姐家生活比自己强太多,心里不平衡。


快乐98933751


“顶替学籍”也是一种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直接违反了当时考试制度,侵犯了其他应庙考生的合法权利。由于你的顶替学籍,导至一个应届生的落榜。


千百次14


你想要的是“不碜一粒沙子的公正”吗?但现实中你做到100%的道德完美吗?冒用学籍确实违规,但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程度的违规却不宜放在道德的高度去批判!当年冒用学籍者的目的是对求学的渴望,是教育资源匮乏年代的特殊现象!同时这种冒用并不会给冒用者带来实质的伤害!违规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罚,但绝不是你可以站在道德高度随意指责的理由!更不是你类比的“冒用身份犯罪”这样荒诞的推理!我可以称你为道德婊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