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里,为什么赵刚大学刚毕业到部队就是团政委?

15899990000


在所有的抗战剧中,《亮剑》应该是最耐看的,很多人每年都要重温一遍,同时《亮剑》也是最真实,口碑最好的一部。主人公李云龙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相信不少人也是赵刚政委的忠实粉丝,在《亮剑》中很多剧情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比如赵刚就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有何德何能,直接担任团政委。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刚毕业于那个学校,赵刚一开始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战争爆发之后,赵刚便开始参加各种运动,同时他也离开了南京大学,赵刚先参加的革命,然后又去抗大学习,抗大便是抗日军政大学,这个大学是专门培训干部的,学院基本都是从部队挑选出来,学习技术之后,根据能力分配工作。

抗大一开始只接受中高级干部,后来这个要求放松,赵刚也就可以进入学习。其实我军部队刚开始是不缺干部的,说老实话部队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可是没有多久,加入战斗的有志之士越来越多,干部完全不够用。

政委这样的职务肯定不能让李云龙这样的泥腿子担任,必须得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担任,赵刚就很符合,赵刚能够直接担任团政委说白了就是缺人,所以才能够直接去当一个团的政委,当然缺人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赵刚自己的能力过人,否则上级也不会将这么重要的担子给他的。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时期赵刚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这样的人其实后来仕途都是很顺利的,只要个人能力没有问题,也没有犯过大错,他们有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同时又经历过实战,这样的履历真的很漂亮,所以一般晋升很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赵刚到旅部报道时,自称是:抗大学员赵刚前来报道。

首先,赵刚来到延安之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抗大学习的,以当时边区严峻的敌我环境,任何来延安的青年,都要由社保和边保进行严格的甄别,谁知道里面是不是有特务呢?

然后,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一些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够逐步得到任用,才能够放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并不是说一来就能够进抗大的,抗大实际上就是干部进修班!抗大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赵刚也是有一次资历的。

第二,赵刚的另外一重身份可能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就剧中而言,他是“一二九”学运的领导人,这是在我们的精心组织下发起的一次爱国运动。作为领导人,赵刚在当时已经是核心人物了,已经是“自己人”了。

所以,赵刚一毕业就能够担任团政委,也是情理当中的事。主要还是因为他本来就有资历,有领导能力。

第三,赵刚是燕京大学毕业的,本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就他这个水平,在当时的延安也是拔尖的,更别说放在大多数连学都没有上过的一线部队中。所以当个团政委毫无问题。

第四,当时的我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很多将领不到30岁就是师级干部了,生机勃勃!

第五,当时的团一级指挥员,牺牲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例如独立团政委李文英,就牺牲于与坂田的战斗中。政委的选择,政治可靠、作风过硬是个重要的考量,别的还真是难以兼顾。

所以,综上所述,赵刚去独立团担任政委也是很正常的。


脂肪故事


《亮剑》里最为出彩的是李云龙,但赵刚这个角色也不逊色,二人一个团长,一个政委,一刚一柔,一文一武,团结合作,才将独立团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赵刚毕业于燕京大学大家是都知道的,但为什么一毕业,到了部队就能做到团政委一级这么高的位置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赵刚虽然是燕京大学毕业,但他参加革命工作的资历很老,从他出场时的介绍就能知道:燕京大学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抗大毕业。

一二·九运动是发生于1935年的一场抗日救亡运动,赵刚那时候能够成为组织者,说明他很早就是我方的人了,而且还是有些名气的。再说抗大,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进入抗大其实就是深造,一出来基本都是要重用的。

第二,赵刚燕大毕业,这点为他加分不少。抗战时期我军很多指战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像李云龙这样的字都不认识几个,所以赵刚这样的人才,只要能通过甄别,起点就绝对不会低的。

第三,当时我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很多将领不足三十岁,就已经是团、师级别的干部了。还是拿李云龙来举例,长征的时候李云龙就当过团长,那时候估计也就二十出头,还有林彪,23岁就是红1军团第4军军长,25岁红1军团军团长,29岁抗大校长。

第四,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扩军迅速,尤其是后期,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团成立,抗战胜利后人数发展到130万可不是瞎说的,所以当时干部严重缺乏,像赵刚这样又红又专的人才,一到部队就能当上团政委,实在太正常了。


渔樵侃史


对于赵刚的履历,不管是原著还是连续剧,介绍的并不多,只能从历史背景或一些台词中寻找痕迹。

可以肯定的是,赵刚是1935年129运动的负责人之一,赵刚跟楚云飞聊天时提到,运动后,他在也没有返回学校,从这一点推断他事后应该是直接去投奔我党,由于中央红军是1935年到达陕北,第二年陆续跟其他方面军会合,从时间上来看,赵刚应该也是在1936年左右到达陕北,

除这之外,还有两条隐线,其一,赵刚在1935年发生的129运动时,已经是学生负责人,其二,赵刚是抗大毕业,这是一所干部培养学校,不是普通人就能上的,即便赵刚以新人身份最快在1936年就到达陕北,也很难短时间内就获得抗大入学的机会,那也可能就存在一个事实:即129运动发生前,赵刚可能就是我党在燕京大学的人,他真正参加革命的时间,绝对在1935年之前,这也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赵刚1936年到达陕北,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能进入抗大深造,因为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可能更早。

因此个人的看法,赵刚很可能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已经是我方的人,在1935年发生运动时暴露,进而离开去了陕北,如果是这样的话,除了缺乏战斗经验外,他参加革命的时间会比李云龙晚,但也晚不了太多,毕竟李云龙也只是在1927年年底黄麻起义时才参加革命。

虽然赵刚参加革命的时间比李云龙晚几年,但文化素养比李云龙高出几个档次,又在抗大这所军事院校受过培训,到了1940年,赵刚也成为跟李云龙一个级别的团级干部,就不足为奇了。


辽宁资深球迷



抗大全称抗日军政大学,本来就是专门培训干部的。大多数学员都是从部队抽调出来去学习的,学习一般一年就结束,结束后再分配工作。

大多数人在去抗大学习完后,职务并没有明显提升,而是继续担任原来级别的职务。

比如亮剑里李云龙的上级领导陈赓,在抽调去抗大学习之前,就已经是正军级干部,资格很老,所以他在抗大学习完后,就去担任旅长了,而八路军的旅长对应的就是红军时期的军长。

抗战刚开始时,八路军刚上前线的时候,因为部队规模小,所以很多干部都是降级任用的。比如李先念,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三十军军长。四方面军西征部队兵败后,李先念回到延安,被派往大别山,实际上职务相当于营长。


不过,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步开辟起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规模扩大得很快,干部就不大够用了。因此,一些抗大毕业的干部上战场以后,不仅能保留学习之前的级别,而且能够提升任用。

赵刚按照电视剧里的交代,是燕京大学的大学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之后没返校,应该就是参加了地下党,以及地方党的工作。和他的经历相似的比较著名的人物,比如邓力群,北大学生,一二九运动后没有返校,就转到了地下党活动,后来到了延安。

如果在地方工作中已经成长为区县级干部,在经过抗大学习以后,就完全有可能被任命为团级干部。我们现在常说的所谓县团级干部,就是这个意思,团级干部和地方的团级干部是平级。

不过团级干部和团级干部不一样。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开赴前线时,各团的团长基本上都是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比如杨成武,陈锡联当时也是团级干部,但他们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很著名的师级干部了。


在开辟敌后战场的时候,原来的主力部队主要军政干部都要兼任地方军区,比如杨成武就担任了晋察冀军区的军分区司令员。而在军分区下面,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在部队整编以后,就下辖多个团,原来杨成武手下的营长就都开始当团长了。

从后来的发展来说,抗战初期的团长以上干部基本上在1955年授衔时能够获得上将军衔,最不济也是中将,而在1938年下半年以后才开始担任团长的干部,如果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多数只能获得少将军衔。

赵刚就是在1938年下半年以后才开始担任团政委,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八式干部,也就是抗战开始后才开始到延安,并参加军队工作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中,有不少人在整风运动后,获得了比较快的提升。建国后有一段时间,这样的干部也提升的比较快,引起不少人的侧目。比如王任重,建国后曾任湖北省委书记,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就颇有微词。

电视剧里交代,赵刚在建国后被抽调到总政工作。像他这样的出身和履历的干部,当时如果没有被抽调去总政,留在军队或者转到地方,是有可能在1955年时已经担任省委书记的,这就是很多红军老干部不满的原因。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萧武


关于赵刚在《亮剑》中的背景介绍,仅仅是一小段落,在李家坡战斗时,赵刚只有25岁,虽然年轻,但是资历不浅,在进入八路军正规部队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二九运动的负责人之一了,而且是北平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如此高的学历,在八路军部队当中也属凤毛麟角了。

这一段话有两点就完全解释了赵刚为什么可以担任独立团政委,第一是资历,第二是学历。

领导一二九运动是赵刚能够拿得出手的资历

记得纵横读高中的时候,每年到12月9日,学校都要组织一二九纪念演讲,晚自习都不上,全校人坐在教室里面听,所以一二九运动对纵横的影响很大。

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扩大在华侵略范围,不断制造摩擦,意图染指华北,当时宋哲元领导下政权对日本一再妥协,在1935年北京学生举起的大型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打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反对华北自治,保全中国领土完整,反抗日本侵略,是一次展现中国抗日救国的情怀。

从12月9日开始,不断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相应与支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而赵刚作为这次运动的主要负责人,其资历必然是极其深的,所以,赵刚并非在大学毕业后才参加革命活动,而是早在一二九运动之前就已经是我党在当时学生中的中坚力量。

因此,以这个资历到延安,那绝对是老资格了。革命运动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党龄,即使赵刚当时只有25岁,也是绝对够资格的老党员了。所以,赵刚在延安培训过后,上岗就是政委,政委也是只有团一级的单位才能有。

独立团并非主力团,正是适合赵刚去历练

独立团实际上并非主力团,这一点在李家坡战斗时也能看出来,在战斗开始的时候,上去的都是主力部队,而独立团是预备团,当主力团打不下来的时候,独立团才能上,为了这事,李云龙还有点愤愤不平呢!

实际上八路军主力团也就那几个,八路军的正规编制只有三个师,六个旅12个标准团,其他的都是不在册的,自己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以赵刚的资历,别说是去独立团,就是去正规团也完全够资格,主要是赵刚在主力部队的经验比较缺少,所以到独立团去历练一下,攒够经验就走了。

这一点在赵刚后来去华野的时候也是显而易见的,去到之后还没等在李云龙的二师站稳脚跟就被调走了,一个好的政工实在是太缺乏了。

李云龙需要一个有文化的政委

赵刚的学历也说得过去,赵刚是当时燕京大学的高材生,燕京大学现在几乎没什么名了,但是在当时也是一线学校,应该和清北一个层次的,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大学之一,当时司徒雷登还担任校长,可惜1952年时候被撤销了。

所以,赵刚这个学历那是响当当的牛叉了。

从组织上对李云龙的考虑是,李云龙是一个大老粗,虽然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屡屡犯错,这个也有点让上面吃不消,派赵刚这样一个政委过去,也是去熏染李云龙,这是近朱者赤,当然,赵刚和李云龙在一起后也是近墨者黑了。

在赵刚担任政委的这段时间,独立团的成绩还是良好的,这一点不肯定不行,比如在赵家峪被围之前,部队化整为零仅仅两年,独立团就扩充到了上万人,其中政委的功劳是不能磨灭的。


史论纵横


其次,赵刚是当时八路军中罕见的知识分子,要知道当年的燕京大学名气之大,绝不亚于我们所熟知的西南联大或中央大学,他去延安之后还进了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这都是相当难得的履历。就拿亮剑的几位主角来说,所谓的铁三角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那也就是文盲半文盲的文化水平;楚云飞出身黄埔军校,那也就是个跟抗大差不多的地儿。当然从指挥打仗来说,几位将军百战成钢,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远非赵刚所能比,但是赵刚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那也绝对不是几个大老粗能比得了的。

再次,别小看了赵刚的白区工作经历,我党历来有白区工作的经验和传统,从周恩来、刘少奇到陈云、彭真都曾有领导白区党工作的经历,地下工作的重要性、难度和挑战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更别忘了赵刚身为12·9运动的领导人,在当时的北京地下党也算是很高级别的干部了。更何况赵刚本人的军事素养也丝毫不差,是让李云龙都伸大拇指的神枪手。


搬不动的小强


赵刚是一二九运动的的负责人,一二九运动是什么?1935年,国民党要接受日本人在河北搞什么防共委员会的提议,想要把河北和察哈尔拱手让给日本人,北平多所学校的学生,为了抵制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自发到街头游行,宣传抗日,活动前后进行了多次,学生被捕受伤者众多,并有大批学生南下宣传抗日,在此影响下,全国抗日情绪高涨。那么他凭什么毕业就是团政委呢?



第一,学历高。

赵刚所在的燕京大学,是英国和美国教会合办的学校,是国内对政治介入最深的学校,也是当时国内最有成就的学校。赵刚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虽然因为参加一二九运动后没有返校,但是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能进去燕大,学问肯定不低,这在当时的八路军里,非常罕见。

第二,资格老。

赵刚说一二九运动后就没有再回学校,很有可能加入了组织,因为他是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这所学校开始主要接收的是红军里的中高级干部,是从部队抽调过去的,直到后来才接收的爱国青年,赵刚作为学生运动的负责人,还曾经百米之外一枪打死敌人,在当时枪法算很厉害,把李云龙吓了一跳,所以绝对不可能是爱国青年这么简单,应该是从部队进入抗大,培训完后再进入部队,所以他极有可能是红军部队里的高层人员。

第三,部队当时人员少。

那时候很多抗大毕业后还是原职位,或者是降级去担任部队领导,因为当时虽然很多人资格老,但是部队小人数少,说是军长,其实手底下根本没那么多人,比如作为军长的李先念,后来就被派到大别山去干了营长。

所以赵刚去独立团不仅是“凭什么毕业就是团政委”,做个政委还有点屈才了,后来不是还去了政治部吗?


军事一点通


题主是对延安抗大不了解,把延安抗大误解为一般意义的大学。延安抗大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可以把延安抗大理解为类似现在的党校干部培训班,一定级别的干部经过培训后毕业,当然实际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延安抗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学员主要来源于原有的干部,也招收一些知识青年。

抗大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培养军事干部而设立的,人员配备十分强悍。学习成立后,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为教育长。八路军新四军的中高级军事领导人,大多在延安抗大学校学习过或者担任过教员等工作。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曾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的就有元帅7人、大将10人、上将29人、中将105人以及少将366人。

(毛泽东在抗大作报告)

抗大其实是一所很厉害的军校,只是现在被提起的相对较少。其实抗大比黄埔军校之类牛多了。当然,抗大可以算是中高级军官培训学校,和黄埔军校这种初级军官学校无可比性。

按电视剧的设定,赵刚是燕京大学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北平等地大学生进行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赵刚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又在一二九运动显示出了组织领导能力。

(一二九运动)

在当时的中国,大学生十分稀有,全国当时大学生比现在的博士数量都少多了,普通大学生已经是很难得的人才。赵刚是抗大第四期,抗大第四期是1938年4月份入学的。在入抗大之前,赵刚应该已经有两年多工作经历。

电视剧中没有详细介绍赵刚抗大前的履历,但作为燕京大学高材生,在当时大学生是个宝贝的环境下,2年多后应该有一定级别了。

(赵刚)

抗大的学制很短,第四期从1938年4月至同年12月。39年到40年,正是八路军在敌后大发展的时候,部队规模急剧扩大,合格干部严重稀缺。赵刚这个履历普通时期直接做团政委差了点,这时候也算过得去了。这点设定不算离谱。


仁勇校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