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中國人對美食的研究在國際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國外人視之為“害蟲”的小龍蝦,在中國成為了一道經典的菜,氾濫的海蜇皮在我國可以被做成美味的涼菜。在我國人的眼中,一切都可以烹飪,一切都可以做出美味的味道。

可是,農村俗語中卻有一句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這就令小編疑惑了,是因為狗肉不好吃?為什麼狗肉不能被做成美食呢?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其實不是這樣的,狗肉的口感非常好,江蘇的沛縣狗肉在我國非常聞名,因為其獨特的口感和味道受到大家的追捧。甚至有人說出,“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就可以過冬”的順口溜。可見,吃了狗肉之後,身心都會很暖,想必也是一道讓人慾罷不能的菜。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小編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特地去翻了翻歷史上的記錄。原來在古書的記載裡有明確的禁止食用的條例。

根據《史記》上所說,越王勾踐曾經說過“生男子獎二酒一犬,生女子獎二酒一豬”,根據古代重男輕女的習俗來看,狗是一個比豬“高貴”的生物。在翻南北朝時期的文物記載,那時的遊牧民族靠放牧生活,而狗就是看守獵具和牧畜的守護者。所以那時候,遊牧民族就開始禁止食用狗肉。後來,佛教引進我國,成為我國的主要教。在佛教學看來,狗是非常不潔之物。如果食用了狗肉,那麼心靈和身體也會變得不潔,所以也禁止食用狗肉。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再往後,到了宋朝,宋徽宗開始執政的時候,有一位大臣知道他的屬相是狗,就故意討好他說出:“狗是皇上的屬相,也應為尊。”這樣諂媚的話。宋徽宗偏偏相信了這套,就開始下令,從此以後,所有人都不允許吃狗肉。但是狗肉確實好吃,再加上有些人家喜歡吃,一時之間改不了這個習慣,他們就會偷偷的吃狗肉。面對長時間不能光明正大吃狗肉的生活,民間也就傳出了“狗肉不上桌”的俗語。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到了清代,努爾哈赤一統天下。滿族人都傳言說在努爾哈赤打天下的過程中,狗曾經救過他的命。既然狗救了努爾哈赤的命,就是救了我們滿族人的命,狗就是我們的“聖物”,大家就更不會去吃了。

後來,還有一些俗語說“打狗散場夥”意思就是如果吃了狗肉,就代表這個團體的解散。所以,在宴席上,幾乎沒有人會用狗肉來招待客人。

民間俗語:“狗肉不上桌”,是因為狗肉不好吃?其實背後深有講究

其實,在現代有很多人不吃狗肉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把狗當成寵物,當成人類的好朋友,不忍心吃狗肉。當然,如果吃了狗肉也不犯法,在每個地方都會有狗肉館呢,不過小編還沒試過,各位讀者有吃過的嗎?感覺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