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蒙汗藥現實中是否真實存在?你怎麼看?

用戶579207490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代蒙汗藥是存在的,成分和華佗的麻服散差不多。

蒙汗藥是用曼陀羅的花壓碎製成。

《本草綱目·草部》中記載了一種叫做曼佗羅花的草藥具有麻醉的神奇功效。曼佗羅相傳從印度傳入,是茄科草本植物,其花冠可以入藥。

最遲至明朝,曼佗羅花作為麻醉藥,已普遍為中醫所採用。

曼陀羅的主要有毒成分為莨菪鹼、阿托品及東莨菪鹼(曼陀羅提取物)等生物,都是可以打斷副交感神經的支配作用,也可用作人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

服用曼陀羅以後,生物鹼對中樞神經先興奮後抑制,使人陷入昏迷狀態。

曼陀羅的見效很快,一般在食後30分鐘,最快20分鐘出現症狀。

如果同酒精一起服用,見效更快,而且效果更強。

《孟州道母夜叉賣人肉》中的一段話:“那婦人哪曾去切肉?只虛轉一遭,便出來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兩個公人只見天旋地轉,噤了口,望後撲地便倒……只聽得笑道:‘著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孃的洗腳水!’”

看看,蘇二孃進出一下廚房,兩個公人就被麻倒了,藥效迅速。虧得武松機智,發現肉包子裡有根陰毛,沒有輕易飲下此酒,不然就成了人肉包。


曼陀羅的特點是,如果服用適量,肯定在24小時內清醒過來,不留後遺症。不過,行來不會很快,因為藥效還是比較強的。

水滸傳裡,黃泥岡上,吳用、晁蓋等人為了打劫生辰綱,巧妙地把蒙汗藥倒進白勝的酒桶裡,千般精明萬般謹慎的楊志最終還是中計。雖說他自己只是喝了半瓢,但還是“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其他人更是頭重腳輕,癱臥在地,話都說不了。最後只得眼睜睜看著吳用等人把生辰綱裝上車,大搖大擺地離開。蒙汗藥是晌午喝下的,楊志他們到二更才醒,麻醉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



但是,如果服用過量,可能導致人死亡。

揭陽開黑店的李立就是直接謀財害命,給客人吃大劑量的蒙汗藥。

客人吃了就死,李立將財物搶走。

曼陀羅也有解藥。北宋沈括在《補筆談》中寫道,如誤服,一種叫做“坐拿草”的葉子可以作蒙汗藥的解藥。

據書中中記載,孫二孃於是調了一碗解酒藥,張青扯住耳朵灌將下去。沒半個時辰,兩個公人如大夢初醒一般,看著武松說道:“我們卻如何醉在這裡?這家恁麼好酒,我們吃恁不多,便咋地醉了。記著他家,回來時再問他買吃。”

曼陀羅也不難找到。它在中國的分佈極廣,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此花遍生原野,可方便了中國人使用,醫生採之制麻藥救人,盜賊也可採之作為蒙汗藥使用。


薩沙


在小說《水滸傳》第十六回的後半部,梁中書給他的岳父蔡京送的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被稱為生辰綱。

晁蓋等人商議智取生辰綱,便利用了蒙汗藥。那麼,蒙汗藥怎麼放進酒裡呢,據小說描寫,

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七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後吳用去松林裡取出藥來,抖在瓢裡,只做走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裡,假意兜半瓢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裡。

頓時,一行人軟了身體,掙扎不起,蒙汗藥無疑為奪取生辰綱出了力。

但是,我們必須要說明,像武俠小說,電視劇,電影裡那種效果神奇的蒙汗藥,基本是不存在的。 實際上,我們知道,根據現代醫學和人的體質,蒙汗藥如果真如古典小說中描寫的那般神奇,必然也會給人造成巨大的肝腎損傷甚至生命危險,並不是麻翻在地之後醒來那麼簡單。

但是,古代有麻醉功能的蒙汗藥,卻是存在的。它們大多數來自於對植物汁液的提取,發現了麻醉作用,用於害人或醫用。

一旦人服用,會使肌肉鬆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昏昏欲睡,故而命名為蒙汗藥。母夜叉孫二孃麻醉來往客商,也是靠蒙汗藥。而在眾多植物中,以草烏,曼陀羅花最為常見,其中成分包括烏頭鹼,東莨菪鹼、莨菪鹼和少量阿托品,效果最佳。

一般來看,製作成藥品為粉末狀,多下在酒裡,故成懸浮液,酒色顯得渾黃。蒙汗藥與酒配伍,真可謂“珠聯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藥力見效快,真是出門便倒,倒頭便睡。

古代典籍中也有一些蛛絲馬跡的記載,如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蠻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到了明清時期,關於這種蒙汗藥的製造方法,也有記錄。如明人魏浚在《嶺南瑣記》及清人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描寫:

用風茄為末,投酒中,飲之,即睡去,須酒氣盡以寤。

可以說,江湖中再強的高手,吃了蒙汗藥,難免軟了身體,掙扎不起,最終失去戰鬥力。 不過,古代藥品製造工藝粗略,蒙汗藥大部分都是原生態的,吃了醒不過來也正常,或者吃了形成胃肝腎等臟腑受損,更談不上定時醒來。

當然,古典小說,武俠劇等藝術作品誇大了蒙汗藥的功能。總結一下,蒙汗藥,一個神奇的東西。大家一定不能被網絡上號稱有蒙汗藥方的人所矇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