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纳兰容若是怎么死的?

等风来的Boy


纳兰容若是生病死的。现在去世的人,医院都会说清楚是什么病,而在古代生病去世,便是理由了。

纳兰容若,姓纳兰氏,字容若,本名纳兰成德,后改为为“性德”,一般称为纳兰性德。他是满州正黄旗人,清初大学士名珠之子,其母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爱新觉罗氏。康熙十五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他虽然出身于贵族之家,地位显赫荣耀。可是,由于他的性格原因,他并不以高官显贵为荣耀,反而郁郁寡欢。三十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关于他的死,徐乾学在《通志堂集序》中是这样说的:“往昔容若病且殆,邀余诀别,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钻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生平诗文本不多,随手挥写,辄复散佚,不甚存录。辱先生不鄙弃,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之要及经史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然性喜作诗余,禁之难止。今方欲从事古文,不幸构疾短命,长负明诲,殁有余恨。’余闻其言而痛之。”

徐乾学在这篇序言里,谈到了他和纳兰性德之间的关系。纳兰在临死之前,是托付徐乾学为他整理旧做出版的。徐乾学,就是纳兰性德的老师。临兰临终的话,可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感情。徐乾学是古文大家。纳兰性德喜欢做词。词名远大于文名,临终托付徐乾学之时,大概略表致歉之意。之后,徐乾学又回顾了他与纳兰性德的师生关系:“容若以豪迈挺特之才,勤勤学问,生长华伐,澹于荣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骑马过余邸舍,讲论书史,日暮乃去。至入为侍卫而止。”

我觉得,纳兰的病,大概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如果有的话,徐乾学应该会提到。清史稿也没有特别的交代“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纳兰病去世的时间,是在夏天,大概很热,皇帝要出塞避暑。纳兰为侍臣,是要陪驾的。这时,他生病了。皇帝被御医来给他看病。并嘱咐,病情的好坏,要随时向皇帝报告。

纳兰的早死,大概与他多愁善感的性格有关。这里所问纳兰老师的死,不知是那个老师。纳兰十七岁入国子监子祭酒徐元文的赏识。徐元文大概也可以算是他的老师。但他的老师最为人所知的,大概还是徐乾学。可是,纳兰去世的时候,徐乾学,徐元文兄弟都还没有去世。不知纳兰是否还有别的情感十分亲近的老师。不敢乱猜。

纳兰的死,就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情深不寿,早惠易伤”。他的性格是忧郁的。身份虽然高贵,做为皇帝的近臣,在别人看来,是十分荣耀的。在他看来。可能未必是令人高兴的事。严绳孙在《通志堂集》的另一篇序言中说:“及官侍从值上巡幸,时时时在钩陈豹尾之间,无事则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为常。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盖其得从容与学问之间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纳兰的工作常常是从早上三四点钟(平旦)入宫,下午四点(晡时)以后还没下班。伴君与伴虎,纳兰性德工作之时,常常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精神是很紧张的。严绳孙说,工作这么忙碌紧张,学问还能这么好,是很不容易的。

纳兰的多情是勿庸置疑的。说到多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爱情。但一个深情之人,他的情感对象可能是所谓的恋人,爱人,妻子,但也可以是老师以及朋友。也就是说,一个多情的人,他对与之交往的人,都会付出真情。

看纳兰的作品,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忧郁。纳兰自己是很喜欢南唐后主李煜,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纳兰的诗风与李后主很像,但我觉得,二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李后主的伤感,是身世巨变之后感慨与悔恨。而纳兰的忧郁是天生的。所以,读李煜给人以历史的苍桑之感,而读纳兰更能体现出人生的悲凉之意。所以,我是不主张读纳兰词的。他的深情会伤人。我们先来看看为怀念去世的妻子卢氏写的一首词《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遥,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惧簿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词。读起它,很容易让人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两首词都是怀念去世的妻子。苏东坡的哀而不伤。而纳兰的这一首,是哀伤的。也就是说,它是会伤人的。苏东坡表达的就是一种思念。而纳兰表达的是一种永远无法忘怀和舍弃的爱。妻子已经去世一年了。他想起之时,还是一种轻恋蜜爱,患得患失之情,她的心里一直不接受妻子去世的现实。这种情感的类型非常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而纳兰与曹寅是同事关系,同是康熙的侍卫。怪不得有人把贾宝玉的原型当成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对朋友的感情也是很真挚的。他与顾贞观的友情,当时传为美谈。并因此搭救吴兆骞,更是文坛佳话。看看他写给顾贞观的词,就能看出他对朋友的情感。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大概正是太过聪惠,看到人世的无常,但于任何真情,他都怕失去。对一个朋友,他在坚信今生做知己的同时,又怕来生来世不能成为好朋友好知己。这样的深情,世间真的是少有的。

人生太重情了,必然就会为情所伤。翻翻纳兰的词,触目皆是这种伤感的情绪,让人不忍卒读。或者这就是纳兰早逝的原因吧?


七月流火140400643


【诗坛漫话】(第3期)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纳兰性德和《红楼梦》扯在一起?认为宝玉就是纳兰性德。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什么说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一)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这两句诗,是纳兰性德的五律《咏笼莺》的尾联。

作为一只莺,不能展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反而被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玩弄。一个“恨”字,与其说是莺失去自由而生恨,不如说是诗人厌倦了华贵悠闲的生活,渴望自由。

《红楼梦》里的宝玉,生长于国公府,过着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富贵生活,然而他对这种富贵繁华,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冷漠。他想背离这种传统的生活道路。

这,是不是有些相似之处?

纳兰性德出生于清朝一个显赫的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二十二岁就是康熙王朝的进士。后来成为一等侍卫,十多次护卫年轻的皇帝出巡。应该前程远大。但是他对这些不热衷。现实和内心的矛盾时常困扰着他,精神上受着煎熬。

有人说,宝玉身边珠围翠绕,将来有希望承袭官职,会有娇妻美妾,谁不羡慕?有人甚至想穿越时空做一个宝玉。但是,这不是宝玉的追求。

从这点来说,纳兰性德真是和宝玉很相像。

(二)谁念西风独自凉?

很多人都熟悉这个句子。这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里的第一句。颇能代表他的词的风格。

王国维评价他的词:

“其所为词,悲凉頑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

他工于写情。

在他的爱妻魂归离恨天以后,他常在词里追念他的爱妻。既有两情相悦,又有悲凉愁苦。形成强烈的反差。

《红楼梦》里的宝玉,在唯一真心爱恋的黛玉离世以后,他的人生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看破红尘,于是出了家当了和尚。

(三)三十一年,短促的生命...

不知这个世界上,曾有多少的少女读纳兰性德的词,流下伤心的眼泪!这位天才的词人,英年早逝。据史料记载,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抱病与好友相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天后,病重不治,走完了短短的一生。

坊间关于他的去世传闻,有多个版本。但是,他在壮年因患虚症而突然凋谢,是有《墓志铭》为证的。他的《墓志铭》有“七日不汗死”的文字,看来这是可靠的。








梅月竹风


纳兰容若,三十一年短暂岁月,留下了璀璨的华丽诗篇,十年后,他的好友写下了“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谁人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以示记念。

对于纳兰容若的死因,官方的记载只有一句“寒疾,不汗而亡”,由于太过简单,容若名声又太大,后来又有不同的说法,但大体可归为以下几种:

寒疾,忧郁自杀,天花说,还有被害说。

被害说,出自《李朝实录》,朝鲜使臣发回朝鲜的一份别单,大意是说,容若才华出众,康熙帝嫉妒了,于是命人害死了他,他父亲明珠在后来在仕途上也失利了,最终落了个被罢相的结局。

有学者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李朝实录》还有待考证,容若的才学并不能威胁皇帝的宝座,康熙也是贤明皇帝,他与容若,曹寅是少年伙伴,相互间感情是很深的,说他嫉妒容若才华,从而害死他,怎么也说不通。

还有说,容若是康熙年间一场失败的外交政策的牺牲品,被迫自杀,更是荒唐之言,容若到死为止,官职也只是一等待卫,外交是国家大事,他完全没有参与的资格,康熙真要重用他,早就提拔他了,怎么可能用侍卫代替其他官职。

还有一种是“天花说”,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当时是很致命的,顺治皇帝就是得天花死的,从得痘诊到病亡,病期只有六天,而容若从生病开始,也只有七天时间。康熙帝能够继承皇位,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幼年时得过天花,有了免疫力。

流传最广的是官方载的“寒疾说”,从纳兰词诗里可以发现他的人生轨迹,那光彩夺目的一生中,始终潜藏着一个阴影,那便是寒疾,在康熙十二年,十九岁的容若正准备参加殿试的时候,就因为寒疾,在病床上躺了数月而错过了殿试,在今后的岁月里,寒疾也像山魂一样,不时出现,让他一生深受其苦,“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容若写出了寒疾的频聚,几手每年一发,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行至无锡,容若再度病倒,常年纠缠的寒疾变成了阵年旧疴,最终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病亡,这是最靠谱的。

不过,他的亡妻卢氏也是五月三十日死的,由于同月同日,这也为容若的离世,带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用“情深不寿”形容他,也有些道理。

纳兰的死和他的老师没有什么关系,对他影响最大的徐乾元和丁腹松和他的死都没关系,最确切的就是得寒疾而死的,感情方面的是次要因素,就写到这里,欢迎评论,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雪上长留马行处


即便是,那也许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官场之失意,情场之失意。一般情况,官场场失意应该是主要原因。纳兰是性情中人,肮脏丑陋的官场他未必适应,又没有断然隐退远离敏华的魄力,自然就处于矛盾之中,无法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