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1978年,我每個月的工資只有32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家住瓊花新村的市民陸瑞林說。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1978年馬鞍山東望



今年73歲的陸瑞林是崑山晶體管二廠退休職工。回憶起40年前,他感慨萬千。他清晰地記得1978年為了蓋房子,他和妻子省吃儉用攢了5年,錢還是沒有湊夠,最後不得不問親戚借了500元。“500元,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不吃不喝一年多才能還清。”現在陸瑞林和老伴都已經退休,退休工資都在3000元左右,日子過得美美的。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70年代末,正陽橋及婁江河道


改革開放初期,崑山與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低收入標準,“大鍋飯”盛行,大多數生活必需品需憑票證(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等)供應,“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已屬比較高檔的耐用生活消費品。那時的“萬元戶”更是鳳毛麟角,成為人們仰慕的有錢人。

住戶調查數據顯示,1978年,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61元和200元,按照一個三口之家計算,全年全家的收入只有千元,僅能維持日常生活必需開支。1990年,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84元和1577元。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1990年左右——九十年代長江南路立交橋



1992年,崑山經濟開發區獲國批,崑山外向型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長。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進入新世紀,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崑山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同步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富民政策激勵下,我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除了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均成為拉動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的主要力量。

2002年,我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一萬元,2007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569元。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2007年開發區風貌


近10年來,崑山經濟高位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2017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9元,分別是1990年的30倍和19倍,2007年的2.7倍和2.9倍。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軍,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始終處於全國各縣市前列。


40年,崑山人“錢袋子”鼓起來,收入翻了數十倍!


讓我們期待崑山站在新的起點,

向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大踏步,

翻開新篇章!


小昆微互動

#改革開放40週年,你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改變?#不妨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微觀40年】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全面宣傳展示崑山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崑山發佈”聯合“第一崑山”推出“微觀40年”欄目。通過反映崑山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績和人民生產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採用小切口、講故事的形式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報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動員廣大幹部群眾與時俱進弘揚“崑山之路”精神,解放思想勇爭先,改革開放再出發,為走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崑山之路”、做好高質量發展榜樣而拼搏奮鬥!

崑山日報記者/陸娟

部分圖片來源/崑山檔案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