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空腹血糖5.6,餐后血糖15.6怎么办?

雨中泪痕1


段医生答疑在线🍀聊聊高血糖🍀


目前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确实已经高于正常血糖,但并不是特别严重,具体怎么做及需要注意什么,我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未明确糖尿病诊断的,再进行一次糖耐量检查,空腹>7.0mmol/L,喝糖后2h>11.1mmol/L,便可明确诊断,没有任何用药时,这种血糖变化还是符合国人血糖波动特点,首先是餐后血糖异常,接下来需要按照糖尿病治疗,在下面进一步分析。

2.如果已经明确糖尿病诊断,并且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一般是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或长效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空腹血糖控制的下来,但是对于餐时血糖波动控制不佳。

无论是未治疗还是已经用药治疗出现空腹血糖控制达标,餐后血糖不达标的情况,一般考虑用药与饮食运动之间不平衡所致,我们好好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波动的具体原因:

饮食原因


进食量大,进食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我们首先建议患者控制热量,简单一点:推荐活动量少的朋友会建议125g的主食量,活动量大的建议150-175g,如果超过这个标准,这是导致餐后血糖波动大一个主要原因。 像粥类(尤其大米粥、小米粥)、淀粉勾芡过的汤菜、油煎油炸食物、肥肉、动物内脏、花生瓜子等种子尽量不要吃,前两者因为胃排空快,导致吸收快,使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后面几种则是高脂食物,含热量高,导致血糖升高明显。

还有一种情况,正常进食主食量的情况下,又吃了比较多的土豆、山药、藕、胡萝卜、豆腐、豆角、豆芽等菜,会导致餐后血糖波动明显。因为这些蔬菜所含热量要比大白菜、菠菜、芹菜、西红柿等菜高得多,因此吃这类食物时应该自觉减少馒头等主食的量,以控制总的热量摄入。

缺乏运动

尤其是餐后没有一定的运动。 运动不仅仅是增加消耗,积极消耗糖分,降低血糖,还可以通过减少脂肪、增加肌肉使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降糖的力度会增加,也有助于控住血糖。一般建议饭后30分钟后进行20-30min的运动,一般首选快走、骑自行车,也可以跳舞。


降糖药物不合适,需要调整

如果在饮食、运动做的还不错的情况下,血糖还出现这种变化,那提示降糖药物要调整。糖尿病患者一般是胰岛功能减退,有条件的话建议完善胰岛功能检查,评估胰岛功能残存情况。

如果胰岛功能不错,可以将降糖药物以促泌剂为主,首选瑞格列奈,餐时降糖药,起效快,作用短,节约胰岛素分泌,一般餐前10min服用,一日三次,可以从0.5mg开始,逐渐加量,积极监测餐后血糖,看是否达标。

如果胰岛功能不好,一般不主张胰岛素促泌剂的使用,即便使用效果也不佳。可以选择长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50-100mg随餐嚼服)。血糖控制仍然比较差,就建议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或50,诺和灵30或50,优泌乐25或50,优泌林30,甘舒霖30等),考虑上面血糖变化特点一般建议选择50剂型,每日2次或3次皮下注射。如果仍控制不佳建议胰岛素四次方案(长效胰岛素+餐前速效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形式强化降糖。

【特别强调】涉及胰岛素使用及剂量调整必须咨询内分泌科医师,进行个体化调整。

因此在出现空腹血糖5.6,餐后血糖15.6情况也不要着急,首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逐渐达标,并且长期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段医生答疑在线,保健医生天天见!


段医生答疑在线


血糖有空腹血糖(也称为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组成。基础血糖是24小时血糖基础水平,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时的血糖。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是4.4-7.0mmol/L,餐后血糖的目标是小于10.0 mmol/L。

如果是空腹血糖比较高,说明患者的总体血糖水平比较高,应该选择一些能控制总体血糖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片、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若是空腹血糖达标,比如题目这种情况,只是单纯餐后血糖比较高,说明总体血糖控制比较好,只是因为胰腺功能调节比较差、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餐后短时间内血糖急剧升高。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控制:

1.调整饮食结构,三餐饮食尽可能合理搭配,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一餐控制在1两大米左右),同时要多吃青菜(多摄入纤维素,可延缓血糖的吸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持机体机构,保证各种新陈代谢需要的酶,蛋白质转化为热量的时间和碳水化合物不同)。不同的食物转化血糖的速度不同,合理配餐,避免进食较单一的食物,可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

2.可以加入一些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比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可以比较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但是应该注意药物的禁忌症,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果患者肝肾功能重度不全时就建议不要用口服降糖药,建议直接用胰岛素。对于空腹血糖较理想,餐后血糖比较高的情况,适合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晚上注射少量基础胰岛素,可以较平稳的控制血糖。


药事健康


很高兴帮您解答这个问题:您餐后血糖15.6mmol/L,大概有两方面情况:一是可能您吃的食物有关,加工过于精细或糊化程度高都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二是说明您的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决的办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调整饮食的结构。糖友的饮食宜粗不宜细。不论是食材的选择还是加工方式,都要粗一点。主食食材的选择粗细比例最好可以1:1,打个比方如果做杂粮饭,大米与其他杂粮的比例1:1,各占一半;加工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杂粮饭与杂粮粥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也不同,临床医生都爱说“喝粥就是喝糖水”,一般都不推荐糖友喝粥,越软烂餐后血糖升高速度越快。



(2)调整就餐顺序。营养专家们推荐的就餐顺序是先吃菜,再吃肉,最后是主食与其他食物混吃。我对自己调理的糖友也是如此建议,血糖的控制效果非常好。

(3)最后建议跟您的主管医生沟通,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再配合饮食与运动,一起综合降糖。

(王芳,主管护师,注册营养技师DTR,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头条号:注册营养技师王芳)


营养百事通


一般餐后血糖高,我们建议先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如果饮食运动控制不好的话,我们再采取药物干预。

饮食

首先,我们要先判断您日常饮食是否合理,有没有吃的比较多。在分量比较合适的情况下,我给您几点控制餐后血糖的小建议:

(1) 主食宜粗细搭配:每餐主食可以用杂豆来代谢部分主食。

在19项低血糖指数(GI)膳食设计的研究中发现,用豆子替代其它低GI食品,更有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2) 饮食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荤菜最后菜和主食一起吃:

有研究发现,按照这样的饮食顺序就餐,结果在两年半的时间当中,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

(3) 吃饭前半小时可以适当吃点富含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产生餐前负荷的作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

运动

(1) 适当通过运动来使自己的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超重或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

(2) 如果是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高,您可以试试餐后1小时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来降低餐后2小时的血糖高峰。

最后,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还是不能把餐后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药物干预。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对糖尿病


您好,我是健康管理师小康,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

血糖监测是糖友们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工具,一般将空腹血糖大于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诊断为糖尿病。这位糖友的餐后血糖明显超标,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初期或轻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中国人单纯餐后血糖高的人多,占糖尿病前期的70%以上。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和轻型患者,一般症状不明显,但是只要不加以处理,高血糖对心脑血管的伤害就会一直存在,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餐后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重视,持续发展就会形成糖尿病同时还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餐后血糖高,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改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

餐后血糖变化的关键因素是膳食中包含的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种类。食物的生糖指数是指这个食物使血糖升高的即时效应,反应了该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低生糖指数、高纤维的饮食摄入结构可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花椰菜、菠菜等绿色蔬菜或水果(如柚子、樱桃)等这些富含纤维和水分的膳食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高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小更利于餐后血糖控制。

2.适量摄入坚果和植物油

添加坚果的膳食可通过延缓吸收来显著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坚果具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餐后的氧化应激水平。坚果富含抗氧化剂、纤维素、镁和叶酸,对心血管健康也大有益处。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人健康网


血糖值偏高有很多原因,食物药物的影响之外还要明确诊断是否自身内分泌分泌导致的血糖异常从而引起1型或者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有指南,可以参考中国糖尿病杂志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



(未妊娠)空腹血糖5.6mmol/L,没有达到空腹诊断标准,但餐后15.6,还是异常的。需要正常饮食,除外药物,监测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再确诊糖尿病。

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治,已经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参考

https://m.baidu.com/paw/c/www.360doc.cn/mip/754717518.html

我们总结为糖尿病的五架马车:

1.糖尿病健康教育,知晓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程度,积极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知识;

2.糖尿病饮食,管住嘴,减少超过自身摄入能力的食物量;

3.血糖监测,新发未规范诊治的监测包括三餐前后再加睡前,一般考虑指尖血糖;还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应小于6.5%,反应过往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4.运动,糖尿病是代谢异常,常合并其他代谢问题,需要通过适当运动增加代谢能力,降低血糖;

5.药物治疗,采用胰岛素增敏剂或者胰岛素等的治疗,治疗阶梯在指南中比较详细并且需要医生处方。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以下是来自中国图书馆的资料:


妇科龙医生




要确认的这样的血糖结果只有这一次还是一直是这样,还有要看看有无糖尿病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如没有任何不适只有这一次是不能诊断为糖尿病的,要隔一两周再查一次,才能确定诊断。

假如这样的结果只有一次,也要注意了!身体已经亮警示灯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好好休息。



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到底是什么?

(1)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或加上

(2)空腹血糖≥7.0mmol/L;

或加上

(3)葡萄糖负荷后 2 h 血糖≥11.1mmol/L。

如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这里要注意的是: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如果餐后血糖一直都是这么高,虽然是末梢毛细血管血,但是也基本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建议再去医院系统的复查一下。并接受系统的治疗。



作者简介: 李实 国家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五期学员 糖尿病教育专员 高级育婴师 护师


实在爱营养


你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餐后血糖高,这是一部分老年性2型糖尿病的症状或者用胰岛素的糖友,打了长效胰岛素空腹血糖趋于正常,但餐后高。

一、餐后两小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何意义?

餐后两小时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如果无胰岛素抵抗,餐后2小时应下降或接近空腹血糖,一般应小于7.8毫摩尔。 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大于11mmol/L,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有利于保护β细胞。

二、所以你应该

1、控制食物的摄入,比如碳水化合物(主食、淀粉类食物、含碳水化合物高的其它食物、高油脂、高热量食物) ,尽量不吃白米饭或者白馒头,它们升糖快,可以多选择杂粮和混合杂粮,混合杂粮豆类,都可以降低升糖指数,当然,杂粮也不可多食因为也是淀粉。

可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延缓餐后血糖吸收)比如:芹菜、白萝卜、苦瓜、苦菜、黄瓜、豆腐、韭菜等和选择升糖指数低一点的食物

2、调整药物,比如拜糖平就是降餐后血糖的,增加降餐后血糖的药物或者增加短效胰岛素,比如门冬

❤近10年一直从事糖尿病的营养管理,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吧,谢谢!


营养师吕丽梅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答复可供你参考。

首先,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要明确的是,这是什么样的状态下测量的,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有些可能有测量误差。如果状态正常测量准确,那么15.6的餐后血糖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其次要分清楚一型还是二型,两者的治疗思路是不同的。最简单是从年龄来分,大多数一型糖尿病都是青少年起病,但是要注意两点:1.有成人发病的一型糖尿病,我们称为LADA,需要胰岛素治疗;2.越来越多的二型糖尿病也在青少年起病,主要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肥胖率的升高相关。

第三,如果是二型糖尿病。你这个情况可以考虑规律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的降糖方案请医生帮你制定。


第四,必须明确一个观念,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长期控制不达标,会造成并发症加重和提前出现;所以控制血糖稳定非常关键。千万不能血糖高就吃药,不高就不吃药。

第五,如果是初次发现的二型糖尿病,现在各大内分泌科都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常规接受10-14天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半年到一年内不用吃任何药都能保持血糖正常,我们称之为蜜月期。当然如果你肥胖的话,也可以考虑短期高强度的禁食疗法,在医生的安排下,禁食一周,有类似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作用,同时不需使用胰岛素。缺点是目前国内开展的医院不多。以我们中大系统一、六、七附属医院等为主。

第六,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甚至冠心病等慢性病一样,糖尿病的治疗关键靠自己长期的努力和坚持。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除了前面说的药物治疗,还有:

1.饮食控制(合理规范的饮食,包括总量和结构的调整)

2.运动疗法(坚持长期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三餐后快走半小时)


3.血糖监测(前面说了,血糖最重要是稳定,所以必须定期监测;稳定期每周测一天,不稳定的时候天天餐前餐后都要测)

4.还有就是健康教育。自己要努力去学习和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越多,对自己的血糖控制越有帮助。也可以参加各大社区医院或者大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最后说一点:不要相信中药降糖没有副作用之类的屁话。我个人的观点:中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应该主要着眼于帮助血糖控制和改善、减少、推迟并发症。单纯中药降糖,还是要谨慎使用。

写在文末:我是中山六院中医减肥专科的邱医生,合理管理体重,对包括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高血压等在内的代谢异常,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肥胖是未来三十年公共健康的巨大隐患,希望大家多多重视。


邱医生说


本人博士期间从事糖尿病相关的足病与心脏病研究,一些关于糖尿病界定与健康小知识与大家分享。


题主的情况是空腹血糖属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值附近,餐后血糖严重超标,如果多次检测到这样的情况。临床上也可以认为是糖尿病患者了。

界定糖尿病的唯一因素,毫无疑问,就是血糖。

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注意点的点是空腹血糖。国际上正常范围是在4至5.5 mmol/l(70至99 mg/dl,题主为5.6mmol/l稍微超出美国的正常线,但是低于我国的正常线,为6.1mmol/L,初步界定为可能是糖尿病前期,需要进一步检查,而如果空腹血糖持续超过7mmol/l,就基本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了。

但千万别以为5.6还算正常,就忽视了自身的风险,比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是一项及其重要的补充指标。


餐后血糖与进食后2小事到达最高值,也是糖尿病界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范围3.9~7.8mmol/L(70-140mg/d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IGT)。而高于11.1mmol/L就基本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了。题主虽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远远超出15.6mmol/L,需要就医,进行治疗了。

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甚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检测后,更可以进一步排除误诊风险,并根据糖尿病的类型与发展程度,对症治疗。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最新研究显示亚洲人的基因缺陷让我们比黑人以及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世界范围内有8.5%的人患病,而我国高达11.6%,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亲戚朋友得了糖尿病。

但患病后千万不要过度担心,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要血糖,积极锻炼,注意血糖值,只要能够控制住糖尿病并发症,在患病后还可以活30年以上。

对于已经患病或者糖尿病高危人群,医学界有八项注意,希望大家了解并践行。

⑴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⑵积极治疗血脂异常。

⑶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
⑷调整体重。
⑸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⑹不吸烟,不饮酒。
⑺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⑻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与糖尿病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所有病友坚持不懈,不要放弃抵抗,而普通人更应该加强锻炼,不要暴饮暴食,将糖尿病扼杀于摇篮之中。


更多健康小知识,欢迎关注刘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