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小二編程指南


吳佩孚1924年9月8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時,外國人稱他為當時中國最強者。

但中國曆朝歷代的最強者,通常不是外國人眼中的那種。在中國,能最終幹成大事的無不是深懂隱忍之輩,但吳佩孚卻始終是一個鋒芒畢露,一生崇尚忠勇的人,這決定了他的強只能是歷史中的曇花一現,終成不了劃北洋時代的統一中國之人。

吳佩孚是草根出身,踏入北洋風雲前,他的人生很傳奇。

1874年4月22日,吳佩孚生於山東蓬萊縣的一個小商人家庭。據說,吳佩孚老孃剛懷上他的時候,他爹便做了個戚繼光進家門的大夢。他爹覺得自己的兒子是戚繼光再世,於是便給兒子取名“佩孚”,取字“子玉”,以對應戚繼光的號“佩玉”。

後來,吳佩孚一生崇拜戚繼光,身上還真有這位英雄的影子。

和北洋時期的很多軍閥不同,吳佩孚是標準的秀才,從小就愛讀書,14歲父親病故,為生計到登州水師營當兵後,還不忘半工半讀。

22歲中秀才後,要不是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唱戲,砸了登州豪門的場子,遭到官府通緝,吳佩孚很可能沿著讀書人的路徑走下去。

亡命天涯,逃進京城後,窮困潦倒的吳佩孚為了活命,苦讀了一陣子算命相書,然後現學現賣擺起了算命地攤,正宗的地攤起家的北洋軍閥。

這段算命地攤生涯後來成了吳佩孚一生的烙印,他本人並不迴避這一點,而是將之大大地昇華成了諸葛亮式的神機妙算,大事小事,有了興致總要算上一卦。事情沒幹大的時候,這種能掐會算顯得吳佩孚腦瓜子很靈,事情幹大了,還這麼玩,則明顯有些囂張任性,剛愎自用,愚昧無知的味道了。

因為這個,吳佩孚有“吳小鬼”的綽號,政敵藐視他,汙衊他,沒少拿他好算命來說事。

幸運的是,擺地攤沒有消磨掉吳佩孚心中的抱負,給人算命的時候他沒有忘記盤算自己的前程。盤算到最後,他決定再次投軍,就這樣,他成了淮軍聶士成部的一個傳令兵,並從此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軍閥傳奇。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清廷為了防止俄國在東北一家獨大,搞起了“聯日抗俄”。吳佩孚在軍中展露頭角就是在這一時期,在中日聯合組成的諜報隊中,吳佩孚膽大心細,足智多謀,很快就成了中堅。

有一次,吳佩孚刺探情報途中被俄軍逮捕,在押送去哈爾濱的途中,他冒死跳車,成功逃脫後因成功帶回了俄海軍重要情報,得了一枚“單光旭日勳章”。

吳佩孚真正走上發跡之路,是因為曹錕的賞識提拔重用。據說,曹錕當年奉袁世凱命令進攻山西閻錫山的時候,吳佩孚的功勞很大,若不是因為他熟記地圖,及時察覺到了運兵火車被人做手腳,正朝閻錫山的包圍圈裡跑,曹錕的北洋第三鎮很可能被閻錫山包了餃子。

由此受到曹錕的重用後,吳佩孚和曹錕譜寫了一出伯樂與千里馬,恩公與主將的時代佳話。曹錕是混人情世故的高手,卻不是領兵打仗的頂尖人物。自從吳佩孚成為其麾下主將後,曹錕漸漸地就成了翹腳老闆,而吳佩孚也是不負眾望,不僅練兵有一套,領兵上陣更有一套。

直系老頭領馮國璋早死後,曹錕順勢成了直系大頭領。由吳佩孚領軍,直系先後擊敗了皖系段祺瑞、奉系張作霖。

因為戰功顯赫,風頭一時無人能敵,作為北洋後輩的吳佩孚一躍成了與曹錕、張作霖等人並排的頭面軍閥。為了在直系中和曹錕區別,吳佩孚自稱大帥,曹錕改稱老帥,弄得奉系後來也來模仿。

吳佩孚被時代週刊稱為當時中國最強者,正是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擊敗張作霖之後,那時候,他的駐地洛陽,幾乎比上了京城,由此可見吳佩孚的勢力有多昌盛。

但昌盛時期的吳佩孚卻沒有頂尖政治家的韜略,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個太講傳統忠義,對曹錕近乎愚忠,尤其在曹錕執意賄選民國大總統時,吳佩孚雖有異議,但依舊沒能甩開他所講的忠義,這讓他失掉了很大的一塊民心。

另一個,此人太剛直,太強硬,也可以說太囂張。這一點與他的老對手張作霖比起來就少了一些梟雄的底色,也正因為如此,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他遭到了慘敗。

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他太強硬,未能有效籠絡控制如馮玉祥這樣的人,結果導致馮玉祥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抄了直系的後路老巢。另一點就是太驕傲自滿,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一驕傲自滿,就容易少韜略,少縱橫,少韜光養晦,還少運氣。

而他少的這些,老對手張作霖卻一個不缺。

但敗了的吳佩孚所展現出來的人格、氣節卻又很讓人折服,甚至張作霖都為他擊掌。

當得知曹錕在京城被扣後,他二話不說,當即給張作霖遞話,凡事衝他來,跟曹老帥無關,只要放了曹老帥,自己定捆綁送上門來。

被奉軍追擊到幾無逃路時,他依舊不破自己堅守的三條信念:不斂財、不納妾、失意不進租界。

最後硬是在海上飄蕩了很長時間。

吳佩孚一生推崇關羽、岳飛、戚繼光這樣的人,失敗後,一身的忠義氣節很像關岳戚。

北洋時代的軍閥,顯赫風光總是短暫的,但就是這樣,失意垂暮後的吳佩孚還是為北洋時代留下了很多讓人感嘆,讓人佩服的瞬間。

1938年黃河花園口炸堤,吳佩孚聽說淹死了很多日本人,特別高興;後來看報上說,有140萬老百姓無家可歸,又放聲大哭。

閒居京城期間,日本人想拉攏他,吳佩孚是到死剛硬忠義,最後死在了日本牙醫手裡。

晚年,吳佩孚常對人說:“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難字,我一生沒有悔字。”

不論成敗,不論好壞,這是個值得尊重的人。


黑句本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被稱為北洋軍閥,但是他又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有清末秀才的功名,他的詩詞書法等都很有造詣。所以,當時都稱他“吳秀才”,攻擊他的人說“秀才不倒,大事難成”。

吳佩孚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有志得意滿也有失魂落魄,太豐富了,這裡我想用幾個數字來簡單概括一下他的傳奇故事!

1.第一個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1924年的時代週刊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1923年左右是吳佩孚所在直係軍閥實力最強時候,甚至被認為有可能統一全國,吳佩孚風頭正勁,被雜誌稱為“中國最強者”。

2.奠定其“常勝將軍”地位的兩場大戰:即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大戰,都以吳佩孚指揮的直軍獲勝,造成皖系軍隊瓦解,奉系軍隊退出關外,直系軍隊掌握了北京政府。

3.吳佩孚有“三不主義”。即不借外債,不出洋,不入租界。這在當時的舊軍人中是難能可貴的,吳也確實終生遵守了承諾。

4.四照堂點將,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中南海四照堂點將很有名,那是一次直軍軍事部署會議,吳遲到且心不在焉,特別是會議中途電燈停電一片漆黑,被認為不祥之兆。而那次大戰也已直系慘敗而告終。而我個人覺得,這也是其軍事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此前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之後就始終難成大事,在其兩湖地盤上的軍隊在1926年被北伐軍擊潰後,他手上基本就沒有什麼軍隊了。

5.六十六歲,1874年到1939年,按虛歲算吳佩孚活了66歲。晚年其寓居北京,30年代日本侵華,其特務機關多次想辦法拉攏他出任組織偽政府,都被其拒絕,體現了民族氣節。後來因為牙病手術而死,因為主刀的是日本醫生,所以長久以來被猜測是日本人惱羞成怒下的毒手。但是也有研究認為就是醫療事故,沒有陰謀,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磨史作鏡


年少經歷

吳佩孚,字子玉,1874年出生于山東蓮萊縣,幼年曾經在當地私塾學習,學習過一些舊式教育,聰明好學,成為當地的小神童,1885年,因家庭困難參軍,1891年,離開軍隊,來到登州府拜著名學者李不森為師,繼續求學。在此學習期間,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山東被日軍佔領,眼見侵略者的惡行累累,吳佩孚深受刺激,這對他以後的人生經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1896年,吳佩孚參加科舉高中丙申科第三名,成為了一名秀才,可惜當時的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秀才頭銜聊勝於無,此時,妻子王氏去世,吳佩孚深受打擊,之後13年沒有續絃。喪妻之痛的吳佩孚染上了吸毒的惡習,隨後有一怒之下砸了煙館而丟了秀才的功名,吳佩孚逃亡北京。

諜戰風雲

1898年,吳佩孚再次入軍伍,轉道天津加入了隸屬於武衛軍的聶士誠部,當了一名普通的大頭兵。在軍中由於以前秀才的原因,受到郭緒棟的重視,兩人還結為把兄弟。

1901年2月,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同年9月,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開平武備學堂遷往保定,成立了北洋武備學堂,吳佩孚跟隨學習之。

畢業以後,吳佩孚授銜中尉,被派到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任職。

1904年,日俄雙方為了爭奪東北的利益,在東北展開了一場情報爭奪,日本人找到了親日的袁世凱,讓其提供一些熟悉東北環境的人員,其中就有吳佩孚。

在此期間,他顯示出來驚人的特工天賦,但是最後一次潛入由於被同夥出賣被俘,隨後在以間諜罪處死的路上,逃出生天。

而後,被日軍授予六等單光旭日勳章一枚,並將他推薦給了北洋陸軍第三鎮統治,也是他此後追隨數十年的恩主——曹錕

同年,他和李氏成婚,此時吳佩孚剛過而立之年。

北洋新星

曹錕雖然是布販出身,一身江湖氣,但是特別看重文人氣質、膽識過人的吳佩孚。北洋陸軍第三鎮,是袁世凱在北洋大臣任上精心創立的六鎮軍隊(鎮相當於師) 之一,雖然排名第三,戰鬥力卻號稱“北軍之雄”。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急調第三鎮入關,負責天津北京保定一帶的防禦任務,同年11月,第三鎮中部分軍官准備殺死曹錕,奪取部隊,吳佩孚密報給了曹錕。

事後,曹錕對吳佩孚非常感激,公開表示有他曹老三在一日,吳佩孚就會大大的提拔。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官成功,宣統皇帝正式退位,此時吳佩孚被提升為炮兵三團團長,進入北洋軍對中層軍官的隊列,這一年,吳佩孚38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死,北洋軍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1917年,總統黎元洪和皖系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張勳趁機擁立宣統復辟,段祺瑞組織“討逆軍”,曹錕被任命為西路討逆軍總司令,吳佩孚一馬當先,而後段祺瑞任命曹錕為直隸督軍,吳佩孚水漲船高,出任了第三師師長,成為直系中頭號戰將。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吳佩孚公開通電,聲援學生,反對政府《巴黎和約》上簽字,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這一舉動得到了國人的認可,被稱為愛國將軍

同年年底,馮國璋病死,曹錕成為直系第一號人物,吳佩孚成為直系武裝的實際領導人。

1920年,直奉軍閥聯合倒段,吳佩孚任總司令,一舉打敗皖系軍隊,皖系至此一蹶不振,段祺瑞引咎辭職。

(段祺瑞)
戰後,曹錕被任命為直豫魯三省巡閱使,吳佩孚為副使,受封上將軍銜,成為中國軍閥的新貴。

盛極而衰

直皖戰爭結束以後,直奉又出現矛盾,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響,張作霖被吳佩孚打的慘敗,若不是英美日等國不願意看到中國有統一的趨勢,可能奉系歷史就到此為止了。第一次直奉大戰讓吳佩孚名揚天下,曹錕被人稱為“老帥”,吳佩孚被人稱為“大帥”“玉帥”。美國人十分看好吳佩孚,不但讓吳佩孚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甚至還預測吳佩孚可能是一統中國的人物。

盛極而衰,曹錕用賂選和武力的方式,讓他登上了民國曆史上第六位大總統,隨後皖奉聯合反直,1924年,奉軍南下,在山海關激戰,此時馮玉祥倒戈,殺回北京,囚禁曹錕,發表倒直宣言。

吳佩孚四面受敵,全軍覆沒,段祺瑞在塘沽為他安排了一條軍艦,吳佩孚率殘軍逃亡河南。

1926年,曹錕被馮玉祥部下鹿鍾麟釋放,投奔吳佩孚,兩人無言以對,隨後,曹錕前往天津老家寓居,1938年去世。

寓居: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

退出北方之後的吳佩孚並不死心,利用張作霖和馮玉祥之間的矛盾,聯合張作霖對付馮玉祥,馮玉祥被迫退往西北,隨後下野。

1926年,革命政府北伐,首選的進攻對象就是吳佩孚,此時的直系已經日薄西山,一敗汀泗橋,二敗賀勝橋。不久,山窮水盡的吳佩孚宣佈下野,在四川軍閥楊森的庇護下做起了寓公的生活。

寓公:原指客居在別國、外鄉的官僚,貴族,現指官僚、地主、資本家等流亡國外諸侯不臣寓公。

終不投敵

1931年,吳佩孚從四川來到北京定居,當時的東北少帥張學良,十分尊重吳佩孚,此時吳佩孚年過花甲,平時以種花,養鳥,研究佛學度日,再無當年的傲氣和戾氣。

樹欲靜而風不止

日本人正在華北物色代理人,曾經叱吒一時的吳佩孚是最好的人選,一向以關羽,岳飛為偶像的吳佩孚斷然拒絕,當時,日本駐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華北派遣軍參謀長板垣四郎,帶著大批漢奸作為說客先後登門,吳佩孚咬緊牙關,不肯答應,終保大節無虧。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吃羊肉餃子引發疼痛發燒,經日本人強行介紹的牙醫診治後猝死在家中,時年65歲。

據吳家人的回憶,吳佩孚極有可能是因為日本人說服無望惱羞成怒而故意害死。

功過是非

死後,國民政府召開萬人追悼大會,追認吳佩孚為一級上將。

蔣介石送去了親筆輓聯“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董必武也對記者談話,成吳佩孚與其他軍閥有截然不同之處,無私蓄而有清廉之名

回顧吳佩孚一生,有窮兵黷武,有鎮壓勞工的汙點,但是也有不出洋,不入租界,不賣國求榮,守住了一些底線,功過是非自有評判。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天之嬌子171157864


興許是受孔聖人的蔭護,吳佩孚飽讀聖賢書,人稱“儒帥、玉帥”或“秀才將軍”,吳的一生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可概括為“文人中勇猛的武將,武將中溫文爾雅的文人”。武有“常勝將軍”之名,文有“民族大義”之節。下面簡述一下他的事蹟↓↓



▲吳佩孚

一、文人中的武將

1896年6月,22歲的吳佩孚高中登州府第三名秀才,次年在堂兄資助下,投天津聶士成部隊,然後帶薪到“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學習,“吳用了10年時間,在從軍隊的底層做起,逐漸成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軍人。

1906年9月,三十而立的吳佩孚為了更大的發展,投奔了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曹錕是袁世凱的心腹,是袁小站練兵時的骨幹。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曹錕對這個有才智的年輕人很賞識,逐漸得到曹的重用,從此,吳佩孚開始了他波瀾起伏的政治生涯。1922年,48歲的吳佩孚成了繼曹錕之後直係軍閥的首領。



二、吳佩孚保護故宮

直奉戰爭期間,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得以保存下來,還多虧了吳佩孚。

“三大殿”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是老祖宗留下的魁寶。然而在1923年,北京政府為了解決國會會場狹小的問題,計劃將參、眾兩院遷往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原址,並將三大殿拆除,改造成日常辦公及召開會議的場所。

此消息傳到了吳佩孚的耳中,此時吳正直如日中天,大帥府車水馬龍,別看他此時偏居洛陽,按照曹錕的話說,“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吳當著眾人的面罵道:“孫賣爺田不心疼”,這幫人只知道敗壞祖業!吳佩孚立即上書:

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歐美各國無不齗齗以保護古物為重,有此號為文明,反之則號為野蠻。其於帝殿教廟,尤為鄭重。……

吳佩孚言詞激烈,旁徵博引,痛斥拆除三大殿之弊端。吳佩孚的上書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各大報紙紛紛轉載,舉國上下堅決擁護,三大殿改造計劃最終胎死腹中,巍然屹立的故宮三大殿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三、武將中的文人——恪守“四不”

1932年,吳佩孚被蔣的北伐軍擊敗而下野,失魂落魄的吳佩孚來到了北平。張學良給了“玉帥”好大的面子,親率文武官員數百人到火車站迎候。

當晚吳去張的行宮,責問張為什麼瀋陽事變不抵抗?張學良顧左右而言他。吳佩孚嘆道:“國恨你不報,私仇你不報,真沒出息!忘記了自己的國仇家恨,真是不忠不孝。”

吳佩孚雖然是一名武將,但由於他的文化素質很高,在民國這些草莽英雄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沒有武夫的粗魯,愛惜名聲猶如小鳥愛惜羽毛一樣。吳以自我標榜而著稱於世。最能體現其性格的就是他的“四不”。

吳佩孚蟄居北京時期,生活雖然艱辛,但他不為窘困所屈,為明志特撰寫一副對聯,掛在客廳。其對聯為: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吳明確地表明瞭“四不”,即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講真這四條對一箇舊軍閥來說,真的難能可貴。

四、吳的民族大義



1938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侵華困境,策動在中國成立漢奸政府,實行“以華制華”,以對抗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日本人認為吳是最佳人選。

日本特務頭子荒木代表日本願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資助吳東山再起。但他拒而不受。

無奈日本著名特務頭子土肥原親自出馬,三次登門拉攏吳佩孚。但都被吳斷然拒絕了。

第一次,土肥原以下自居,一見面就哀求說:“請玉帥出來,救救我們日本。”吳佩孚哈哈大笑,說:“我自身尚不能救,焉能救人?”土肥原不歡而去。

第二次,土肥原開門見山地說:“請玉帥出來,調停中日和平。”吳佩孚順勢說:“好哇!請貴國天皇先把東三省還給我們,這是調停的先決條件,土肥原一聽悻悻的走了。

第三次,土肥原以高官為誘餌,勸說吳佩孚出山維持中日民族關係,並保證恢復吳往日的權勢。土肥原說:“請玉帥出山,擔任原職,維持中日民族關係。”吳佩孚搖搖頭苦笑說:“現在根本談不上出山。如要出山,請貴國人等一概退出中國,包括東北在內,可以嗎?”土肥原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右一吳佩孚,中張作霖,左一?

五、吳佩孚被日本人暗害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當時土肥原指使軍醫川本殺死吳。

川本強行撬開吳的嘴巴,用鋒利的手術刀就先下手,當時在場的吳的女婿看著不對頭,於是說:“慢著!”川本氣勢洶洶地走過來問:“什麼事?”吳的姑爺怒目問道:“手術為什麼不打麻藥?”

由於慌張,川本把這點常識都忘了。他搖搖頭,苦笑著在皮包內翻了半天,才找出針劑,並給吳注射了一支,然後又撬開吳的牙齒。

川本那把狹長鋒利的手術刀並沒有指向脹腫的牙齦,而是刺向了吳的喉嚨。只聽吳“啊”地一聲慘叫,鮮血噴射出來。頃刻間,鮮血汩汩地向外流,吳佩孚怒視川本一眼,最後氣絕身亡。

1946年12月16日,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國葬,葬於北平玉泉山。民國軍政要員和京城百姓等近萬人參加。


秉燭讀春秋



勿忘我2278707


現在有一種翻案風,秦檜也成了忠臣,嚴嵩也不壞,北洋軍閥個個是民族英雄,國民黨的民國政府是最清廉的。歷史學術上允許質疑,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允許胡扯八道,秦檜殺岳飛,投降金國,嚴嵩排除異己,殺忠臣,北洋軍閥殺人如麻,爭權奪利,如果國民黨清廉為什麼退守臺灣,為什麼現在連民進黨都幹不過?吳佩孚再清明,不要忘了,林祥謙,施洋就是被吳佩孚殺害的


老醬油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