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真實的唐僧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流浪詩人六號


西遊記中的唐僧:


◆遇到強盜和妖怪只會嚇的發呆,六神無主,只剩下喊救命,為軟弱。

◆居然跟吃人不吐骨頭的妖怪、殺人如兒戲的強盜求饒,委曲求全,為迂腐。

◆妖怪一問,不經大刑,便沒口子的吐出徒弟們的事情,為膽小怕事。


◆唐僧對老弱婦孺、童僕下人,都很謙虛有禮,不比世人隔門縫看人。

◆能堅守戒律,視女色、錢財為無錢。光這錢財、女色之關,世上有幾人能堅守?

◆佛法高深、眾生平等,懷濟世救人之風尚。

所以唐僧是一個軟弱、迂腐、膽小怕事的凡人,同時又是一個佛法高深、潔身自好,並有濟世救人思想的高僧。


驚石拍岸


首先,熟讀西遊記原著的大爺,儘量別在這顯擺了昂!

一下內容純參考影視劇!

唐僧

自私,狡猾,虛偽,假正經

自私:一路上,除了在盤絲洞的時候老唐主動出去化緣(有可能老唐已經看見七位美女了,才那麼欠兒的去化緣),其他的時候等現成的,眼巴前兒沒有,就讓悟空去幾百裡地意外去化,不去就生氣,再不去唸緊箍咒!

狡猾:騙孫悟空戴緊箍咒就是最好的證明,你看他一副老實樣子,其實肚子裡的花花腸子多的很!

虛偽:五莊觀,人家給他兩個人參果,在那裡假正經不吃,等孫悟空他們偷來吃了以後,你看他那個樣,並不是害怕鎮元子回來弄他們,是覺得他們哥仨沒拿來給他吃!

假正經:平頂山,昊山,碰見銀角變的道士,碰見紅孩兒,老唐咋說的:你們仨,誰來背一下啊?到了陷空山碰見老鼠精,老唐的表現是什麼樣的:來,小姐姐,你騎馬,我走!

歡迎各位大老爺關注一下小弟的賬號!


怪獸仙僧


老唐在《西遊記》原著裡的形象,可能要徹底顛覆電視劇給我們的三觀。

一、老唐貪生怕死,一遇到危機時刻就只會埋怨,只會哭泣。

這點從降服小白龍那一篇章就可以輕易看出,我這裡把‘鷹愁澗’一章簡要的說明一下。

老唐的白馬被小白龍吃了,就哭著說自己細皮嫩肉,沒有白馬無法到西天。

孫悟空就說那他就去找小白龍,老唐就哭著抱著孫悟空的大腿,說你要是走了,小白龍回來把他吃了怎麼辦?

老唐想要孫悟空去找白馬,又怕被吃。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孫悟空就大罵唐僧是個沒用的窩囊廢、是個膿包。

借用孫悟空的原話“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

二、老唐愛說謊,愛打誑語。

第一次說謊,就是騙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

最經常說的謊,就是說自己不喝酒。

其他老唐喝酒嗎?

他跟大老爺們不喝酒,但是一碰上美女就喝酒,碰上了女兒國的過往更是主動要酒喝。

三、老唐心機深沉,該隱忍時就隱忍。

三打白骨精,明面上看來是豬八戒慫恿老唐趕走孫悟空。

其實是老唐自己想趕走孫悟空。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

身為取經團隊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卻處處受限於孫悟空,而且還經常被孫悟空罵膿包。

身為師傅,還有臉面嗎?

而且,取經團隊在那一刻已經完整。

在老唐的意識裡,已經有兩個厲害的徒弟了,要不要孫悟空無所謂。

所以,老唐不是不知道白骨精是個妖精,而是故意趕走孫悟空。

四、老唐有詩情,很懂人間世故。

老唐一眼就看穿了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是個見財眼開的人,所以讓孫悟空不要漏財。

但是孫悟空還是執意拿出了袈裟,才有了後來之禍。

其實,這也是孫悟空故意的。這裡篇幅有限,就不細說了。

老唐的詩情,在《西遊記》很多篇幅裡都有寫到,最明顯的就是烏雞國一役,還做了首詩。

可能老唐在那時候已經覺得離西天不遠了吧,所以才放下了偽裝。


皮卡丘De青春


西遊記裡的唐僧,是以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故事為原本。

其實,三個徒弟和白龍馬,就是隱喻眼耳鼻口,是“覺”。而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難,既是與各種心魔的鬥爭。

最終,戰勝自己,得到佛法。也映證了佛法的普渡慈航,修行涅槃的真諦。



上官聽海


這個問題是自相矛盾的。真實的唐僧和西遊記中的唐僧不是同一個形象。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一個藝術形象,並不真實。

現在很多人對於西遊記中唐僧的形象主要是通過非常經典的八六版西遊記來了解的。不過電視劇對於唐僧的藝術形象進行了改造,其實和小說原著有比較大的差異。總體來說,把唐僧的藝術形象改好了。

小說當中,唐僧是一個配角人物,孫悟空才是絕對主角。唐僧的生平,在小說正文當中是沒有的。清代的時候,有人刻意為唐僧補充了生平,現在大部分出版的版本當中,這一回內容列為附錄放在正文最後,或者標明附錄插入到正文中間。所以關於唐僧父母的事情並不是小說原著當中的本來內容。

唐僧的人物形象在西遊記原著當中是比較負面的。總的來說,唐僧的性格懦弱,又不願承擔責任,偏聽偏信,而且比較自私。具體體現在很多細節當中。在電視劇當中只有偏聽偏信表現的較為明顯,其他都刻意刪去了。這個性格特點在兩次驅逐孫悟空的過程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而唐僧在小說當中碰到苦難的時候,往往沒有主見,只會一味的哭泣抱怨。最後總是仰仗孫悟空才能把問題解決。而且有些細節表現出唐僧做人比較自私。比如小說中,唐僧剛剛收服孫悟空之後,恰巧碰到了一群強盜。孫悟空當時心性不受約束,把這些強盜都打死了。唐僧當時焚香告表,像這些強盜聲明,此事與他無關,將來若是有冤報冤,儘管去找孫悟空。

八六版西遊記之所以要美化唐僧的形象,可能和導演楊潔本人與趙樸初的交情有關。趙樸初是一位佛教居士,曾經出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也是一位知名的書法家。楊潔在西遊記開拍之後,曾經向趙樸初提出為西遊記題詞。但趙樸初拒絕了。趙樸初向楊潔表示,西遊記對於佛教有不少誹謗之處,佛教中人其實對這本書頗有微詞。這可能對楊傑產生了一定的觸動。在後來拍攝的過程當中,楊潔決定將唐僧的人物形象改變。把他從一個懦弱無能,實際上是取經活動的傀儡,改造成為具有堅定信仰的理想追求者。應當說這種改造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從整個作品的最後結果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這種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整個社會大環境。當時中國人重新向世界開放,因此意識到了和世界先進的差距。所以唐僧的這種渴求真經的狀態,實際上和當時中國渴求從西方獲得社會發展的經驗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這種精神價值上的共鳴使得這一版西遊記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經典。另一方面,它破壞了原著的思想深度。戲謔宗教和影射社會是西遊記的特點。而西遊記的思想深度,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這種改造使得很多人把西遊記看淺了,不能理解西遊記的真正深刻含義。


zyb38537240


實在,為人正派卻有點迂腐!


俊採星馳智銀聖


1.拖拉不夠乾脆利落猶豫不決

2.對事情不夠深思熟慮見識短


LGz775


國家應該多效仿你,去專門組織一批人去緬懷過去的輝煌歷史。儘管是過去,但是他曾經輝煌的不可一世。感謝作者帶我們去觀看古蹟,緬懷歷史


險誅


孜孜不倦翻譯佛經,直至圓寂!


主編宋漢曉


一心向善,達到自己心中的世界,一路上不管前途有多麼大的挫折和困難,帶領著徒弟門迎難向上,永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