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二甲双胍,应注意什么?

宜糖60秒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这种药安全性能大,经全世界多个国家60余年的临床应用,它的疗效与安全性都是可圈可点的,它一般不发生低血糖,常被推荐用作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但是,药物终归是药物,二甲双胍也有副作用,服用二甲双胍也是有注意事项的。

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二甲双胍比较适用于肥胖、食欲旺盛的患者,它有降低食欲、减轻体重的作用,通过减少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来达到降糖目的。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它本身不伤肝不伤肾,对肝肾无损害,肝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了,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宜再使用二甲双胍了。
二,严重的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常导致机体缺氧状态,缺氧状态下使用二甲双胍,有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三,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应激状态时,如发热、感染、休克、昏迷、手术等情况下,不宜使用二甲双胍,原来正在服用的需要停药,而改为胰岛素治疗。

四,需要做造影的糖尿病患者,要在造影前停用二甲双胍,如果二者同时进行的话,有可能加重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其他还有一些需要禁忌的情况,如酗酒、妊娠等等,不一一列举。


殷殷期盼话健康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朋友非常熟悉的一个降糖药,由于其有着良好的降糖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的成本-效益比,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均建议,如果患者无禁忌症和不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和全程用药,并且应一直保持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方案中。

“刘药师话用药”,点击右上方关注,更多合理用药知识与您分享!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临床应用时有些问题还需要加以注意。

临床应用剂量

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剂量呈正相关。500mg是起始有效剂量,2000mg是最佳剂量,2550mg是临床应用最大剂量。二甲双胍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开始时服用500mg/天或<1000mg/天,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mg/天或最大耐受剂量。


服用时间

目前二甲双胍常用剂型有普通片、缓释片/胶囊、肠溶片/胶囊,不同剂型服用时间略有不同。普通片可以餐时或餐后服用,肠溶片/胶囊宜于餐前30分钟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缓释片/胶囊,一日一次,可以再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但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较为罕见。《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但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


注意二甲双胍的禁忌症

二甲双胍虽然不造成肝肾损伤,但肝肾功能受损,但会影响乳酸的降解。因此,《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建议在患者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肾功能受损[eGFR<45ml/(min·1.73m2)时禁用。再有低氧血症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需要造影的患者是否停药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及全身麻醉术前48h应暂时停用,之后还需停药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年龄

二甲双胍说明书关于老年人用药,提示65岁以上患者慎用。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二甲双胍应用于老年人群,在使用上没有具体年龄限制,但65以上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综上所述,只要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时,注意以上几点,就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


“刘药师话用药”关注百姓用药安全,欢迎大家探讨关心的合理用药问题。


刘药师话用药


1.注意补充维生素B12。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维生素B12、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神经病变和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上,糖友们需要适当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虾、鸡蛋、牛奶及其制品,还有少数植物如螺旋藻等。

2.注意防范低血糖。如果服药量不当,二甲双胍很容易造成低血糖。所以糖友们需要把握好主食量,不宜吃得过少。在大量运动后要及时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应及时补充含糖食物。

3.注意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肠胃道不适,如腹胀、恶心、消化不良,还可能有乏力,头痛等症。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发生于治疗早期,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这些不良反应基本可消失。但如果实在无法耐受,应咨询医生改用其他降糖药。


糖人健康网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或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是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和联合降糖方案中的基础用药。虽然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凡是药物均由它的两面性,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了解它的服用禁忌和不良反应,趋利避害,规范服用药物。

二甲双胍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中吸收,不同的剂型服用方法不同,如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应在餐前吞服,初始剂量推荐每次0.25g,两次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可在餐时或餐后服用,每次剂量0.5g,一次服用;一般不推荐孕妇使用,儿童用药严格把握用量, 65岁以上的老人应慎用,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禁用。

胃肠道症状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纳差、腹泻、恶心、呕吐,口苦或金属味等,饭后服用或从小剂量服用可减轻此反应;偶有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见酮症和乳酸血症,可以定期检测尿酮,所以急性、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者禁用本品。二甲双胍不由肝代谢,一般不会造成肝脏损伤,但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这是因为肝脏受损,乳酸代谢能力下降会引起高乳酸血症;二甲双胍最终由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时排泄能力下降,乳酸蓄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故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心功能严重不全者也应禁用,此品会导致维生素B12 在空肠部吸收,虽很少引起贫血,但仍建议定期检测血象,服用期间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12。

此外,当进行某些影像学检查需要注射碘化剂造影剂时,患者应该暂时停用本品。

本期答主:张欣欣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基础治疗药物,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很大,降糖的同时也伤肝伤肾,所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那么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是不可以服用的,而老人更要慎重,事先要遵医嘱。

1.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但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2.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 B12 水平的下降。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 B12。

3.二甲双胍会刺激消化系统,影响食欲。

4.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对二甲双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刚服用完药物的时候,不要马上喝酸奶和吃醋,尤其当服用大剂量的二甲双胍,有可能引起中毒。

5.服用二甲双胍也不宜饮酒,会容易引起低血糖,另外,与磺酰脲类的药物一起合用,也会引发低血糖症状。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对2型糖尿病治疗给出的联合指南建议,如果没有特殊禁忌症,2型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之后,就应该马上服用二甲双胍,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作为传统降糖药,二甲双胍即便宜、有效又相对安全。

那么,服用二甲双胍,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 二甲双胍的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服药,约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中有金属异味、大便稀薄及腹泻等,所以,可以选择不再空腹或饭前服用,在进餐过程中服用,这样药物的吸收并不会受到影响,而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并且可以选择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使胃肠道慢慢适应。
  2. 糖尿病的病人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是不会引起低血糖的,但是患者需要注意进食不能过少,在进行大量的运动后要及时补充自己的能量。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所以要定期在医院进行血液检测,并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3. 二甲双胍是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只有患者本身的肝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需要减量或者停用,同时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有酗酒是不能使用二甲双胍的。老年人需要在检测完肝肾功能以及肺功能后,再选择服用二甲双胍,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人有独特的益处。
  4. 二甲双胍有很多种剂型,而不同的剂型所服用的时间以及服用的剂量也是不同的,一些剂型是建议餐中或者餐后立即服用,而每日2-3次,缓释剂的建议患者每日一次随晚餐服用,增大剂量后每日两次,肠溶型的药物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2-3次。


当患有糖尿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检查以及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使用二甲双胍,记住它的注意事项,按照以上方法去使用药物,祝早日康复。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医学博士团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良医济世


二甲双胍是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比较普遍,它主要是通过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等作用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具有只降低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不降低的特点。此外它还能使患者体重减轻、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前β脂蛋白等水平降低。二甲双胍主要适用于通过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治疗无效的二型糖尿病,它是首选药,尤其适用于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治疗1型或2型糖尿病,它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还能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降血糖的功效。

在应用二甲双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患者应该了解二甲双胍的用量应该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然后逐渐增加用药的剂量,一般起始剂量为0.5g,每日2次,然后每周增加0.5g,逐渐加至2克,一般成人一日最大剂量可达2550毫克。这主要是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部的不适,从小剂量开始让患者慢慢的适应。其次二甲双胍应该随餐服用,一般会在吃第一口饭开始将二甲双胍和饭一起吃。当每日剂量超过2克时,可以分3次随餐使用。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对于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应停止服用二甲双胍。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对于1型糖尿病不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降血糖。一般来说二甲双胍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很低,但是如果进食过少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没有补充足够的热量或联合其他降糖药、饮酒等都可能引起低血糖,应警惕。


药事健康


提到二甲双胍?我不想说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也不想说二甲双胍坑害了多少糖尿病患者,更不想说二甲双胍是毒药。我只想说二甲双胍已经在全世界应用了50年,确没有治愈一个糖尿病患者,也就是说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沒有治疗作用。二甲双胍是不是毒药?没有一个医生告诉你是毒药。可是糖尿病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医生都知道。大剂量服用二甲双胍可以至人死亡,老年痴呆的人记不住二甲双胍的用量,多吃二甲双胍可想而知。关键的问题是二甲双胍不能治愈糖尿病。

我早就在今日头条上告诉糖友们,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一百多种方法,每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都可以治愈糖尿病,我不反对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但是我反对糖尿病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因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等于慢性自杀。糖尿病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治愈糖尿病。

我治疗糖尿病主张不用二甲双胍,而是调整好糖尿病人的生活方式,釆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也可以釆用饮食疗法治疗糖尿病。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完全可以治愈糖尿病。





用户11254833521


二甲双胍! 不能保护心血管的降糖药不是好抗癌药!

大家肯定以为王医生傻了,怎么这样回答问题。

王医生很清醒,二甲双胍是大家熟知的降糖药! 为无数糖尿病患者控制了血糖,除此之外,它可以让全因死亡率和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分别降低36%和42%,而且,它也让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



2型糖尿病不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还有多种癌症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 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和死亡率降低有关。 这些研究都在指向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

这么神奇的二甲双胍,服用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事项

1、累积可能发生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应监测肾功能和给予最低有效量。影响B12,需要监测血常规

2、发热、昏迷、感染等应激状态,外科手术和使用含碘造影剂做检查时,应暂时停止服用本品,因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恶化。

3、本品与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合用时,可引起低血糖。服用本品时应尽量避免饮酒。易导致低血糖或乳酸酸中毒,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同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头晕、味觉异常、皮疹、寒战、流感样症状、心悸、潮红等现象。

以下情况不能服用:

过敏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酗酒、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任何药物,是药三分毒,即使再伟大的阿司匹林、青霉素也会有副作用。

二甲双胍虽然是神奇的药物,在糖尿病、心血管、癌症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服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必须了解一下注意事项。


心血管王医生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在许多指南都有推荐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在服用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点一、二甲双胍不能治疗Ⅰ型糖尿病,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对于肥胖的病人更加适用。

注意点二、二甲双胍根据剂型的不同,可分普通片剂,缓释片剂,肠溶剂型。一般宜在吃饭的时候与食物同时服用,这样可以减少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副作用。服用时应该根据血糖数值来确定剂量,但是一般医生都会推荐小剂量开始服用。


注意点三、二甲双胍已有报告存在乳酸酸中毒的严重不良反应。所以我们需要警惕该类副作用的发生。特别是肾脏与肝脏存在排泄与代谢障碍的病人,更需要注意乳酸酸中毒的现象发生。

注意点四、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病人,由于可导致维生素B12的缺失。所以病人在服用期间,需要从食物中有意识的摄入维生素B12。也可以通过药物来补充维生素B12的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