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还有没有人在食用?为什么?

胡不归0215


真的没想到,本来是晚上睡不着随便回答一下,这么多人会看到,而且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为我本人不是栽培育种专业,所以有的地方可能不准确,说的不全面。此外,我本人是支持杂交稻的,而本文主要还是回答题主说的袁老的品种,请大家不要误读。这两天有时间,我定会详细总结一些各方面的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另外水稻种植区域型很强,各省各地区品种差别很大,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大家也可以登陆我国水稻品种谱系数据库,里面有非常详细的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

在下面的评论中,我尽量回复了很多人的评论,解释了很多的问题,希望可以看一下,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尽量耐心诚恳的回答大家,也是非常希望和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我本人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目前在读博士,我本人的课题大方向是昆虫化学生态,可能大家听不懂,说的通俗点其中包含昆虫引诱剂,我们课题组也参与转基因安全评测工作了,每年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地里调查,我们主要是调查转基因水稻对水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此回答中我不讨论说转基因是否安全,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认知做选择的权利。

首先还是要强调一下,现在杂交稻的推广和研究成果是千千万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本文主要想说的是袁老的水稻种植面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们尊重袁老的贡献,同时也要感怀所有对水稻生产做了大量贡献的科研人员,在我国水稻育种研究领域,大家现在吃的大米,基本上还是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财富,而且现在水稻亩产较上个世纪末并没较大提升(大家没有饿死,是因为咱们国家大量进口粮食)。况且杂交稻概念和理论基础很早国外就已经提出了。袁老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建立雄性不育以实现杂交水稻,使杂交稻可以商品化,此外一次次打破水稻的产量极限(当然,其中确实伴随大量的化肥农药),袁老的品种主要还是出口到东南亚较多。我国北方仍是常规稻为主,即常规粳稻,也就是东北大米,口感好,经过多年改良,现在的亩产已经接近杂交稻,这几年种植面积更是越来越大。南方以籼稻为主,杂交稻,或是超级稻,基本上都是指的籼稻,虽然产量高,但是口感差,多是作为储备粮,尤其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口感品质。籼稻和粳稻对种植环境要求不同所以南方多是种植籼稻,北方粳稻。粳稻同样有杂交稻,籼稻同样有常规稻。在研究历史上,粳稻的主导课题组的大教授非常注重常规稻的培育,所以现在杂交稻绝大多数都是籼稻。还有其他非常多的原因。而且水稻种植品种推广一般不由农民做主,因为不同稻区环境不同,可能有的品种适合有的则不适合,不同的品种想要在本省推广,需要进行专门科学的试种,然后由政府统一明确适宜品种。说这些,只是想说作为农业工作人员,我倾佩袁老的学术精神,探索精神,我也很自豪能有一个农业专家被当作一个社会的偶像受人尊重。但是,生命科学的门槛是比较高的,流传在网上和专家口中的很多事情都会被各种利益驱使而有失真实。

最后大家还是要感谢所有坚守常规稻研究的工作人员。

本文可能还有很多说明不到位,解释错误的地方,后续我会持续修改补充,请大家谨慎对待。


千里送君一杯酒


现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有没有人在食用?为什么?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在我国的南方,更是作为每天一日三餐的主食。关于杂交水稻这个问题,老张可以告诉你的是:目前在我国杂交水稻还有人在种植,而且种植的面积占到我国所有水稻种植面积的52%,那么结论也就不用明说了,这么多的杂交水稻肯定会有人吃。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人都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有14亿人口,如果水稻产量都减少一半的话,那么粮价肯定会上涨,但是会有很多人可能吃不饱肚子。那么能吃饱肚子还是吃比较嗯好的粮食,这个选择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先吃饱肚子,因为温饱问题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吃得好穿得好。

今天老张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题外话,今天看见一个新闻,说的是有一位农学学生对袁隆平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希望袁隆平能停止杂交水稻的研究。理由是现在的杂交水稻全都是不孕不育的,但咱们国家将来万一有一天和别的国家发生冲突,我们的粮食种子库被炸掉之后,我们的农民将没有种子来播种,到时候会发生很大的饥荒问题。而我们的常规种子的话,是可以一茬又一茬的种下去的,虽然产量没有杂交水稻那么高。

老张觉得现在咱们国家的粮食储备和粮食的产量都已经可以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而且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人也越来越有钱了,想追求更多更好的食品。那么杂交水稻乡教育常规岛来说,杂交水稻的口感不是太好,因此现在很多人提出了对杂交水稻的质疑,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吃饱了嘛,大家都想要点更好的。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老张觉得袁隆平对于我国包括全世界的贡献都是很大的,这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因此一味的把杂交水稻的不利因素的锅全部甩到袁隆平的身上,老张觉得这个有些偏颇,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补充。


老张谈三农


我是74年下放农场,农场有近一万亩水田,7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在水稻生产期,化肥.六六粉和锄草剂必不可少的。

杂交水稻分两季,早稻和晚稻,优点是种子少,结穗多,易存活,产量高。杂交水稻是长粒型,形状不同于籼米和大米,很好识别。

我们农场当地职工和知青,不少于千人,每天食堂供应的米饭就是杂交稻。杂交稻口感好,特别是农村大锅煮出来的米饭,香喷喷的不用配菜,每月40斤定量,有的男知青还不够吃。每年春节,知青大担小担的,把节余的杂交米担回城,和家人同享。

农场隶属农业厅,一部分杂交水稻自产自销,绝大多数由农业厅统一划拨,肯定的是,会流向老百姓的餐桌。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杂交水稻对我们知青来说,对健康,对生育没有一点影响。至于是不是转基因,这个真不好说,只有专家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秋平171152879


实际上袁隆平最开始的最引人注意的成就,就是找到了“野败”(其实这也是他团队的李必湖找到的),然后第一个搞出来了可生产的不育系。为之后开展杂交水稻的育种奠定了基础。

现在搞水稻育种的人很多,品种也很多,袁隆平是标杆是因为媒体的作用,我之前和你说的那个沈农的教授就不比他差,也同样是院士。但是作为民众来讲记不住那么多人名,也无需知道到底自己吃的是哪个谁育的种,袁隆平当年就被树成了典型,现在也一直做到很好,所以自然没人说他什么。

他的数据肯定有,到知网一搜全来了,这可不是造假能造出来的。

另外没人说不能质疑这些人吧,现在说他们有问题的人有不少啊。甚至之前还有人在微博里和我说转基因水稻不用怕,要担心的是杂交水稻的安全性。。。。。


zhuqinglin


中国水稻的种植中,50%的面积种植的谢华安的两优杂交水稻,主要在南方,30%的是日本稻,就是日本侵华留下的稻种,主要在北方。袁隆平的超级稻占5%,种植以后主要是酿酒和做饲料。大家要记住谢华安,他是解决中国粮食危机的人,是他能让大家吃饱饭。


马狼口


看到这标题,又看了下边的回答。我想笑…也许我农村人见识少吧!可以这样讲,在我这里(浙江)种的百分之九十九是杂交稻,只有少量的粳稻或糯稻自己留种。我敢说市场买的基本也都是杂交稻米。说没吃的完全自欺欺人。还有说东北米的,要知道那是产地,不是品种。只要后期曰照充足,温差大米质自然就好!说杂交稻口感差的是不懂还是啥的,长规稻并不好吃,八十年代前期就基本都是种长规稻。口感记忆尤新。


7零后老农民


出饭率低,口感差,营养成份比较单一是杂交稻米的最大缺点,再加上种子价格贵、生长期比较耗肥导致种植成本高,综合算起来,实际上杂交水稻并不比常规稻优势,是人们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它的不足之处,现在不明就里的人高估了它的价值,相信以后时间会给出答案。


老兵一九八五


我们新疆目前没听说有大面积种植袁教授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只听说好像南疆在搞他的海水稻的种植实验,但尚未听说普及,新疆人吃的大米以东北米为主,请东北的农民朋友以及全国的农民朋友出来说说当地杂交水稻种植情况不就清楚了?如果我们吃的东北五常大米是袁教授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那我就一直在吃袁氏杂交大米,口感很好,蒸的时候香气扑鼻,我认为很好,不比泰国香米差,请东北朋友出来说说是袁教授的杂交水稻吗?


沈琛628


其实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真的没什么意思,中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中国,袁农平真的是有很大贡献的,我爸是六十年代生的人,他说过无数次无数次小的时候吃不饱饭,饿死了好多人,真真的是饿死的啊,冬天吃红暑煮牛皮菜,牛皮菜在我们这是喂猪的一种菜,因为产量大,没吃的人也凑合能吃,天天挑粪水淋,不淋就不长啊,为什么,粮食不够吃啊,那时候水稻亩产不过三四百斤,尤其是四川这种地少人多的地方,那点粮食完全不够吃,如果一个民族一直都在为吃饱饭而工作的话谈什么解放生产力啊,谈什么创造力啊,很多人攻击袁农平为啥麻,觉得自己牛逼,如果没得袁农平可能你爹小时候都饿死求了,你还有机会做键盘侠,傻不傻啊,老一辈人常说的话就是,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农平,不是没道理的。


哈哈就是二哈


你还博土生呢?你知道在没有杂交水稻之前的亩产是多少么?你知道在解放后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又是搞大集体的时候饿死了多少人吗?没改革开放之前有外国大米吃吗?以前东北产大米吗?:是在袁教授的杂交水稻出来以后农民才解决了肚子的问题,南方大部分都是种植杂交水稻的。在那里高谈阔论,四去问一下你爷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