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丨一切源於《左傳》


1.2丨一切源於《左傳》

熊逸

(1)文武之道:為《左傳》背書的歷代名將

今天繼續談談《春秋》和《左傳》。昨天我留下了一個問題:讀《春秋》的關羽和讀《左傳》的關羽究竟有什麼不同?答案其實簡單:評書演義塑造關羽“夜讀《春秋》”的形象,是為了凸顯他的忠義;正史記載關羽愛讀《左傳》,表示他有著武將最為必要的軍事修養。

這個答案也許有點匪夷所思。難道武將最為必要的軍事修養不該是《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戰策嗎?以曹操的日理萬機,還親自為《孫子兵法》作注,這才是更符合人們刻板印象的例子。是的,提起古代偉大的軍事著作,每個人都會想到《孫子兵法》,幾乎不會有人想到《左傳》。但是,如果我們馬上就要穿越到古代統兵打仗,隨身只有一部書可以攜帶,那麼我的推薦是:扔掉《孫子兵法》,帶上《左傳》吧。

不妨回憶一下我們中小學的數學課:背公式、分析例題、做練習題,三者不可偏廢。如果公式和例題不可得兼,舍公式而取例題者也。把例題分析清楚了,對公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孫子兵法》是綱領性的內容,相當於數學公式,而《左傳》彙集了春秋時代大大小小的實戰戰例,從組織部署到攻殺戰守,從計劃到變化,從執行計劃到應對突發事件,從前線到後勤,從內政到外交,從戰前動員到戰後總結,從己方視角到對方視角 ,總能寫得具體而微、活靈活現,豐富和精彩的程度絕不亞於《三國演義》。所以關羽愛好《左傳》,就像皇太極、多爾袞愛好《三國演義》一樣。歌德說的沒錯: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愛好《左傳》的將軍史不乏人。東漢開國名將馮異和南朝名將羊侃都是兼愛《左傳》和《孫子兵法》的,因為打敗侯景而名動天下的王僧辯也是著名的《左傳》愛好者。最著名的人物要數西晉名將杜預,他是滅蜀平吳、結束三分天下的重要功臣。

杜預人稱杜武庫,這是形容他學識淵博、幹練多能,胸中就像武器庫或儲藏器物的倉庫一樣無所不備,是一位機器貓式的奇才。今天的《大學語文》收錄有王勃名文《滕王閣序》,其中有“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這是恭維當時在座的王將軍,很巧妙地把他比作杜預。

杜預平生最愛《左傳》,自稱有“《左傳》癖”,這當然比煙癮、酒癮高級多了。他還精心為《左傳》作注,寫成一部《春秋左傳集解》,這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左傳》注本。唐朝官修科舉教科書,《左傳》部分用的底本就是杜預的注本。所以詩聖杜甫在當時很是得意,常常炫耀自己是杜預的十三世孫。只不過今天環境變了,介紹杜預的時候反而要說他是杜甫的十三世祖了。

名將如此愛好《左傳》,但這並不能打消我們的一個疑慮:如果《左傳》只是史官編寫的一部史書,那麼從軍事角度來看,難道不會是隔靴搔癢、紙上談兵?

(2)一切源於《左傳》

要理解上面這個問題,就有必要講講《左傳》的傳承。

傳統學術很講師承,師承關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前程,所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並不是一句場面話。漢代官學權威劉向梳理過《左傳》在漢朝以前的師承脈絡:左丘明傳曾申,曾申傳吳起,吳起傳給兒子吳期,等等等等。

吳起的名字格外引人矚目,他是和孫武齊名的兵法大師,是一位百戰名將兼政治改革的名人。古籍成書往往既不成於一時,也不成於一人之手,所以《左傳》是不是經過了吳起的統籌呢,這是一個很合理的懷疑。

我們今天讀《左傳》,當然不會再懷有軍事動機,但《左傳》對我們的意義可能會比它對關羽、馮異、羊侃、王僧辯和杜預的意義更大,因為它是理解中國傳統,理解“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的第一塊敲門磚。

很多學者開列傳統經典書目,都會把《論語》作為第一本書。《論語》的確在今天名氣最大,也好讀得多,但問題是,如果不讀通《左傳》,就很難理解《論語》。《左傳》在傳統典籍中最有高屋建瓴的意義,兩千多年曆史中的許多沿革、爭議、改變,從風俗到立法,從秦朝郡縣制到明代大禮議,甚至從中國的夷狄論、文學觀到日本的武士道,都可以一路追溯到《左傳》的世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是孔子在《論語》裡留下的名言,今天的很多人要麼據此認為孔子歧視女性,要麼用各種曲折的解釋來維護孔子的光輝形象。事實上只要我們讀通《左傳》,看到春秋時代的社會風貌,就會知道“君子”和“小人”原本只是身份上的定義,並不關乎道德;而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女子”和“小人”也確實不斷表現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樣子,為那個本已禮崩樂壞的社會落井下石;所以我們會看到,在最早也最經典的《詩經》注本裡,那一首首清純美麗的詩歌被不厭其煩地向著“后妃之德”的奇怪方向上解釋。這不怪那些學者迂腐,他們有著不得已的苦衷,他們所針對的實在是當時最嚴峻的一種社會問題。再比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並不像字面看上去的那樣是統治者歧視、壓迫勞動人民的意思,反而表現出對後者的寬容和體貼,背後自有一套入情入理的政治邏輯。

今日思考

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恢復周禮,而周禮究竟是什麼,《論語》並沒有提到多少,《左傳》卻給出了具體而微的呈現。周禮為什麼始終無法復興,孔子的學說為什麼始終碰壁,儒家學說推行起來為什麼總會變成外儒內法……對於中國歷史上的這類大問題,只要讀通《左傳》,自會知道它們是如何的必然,又是如何的不得已。甚至我們今天遇到的一些“禮崩樂壞”式的社會問題,也一樣可以在《左傳》裡邊看懂原委和癥結。今天只能談到這裡了,明天的內容裡,我會對這些“大問題”做一點簡明扼要的解答。

今日得到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談到的幾個要點吧:

  1. 《左傳》因其豐富詳實的戰例成為歷代名將愛讀的兵書。
  2. 名將杜預所著的《春秋左傳集解》是《左傳》學史上的第一經典。
  3. 從《左傳》入手,理解傳統經典和中國歷史可以高屋建瓴、事半功倍。
  4. 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的周禮究竟是什麼樣子,《左傳》給出了最豐富的線索。
  5. 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大問題都可以從《左傳》裡邊看懂原委和癥結。

希望每天都能讓你有所得到。今天就到這裡吧,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