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翻译的价格行情怎么样?

阿郭的职场道


图书翻译是任何翻译社,翻译公司都不愿意触碰的领域,究其原因,在于翻译价格。

国内大部分做图书翻译的目的并不在于引进原本读本,教材,更更在于一些人为了职称评审,晋级,迅速获得出版而做的,自己又不去翻译,去找社会上的收费翻译单位又不愿意付出合理的报酬,翻译层层发包,最终实际翻译员是一些没有行业经验的甚至文法都不通顺的学生翻译,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就帮助老师翻译过引进的原版教材,还拿老眼光看待问题,翻译员到手的价格甚至在一个字0.05元,所以图书翻译,是有经验的翻译公司不愿意触碰的行业领域,有本事的人要么没时间,要么没资源。要么没费用,太过于急功近利,图书翻译目前整体行情不好,或者很差,以上文字只代表本人观点

,第一次回答,


北京366专业翻译机构


因为笔者是法语专业的,所以今天笔者就大概说说法语专业,图书翻译的基本行情。

做一名出色的译员或许是很多语言专业童鞋最初的梦想,像许渊冲老先生那样徜徉文字的海洋,让中国的经典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的经典作品走进中国,那是何等满足而倍有成就感的事情!

然而,现实是否真的和理想一样丰满呢?

两年前,当我(网友)从法国留学归国时,我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法语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为自己能从事最心仪的工作而感到欣喜若狂。然而,当时我对出版社工作的残酷和艰难的现实却一无所知,我没想到这份工作会让我迅速感到精神和身体被掏空。

就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言,质量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在中国,文学翻译的现状却让我感觉到,我的编辑工作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中国的文学翻译往往报酬较低:法汉译员一般收入仅为每千汉字70~80元(约10~12美元),而英汉译员就挣得更少了。然而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还有一项规则规定,如果译员某一项目的总翻译费超过800元,出版社将从超出此基数的金额里扣去20%的税款。所以,也难怪几乎很少有优质的译员愿意为了如此微薄的薪水而从事这一行了。

译员必须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跨越亚洲和欧洲语言的鸿沟,完好地构建起沟通的桥梁。但是,由于报酬低廉,许多译员往往会敷衍了事。有些译员不仅没有充分了解原文结构,导致译文不符合汉语的句法和文体习惯,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基本错误。难怪中国最知名的在线书评平台——豆瓣上,会常常充斥着各种对外国作品中文译本的批评之辞。

悉数近些年的蹩脚翻译,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莫属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名人的姓名翻译了。中国历史名人和著作的名称翻译,往往采用罗马字母拼写的一种旧式用法——威妥玛式拼音法,而不是现行的标准汉语拼音。而对于孔子、孟子这类古圣先贤的名字则采用了拉丁化,便于西方读者接受。还有一种容易让人混淆的情况,有些历史人物的姓名是根据其粤语发音,而不是普通话音译成英文的。而现在,这种多重方式音译的名字均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查到正确的译文。但是,在有些外国作品的中文译本中,蒋介石(Chiang Kai-shek)、孟子(Mencius)、孙子(Sun Tzu)这些中文姓名,却被用拼音胡乱回译成了“常凯申(Chang Kai Shen)”、“孟修斯(Meng Xiusi)”、“桑卒(Sang Zu)”。

出现这种问题有时是因为译者对原文的语言理解不到位,但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职业道德,而非语言能力。中国高校的外语教师须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译作,因此,很多教师愿意给我们做翻译,哪怕只付给他们很少的报酬。这些教师的试译稿件一般都能达标,但最终成品的质量有时却差到让我们目瞪口呆。

有的教师只把翻译任务当作完成学校要求的一种方式,并不会付诸太多心血,导致译文充斥着错译和漏译。有位教师把一本书的翻译任务交给几个学生去做,结果交给我们的最终译文前后矛盾,不仅整体写作风格迥然不同,像人名、地名这些比较重要的术语译文也不一致,“有幸”读到这样的作品简直让我们头炸。

有些翻译水平差的译员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比他们的译文还要让人抓狂。我脑海里最极端例子是,有位女士为了在申请海外院校前充实自己的简历,决定为我们翻译一本书。她的汉语译文非常令人费解,我们让她修改错误并改善文风,她却断然拒绝,称自己已经力所能及地完成了所有事情,难懂的译文就交给编辑去搞定了。我们只好降低她的稿酬,我基本上把整本书重新翻译了一遍。

虽然很多与我们合作的译员似乎不怎么关心自己的译文质量,但我们的编辑却对成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这就意味着每次我们收到劣质的译文,就毫无疑问地要加班。作为编辑,我每天至少要校对和编辑10000个汉字,但对于劣质的译文来说,这个量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领导并不会考虑任务难度这样的因素,只会抱怨我们太慢,效率太低。我别无选择,只能下班回家后继续编辑译文,工作时间很快开始侵占晚上和周末。

丰厚的薪水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淡这种紧张而令人厌倦的工作带来的影响,但中国的编辑薪水却少得可怜。刚入行的编辑月薪约为5000元,仅够支付上海郊区的房租和满足基本的温饱生活。因此,编辑的跳槽率很高,在我编辑工作的头两年,大部分同事都另谋高就了。


那么,为什么出版公司会给予译员和编辑如此低的工资呢?我认为,中国图书价格低廉是最主要的原因。拿我最熟悉的两个参考点来说,在法国和中国,星巴克一杯咖啡的价格差不多,大概是4-5美元。在中国,这差不多是一本书的价格。

而在法国,一本书的价格却是星巴克咖啡的3-4倍。比如,被追捧为“中国最美的书”之一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最近发行了法语版,在法国亚马逊网站售价为23欧元(约合27美元),而中国亚马逊网站上的原版售价仅为24.6元,前者是后者的近7倍。此外,中国第14次全国读书调查显示,中国读者购买一本大约200页的平装小说可以接受的均价为14.42元,仅为2美元多一点。

我渴望介绍最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给中国读者,但这种想法一次次被中国出版行业的残酷现实所打击。这样的现状又反过来影响了国外文学作品在中国读者中的形象,如此一来就陷入了无限的恶性循环。对于改进整个行业的不公之处我越感到无力,就越想回归那条仅存的退路:离开就好。

另外再补充一下其他翻译行业的价目表



大胖妞


但是,图书行业现在整体是一个微利行业,一本书出版了不一定能挣钱,有利润也不多,但是分的人多,分到翻译手里边钱就很少了。

现在的翻译报酬行情,大致是这样:

最好的,比如林少华,翻译村上春树的专家,这个价格具体我就不知道,但肯定是非常高,而且一般的书他不会接,只会选择他想翻译的书。


而且这样的译者,有可能不是按照千字多少元来收费,而是和作者一样,拿的是版税,按照图书销售情况分钱,享受畅销的红利。

不过大多数的译者,还是按照千字多少元来收费的。专业度高,有一定名气,自带粉丝流量,差不多在120-200之间,130-150居多;差一点的,但是也相对不错的译者,差不多在70-100这个区间,80左右居多。

再往下,多半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和儿童作品,60-80,还有更低的,可能就是心知肚明的改写其他人的翻译,或者机器翻译了。


商业翻译相对价格比较高。

小语种比英语贵一些。之前日语也算小语种,但是这几年日语风行,学日语的多了,日语翻译也好找了,价格也有所回调,基本和英语持平或者略高一点。


看胡咩


图书翻译价格怎样?



笔者先前也想过翻译来练习外语翻译水平,但后期没时间。开了间小公司,这事就没影了。不过可以介绍下!

目前图书翻译价格怎么样,做得好的图书翻译公司又有哪些呢?

图书翻译价格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两种,翻译报价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稿件类型、工期是否紧张、对质量的要求、还有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笔译一般是按需要翻译的稿件内容、专业程度、需要时间等来定价格,而口译则是根据服务时间来定价格。



翻译公司不同,价格收费也不一样,一般资料的翻译在100-200左右,涉及到专业方面的资料会比普通资料贵到30%以上的费用。而且和交货期限也有关系,时间上面要求太紧的话收费也会贵一些。另外还要看资料多少,字数越多,价格方面会更低。如果你想知道具体价格,可以去高校译云上找几个翻译团队问一下,多比较一下。
如果你需要图书类的英语翻译收费参考的话,可以去高校译云,有近百个不同团队的各种翻译业务的报价,上面团队挺靠谱的,你可以问一下具体的收费。
图书翻译公司
找图书翻译公司,并不是价格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根据译员的质量不同,翻译公司报价也不一样。因此想找好一些的图书翻译公司,就要看公司资质或者译员资质。
一种渠道是找大品牌的翻译公司,比如中国最大的翻译公司传神,各种流程都非常正规,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翻译任务,但也正因为是这样,可能价格会相对来说高一些,与市场上那些小作坊式的翻译公司是不能比的。

另一种渠道是找可靠的翻译团队,比如高校译云上的那些大学的翻译中心,一般都是大学翻译老师或者翻译学院的研究生利用空余时间来做兼职翻译,不仅质量高,经验丰富,而且翻译价格相对来说会低一些。


指尖旋律演奏谁


图书翻译的价格因翻译的类型而不同,翻译类型具有等级趋向,分别是通译、普译、 标译精译、创译。因为不同翻译等级所收取的费用是不同的。

以下是不同翻译类型的翻译对象、适用范围、应用对象以及加工工艺的方式和翻译质量,图表仅供参考。

根据图表我可以看到不同翻译等级适用范围也有所差异,应用对象和加工工艺方式都是各不相同,自然质量的标准也会有所变动,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当然,不同的翻译等级,也影响着图书翻译的价格,不同的语种也是图书翻译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种越国际化或者大众化翻译价格越低,像英语已经成为了中国学生以及外国很多学校的必修课程,随着它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自然没有翻译,都会有人读得懂英文类作品。虽然汉语曾经出现国际热,但大众化程度不是很深,所以中译英的费用会比英译中的费用高一点。

以此类推,其它语种的翻译费用也是根据大众化程度以及国际化程度逐渐递增的趋势。正是接触这些语种的人少,所以翻译工作会比较吃力,要求专业性很强,做不到的翻译恐怕很难胜任这些德语、俄语等语种的图书翻译。

因此,论翻译这一行吧,其实翻译价格行情是不乐观的,特别对于语种单一的译者来说,就业在未来可能是一个难题,毕竟国际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里,任何一个国家的语种都可能在文化交融与冲击的背景下流入我们国家。可见,译者也需要多才多能,要么还有其他的专业技能,要么知晓的语种有所增加,这样译者才不会仅仅只在一个地方等饭吃,而是在各个领域自由穿梭,自由走动。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你的阅读。


酒小窝的日常


一、事实上,在图书出版领域,图书翻译的价格行情总体来说是不太乐观的。

出版领域中,画手的酬劳相对来说是较高的。而图书翻译者依靠本职收入,甚至很难养活自己。

二、不同级别、不同功力的图书翻译,所获得的酬劳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于大牌图书翻译,例如专门翻译村上春树的译者林少华老师,能够得到的酬劳较高,甚至能够拿到图书版税,根据图书销售情况决定自己的收入。

当然,这类译者收入一定是不会低的。

对于专业图书翻译,即有长期的翻译领域,一般的酬劳在70-200/千字之间,较高的收入是120-200/千字,一般的收入是70-100/千字。

对于普通图书翻译,正常的收入在60-80/千字之间。

三、不同语种的图书翻译,价格行情也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小语种>日语≥英语。

四、图书翻译的收入需要扣税。

在一般的公司里,扣税为20%;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则以800元月收入为起征点,乘以0.888。

假设小王是一名图书翻译,一个月收入5000,假如在图书翻译公司,那么他的最后收入是5000*(1-0.2)=4000;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则是5000*0.888=4440。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壹斐说电影


首先,国内翻译价格浮动很大

一个大三的学生,英语千字30的图书翻译,九万字下来,想死的心都有了。

还有一个英文商务资料翻译,千字1500至2500元。每天抱怨任务重,说无法细细揣摩每一个字,无法遣词造句,他的理想任务量是500汉字/天。

如今在网上了解的正常价格,翻译公司报给客户价格,英译汉为80元/千字(汉字),加急100元/千字(汉字),特急120,汉译德对应三者分别是100-140,120-160,160-220。

这些都是翻译公司给翻译的价格,翻译公司收客户的价格在此基础上加倍。翻译们也不要愤愤不平,人家也需要维持公司运营。

其他语种在这个价格上大概浮动20%——30%,外外之间的翻译以一个德英互译新手为例,最开始练手时一般是140元/千词(英文),做得好的话价格能到千词两百欧左右。

其次,翻译行业,真心苦。

(仅限中国大陆,国外价高,欧洲千词一两百左右,后面跟着的单位是欧元) 。

所以,签合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出版社一般都是书籍出版后再给稿费,当然,这是对无名小卒的规定,翻译大家都会有预先支付的。所以目标在此的同学们,你们可以努力做翻译,但是千万不要努力做图书翻译,除非真爱才能坚持下来。有的图书出版周期长得堪比银河,让你等个两三年才能拿到微薄的稿酬。

翻译价格浮动不稳,那些拿着千字40-50的英语类翻译同学不要气馁,你在攒经验,你要把每一个稿子当成锻炼你的机会,既可以练习翻译,又能挣点零花钱,何乐不为呢。

最后,关于市场价格明细

德译汉的一般都是80元/千字汉字起的,法语亦是如此,西译汉一般120起。反过来大都在这个价格上上浮20-60元。计算字数时都是按照译文的汉字字数。这是翻译公司给出的价格,如果直接摆脱掉中介,你可以将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个50%——100%。

对于一些合同类、证书类翻译,一般按份儿给钱,不按字数,有个能一个一二百字的公证书就三五十乃至八十的。这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是别人给的一个价格参考,已做翻译很多年,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英语类

千字:根据客户需要可上下浮动

10万字以上人文社科图书类:80---200元/千字中文

10万字以下人文社科图书类:100-250 元/千字中文

5万字以下人文社科脚本类:150-350 元/千字中文

万字以下文书类:300--500 元/千字中文

3000字以内文书类:1000 元/千字中文

10万字以上理工类:100-200 元/千字中文

10万字以下理工类:120-250 元/千字中文

5万字以下理工脚本类:150-350 元/千字中文

法、日、德、意、西、葡、俄等非英语通用语种较英语上浮30%左右

泰、阿、荷、瑞、挪、越、弗等非英语非通用语种较非英语通用语种上浮30%左右


童话社


翻译的领域决定价格,而图书翻译的价格即便不是最低,也是最低的之一了。答主做过某些军事类书籍的翻译,英译中,价格在每千单词120到150之间,还翻译过一些国内的网络小说,价格为每千字80。其实后者还不如前者,因为中译英很困难,想翻译的地道更是难上加难,而外籍审校改的又严,忙半天下来可能也就赚个一两百块钱,很累。而我还见过某大型翻译公司以60元每千字的价格招网文翻译,这压榨力度简直了。不过图书翻译的好处在于有时候可以署名,如果运气好碰到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作品,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另外在书籍翻译中,还能学到不少编辑、排版的知识,这也是翻译其他材料很难学到的。因此,在翻译高价稿件的同时尝试一些图书翻译也是可行的。


语翼Woordee人工翻译


作为一名从业 7 年的翻译,基本上听到图书翻译我都直接 decline

原因有二:

(1)要求很高的同时单价很低,60 -- 100 的单价占绝大多数,单位时间效益很差;

(2)支付稿费的周期很长,2 --3个月甚至半年,这一点是无法忍受的。


外文图书行业因此形成恶性循环,翻译质量差、可读性差会拉低销量,雪上加霜;这并不是说翻译过来的作品中就没有优秀的译作,很少很少而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像医学、计算机、医药等专业性很强的书籍,要翻译为地道中文,非得有较扎实的科班背景和专业知识,否则很难理解里面的一些核心内容和机制;而精通计算机或医药的专业人士,即便英语和翻译能力强,很多都不屑做这样的工作,千字120元,算下来一小时收入只有 40元左右(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资料,翻译1000单词,包括审核和定稿过程的话,通常需要 3 小时),对中高级人才而言,这是很低的收入了,是在打他们脸,是对他们知识和技能的侮辱,远远不如做外语家教来钱快,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做这样翻译工作的;而纯粹英语/外语科班出身的,往往有更扎实的语言基础,但是对背景知识这块很欠缺,即便查阅各种词典和工具,大费周章、千辛万苦弄清楚句中每个陌生词汇的意思后,就是不明白整句话在说什么,有种走入迷宫难以进退的茫然感;


要知道,高端英语笔译的单价可以达到 2500字/千字,也就是说每个汉字或者单词平均是2.5元(包括标点符号和数字字符等);而低端的笔译,千字30 --60元的也一样充斥市场;有点像网购商业帝国里面,拼多多和天猫共存的局面,前者卖山寨货,后者基本上卖中高端产品和正品。一分价钱,一分质量,一分保障吧;不同客户、不同消费者、不同翻译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图书行业如果不能慎重对待翻译这件事,外文书籍译本上,将越走越远,慢慢会被消费者和广大读者嫌弃和淘汰。


教育doyen


之前翻译公司招聘的都是千字50-80,好点的100-120,图书翻译价格很低,除非是很牛的人,但是很牛的人除非是热爱翻译或者为了名气,不然他们不愿意去翻译,所以现在的不少书籍翻译的质量很差,而且图书翻译周期太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