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之《坨坨肉》

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

食客之《坨坨肉》

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不会做。

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块肉为快。凉山的彝家人都喜欢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彝家有这样的饮食习俗,大凡有客人到来,主人须让砧板(指宰杀牛、羊、猪等专用的大菜板)沾血,现杀牲畜待客方为好客的表现。最尊贵的客人来临,以打牛(即杀牛不用刀,以斧背击其头部而毙之,故称为“打牛”)待之为最尊敬,杀羊、猪、鸡等顺序逐步次之。在他们的饮食观念中认为,请客人吃饭,用野生动物肉款待,不为请客招待,只属吃便饭。招待贵客时,打牛宰羊的主人须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状有许多瘦肉都分)敬赠客人;杀猪者须以半边猪头赠送客人;杀鸡者就餐时以鸡头敬客(当众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边头等可以带回去,也可由客人转赠他人。

食客之《坨坨肉》

做法

1、将刚宰杀的鸡、猪、羊、牛等鲜肉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 2、往一口大铁锅里备好山泉水,并开始加燃火力; 3、把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倒进锅内凉水中开始煮; 4、鲜肉在锅内凉水中煮开时,再加大火力继续沸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火力开始减慢(煮牛羊肉时间要延长半至一小时左右); 5、后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尽而肉汤清白后两三分钟时,即可捞起坨坨肉放在用竹子编织的簸箕内; 6、在簸箕内趁热就开始给坨坨肉撒上适量精盐,搅拌后待汤水滴尽至肉不冷不热; 7、将坨坨肉分装在盘子内端上桌食用。

食客之《坨坨肉》

制作简便,污染减少,保持鲜肉本身的天然绿色成分,肥而不腻,纯正清香,是一道营养保健丰富的彝族美食佳肴。

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也忘了听猎人的枪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