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正:備課=寫教案?大錯特錯!你真的會備課嗎?

備課是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項預設,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

關於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我是不敢進課堂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於永正老師是怎麼備課的吧。


於永正:備課=寫教案?大錯特錯!你真的會備課嗎?


觀點1:備課不等於寫教案

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寫教案等。

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蒐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

觀點2:隱性備課最重要

我把備課分為隱性和顯性兩部分。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麼,鑽研教材、查閱資料、蒐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了。

第一步:鑽研教材。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

備“朗讀”,一是多讀,用心揣摩課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聽別人朗讀,聽錄音。平時,我特別喜歡聽廣播電臺的小說朗讀、詩歌朗誦,這對提高我的朗讀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鍊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

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佈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鑑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

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努力去做。

此外,隱性備課還包括查閱資料。書到用時方恨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聽了一位歷史老師講課,很感動,問他是什麼時候備課的,這位老師回答說:“備了一輩子。”一個好的教師,隨時隨地都要為備課做準備。

於永正:備課=寫教案?大錯特錯!你真的會備課嗎?

觀點3: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時候,必然“備學生”、“備學法”。上邊說了,課文鑽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隨之有了。即使教師在教學前沒有找到什麼好的教學方法,只要朗讀好了,讀出文章的妙處和味道來了,也能把課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有人請教一位臺灣的教授怎樣教語文,該教授說:“跟我讀。”這話真是說到根本上了。

觀點4:教案一定要寫

隱形實際上並不隱形,它指的是在寫教案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其中包括無形的思考。但我認為,備課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顯性備課。

所謂顯性備課指的是寫教案。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於形式。我所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於“作戰計劃”。

教學目標要記,過程要記,關鍵詞語的處理及體會要記,老師要講的重要的話要記;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要求學生寫的片斷、造的句子,我先寫一寫,造一造;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寫下來。我以前書寫較工整,為的是校長檢查能得到好評。現在寫得較隨意,底線是自己必須能看懂。有些課文考慮得比較周密,我只寫個大體教學過程。對已經教過數次的課文,我只寫新的體會、新的處理方法。

總之,備課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方便教學出發。

寫到這裡,關於備課的話題似乎可以畫個句號了。但意猶未盡,我就寫“教後記”(即寫所謂的“反思”)說幾句話:“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