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兰田机场的来历——让我来给你讲一讲这段心酸的历史

泸州云龙国际机场建成,让泸州人有了更好的出行方式,国际航班的开通,以后我们出门旅游选择性将更大,国家的富强表现在地方的发展上面,这一点值得我们泸州人去点赞和自豪。

泸州老兰田机场的来历——让我来给你讲一讲这段心酸的历史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那个曾经的泸州兰田机场,它是国民党时期的产物,也一度用作军用机场,解放后归于新中国人民手中,继续作为军用的同时也承载了民用的任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泸州今年云龙国际机场的建成,兰田民用机场已将进入历史,但是有些过往我们不应该忘记,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老兰田机场解放前建设的情况和故事,相信泸州和外地的朋友听后一定会感慨万千。

1935年,中国航空公司准备开辟由重庆到泸州和由成都到泸州的新航线,因泸州无机场而未成事实。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愿意帮助中国修建泸州兰田飞机场,当时的四川省政府民政厅于1 9 4 4年多次发出命令、函、电,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直至1 945年2月才进入具体筹备阶段,3月1 7日开工,6月1日竣工,整个工程前后仅用四个月时间,进展甚为迅速,这是泸州修建工程中少有的。兰田机场的建成,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无数血汗,泸州人民将永志不忘。

修建泸州兰田机场,当时称为特种工程,指派四川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负责行政工作。机场施工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四十三工程处负责。派美国工程师詹士禀及米而士少校作为工程技术指导,肯纳逊任顾问兼工程师。唐文弟为工程委员会代理总工程师,陶述曾为副总工程师,专员刘幼辅兼任工程管理处处长,李劲夫任副处长。下设民工管理处,文舍竹任处长。工程处由梁绰余任处长,征地委员会由泸县县长李劲夫兼主任,李琴鹤任副主任。

参加修建机场的有泸县、隆昌、富顺、江津、合江、荣昌、叙永七个县(那时候还属于泸州辖管)。各县设民工总队长。七个总队长分别由泸县李劲夫、隆昌杨思慈、荣昌廖齐群、富顺张孟才、江津肖烈、合江徐兢成、叙水庹贡庭充任。总队长下设宣传队,设队长、指导员等。机场整个工程分为九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设主任一人,监工员五至八人,工区下设若干大队、中队、分队。由各区长兼大队长,各乡镇长兼中队长,各乡镇保长任分队长。并制定了民工日报发到各总队,由各大队逐日填报,然后交监工员核实清点,再由各管理科室汇报。机场工地中心还修有一个督工台,以监视整个工地的工作情况。

机场工程量之大,为当时泸州历来罕见。其中土方90万立方米,铺砌石方13.78万立方米。南、北平行推机道的路面宽均为13米,北平行推机道长400米,南平行推机道长1800百米,还有直通长江的排水沟长400米,深6米。停机圈、机堡15个。装卸停机坪宽度原计划为104米,后改为47米。工程处原定每五天收方一次,但实际是五天一估方,十天一验方。还调拨了汽车240辆作为运输工具。由于美国工程师詹士禀擅自修改跑道修建计划,把原计划用大卵石铺底改用小卵石,也未进行灌浆处理,厚度不够,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机场的质量。后来飞机降落时,跑道曾出现裂缝。

机场全部工程共征地1800百亩。地价费用为4500万元。每亩地的价格是:坝田6万元,冲田58000元,塝田53000元,山田48000元,坝土48000元,山土24000元。青苗费和房屋搬迁费为600万元,其中草房每间2000元,瓦房每间5000元。果树搬迁费为桂元每株500元,柑橘每株200元。坟墓搬迁费每座2000元。民工管理费为机场总工价的.5%.修建机场的费用全部由美方负担,先由国民党政府作出预算垫拨,再由美国驻场工程师签字认可,再转送美方结帐拨给国民党政府。

兰田机场的修建,原计划动员泸县、富顺、隆昌三县民工46000名,后增加江津、合江、荣昌、叙永四县民工4万人。实际动用了75200名民工。其中泸县15000名,隆昌10000名,富顺9700百人,江津19000人,荣昌6000人,合江8500人,叙永6500人。

按照机场工程管理处规定,民工工作时间每天为8小时,但实际上强迫民工加班加点,,大大超过规定时间。并不准演戏,不放电影。民工只给伙食不给工钱,每个工每天给伙食两升米,从一升二合作主食,八合作为副食。但是工程处各级机构中虚报冒领现象严重,各县都报称所到民工数有超额。如泸县报称有15000人,但实际上不足1300人。在民工点名时,常发现甲县民工中夹插乙县冒充的民工。这些虚报冒领所得,均被工地管理人员私分掉。伙食以劣充好,克扣民工食粮,民工生活苦不堪言,吃的是碛米,,霉烂米,米内掺沙,粥内掺糠,陈腐烂菜屡见不鲜。即使这样的饭菜也不给足数,,民工忍饥饿,浑身软弱无力,疲惫不堪,无力工作。民工住房,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当时正值盛夏,赤日炎炎,酷暑难当,工棚都是搭在河边潮湿的地上,且多用朽木烂草搭成,晴不遮阴,雨不避水,工棚又矮又小,人多地窄。厕所也是临时搭成,遍地都是污水粪便,蚊蝇大量繁殖。

民工每天汗流浃背,,又无洗浴条件,夜晚蚊叮虫咬,不能安然入睡,使得疟疾,、瘟疫、疥疮等疾病流行,。民工病倒不计其数。据泸县当年3月25日统计:“第二十六大队有民工八百零六人,病工就有82人”。机场本有医疗站,但由于医务人员少,药品、物资短缺,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不少身体十分健壮的人,也难以抗御,因病含恨离开人世。

据刘幼辅工地日记记载:“时疫流行,人民死者日有数人”。一些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的民工,冒险逃亡。3月22日因疾病逃亡者即达一百八十六人。美国工程师詹士禀骄横跋扈,为建造自己的住房,强迫泸县民工搬迁工棚,并向泸县县长李劲夫施加压力,扬言若四月四日下午一时前不搬完,则放火焚烧工棚,泸县民工不得不忍气吞声冒雨搬迁。

1945年6月1日,兰田工程管理处在新建成的机场上召开竣工大会。正值大会进行到工程处处长梁绰余讲话时,有五架美国飞机从昆明飞来,争先恐后。强行降落。后由2·93744(47)号飞机首先降落。随机记者、考察人员以及全场民工大声欢呼,会场一片混乱。 其余三架飞机在空中盘旋后飞去。这是兰田机场建成后降落的第一架飞机。

朋友听完后,你是否觉得新旧社会的不同,特别说明一下,泸州现在多数人写兰田机场是写蓝田机场,不过笔者翻阅资料,老泸州人多数还是说兰田哦。现在据说又留作军用了,看来它的价值还会继续,也多了一份泸州人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