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陈罗彬


超级油轮ULCC(排水量在30万吨的油轮英语缩写,VLCC是20万吨级别的)长滴就是这个样子,82万排水量吨的那条油轮是‘董浩云’的。

从船舶设计与建造来说,油轮属于低档次船舶,它的各方面技术难度仅比“散装货轮”高一些,远不及LNG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和冷藏集装箱船!理论上来说可以设计建造LNG船的国家只要有超大的船坞(船台)都能建造,世界造船业的强国、大国对它都不存在技术难点。

ULCC油轮本身来说技术等级并不很复杂,说的简单直观一些就是:在甲板下面有多个受支撑的巨型储油罐,通过管道与外界相通便于和油田、目的地储油库的输油管相连,这样就可以进油和排油…动力系统采用蒸汽轮机推进,当然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目前使用大型低速柴油机。除了储油罐焊接和管道属较高压需要高一点加工技术外,其它方面设计与建造和普通散货轮差别不大,而且整艘船的利润也不高,这也正是ULCC除了超大之外技术水平不高所致,比它排水量低数倍的LNG船价值要比它高很多!

“伊丽莎白·女王级”常规航空母舰的一个建造模块,可以见到密集的强化水密隔断和甲板层数,比“女王级”大4万吨排水量的美军“福特级”舱结构和甲板层数还要更复杂一些。

航空母舰可以说是现代船舶制造行业最复杂的船舶,也是制造标准最高等级的船舶,从最基础的材料和焊接开始就要求钢板和球扁钢抗冲击性能是最高的,否则20甚至30吨重的舰载机较高速起降根本不承受不了!对于材料的焊接要求误差在0.00㎜等级,“累积误差”降到最低!只有这样当航母下水“应力释放”完毕后的栖装工作才能快速进行,使航母早日试航并且服役,如果“累积误差”很大会直接影响到航母舾装的其他设备安装,因为图纸上的安装位置尺寸变化太大……严重时舰体需要重新进入干坞当中进行返工。所以,航母的建造材料性能和焊接标准要远远高于任何民用船舶。

排水量10万吨的航母必定是核动力航母,使用核反应堆带动蒸汽轮机产生电力进行推进。军用反应堆的设计标准、制造标准肯定是最高等级的,一旦涉及到核能它的安全等级也是最高的!目前为止可以制造军用反应堆的国家在5~6个,印度在外国的技术援助下也能制造(英迪拉·甘地原子能中心),这说明军用反应堆是比民用反应堆更加高级的技术(军用反应堆通常情况下燃料棒可以使用50年之久,远比民用堆设计复杂)是想相同功率的反应堆民用的起码占地面积要在2000平米(主体)而军用堆不足200平米,把那么复杂的核装置布置在这样小的地方完全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想做到谈何容易?
航母核反应堆的芯部,里面包裹着燃烧棒和控制棒

,外面还有一层厚钢板的压力安全壳。


通过上面对航母使用钢材、焊接,军用反应堆的粗浅介绍就可以清楚的明白,航母建造的高等级性和复杂性,这还未包括:航母需要的雷达、其他电子设备,还有更重要的舰载机,只能制造航母主体没有舰载机也是没有战斗力的……而所谓82万吨ULCC油轮仅是一般性的船舶,设计要求和建造标准远不及航母!所以,日本可以造油轮建造10万吨的航母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


皇家橡树1972


日本不具备这个能力,结论先在开头敲死了。第一个问题:民船和军舰是两回事,题目里面那个“82万吨巨舰”的阐述本身就不正确,82万吨那艘是油轮而不是“舰”,油轮不等同于航空母舰。第二个问题:二战航空母舰不等于现代航空母舰,虽然都叫航空母舰,但是存在非常大的技术代差,现代航空母舰的关键性技术都是二战结束后才出现的。

如果说现代航母是iPhoneX,那么二战航母顶多就是个能玩贪吃的单色屏诺基亚,随着两个都叫“手机”。

先说下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针对日本,只是单纯阐述航空母舰和油轮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油轮强调的是商业性和经济型,而航空母舰强调的是进攻能力和防护能力,所以这二者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1.航空母舰相比于油轮首先在结构和防护设计方面就有极端高的要求。就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为例,该舰纵向拥有10道水密舱壁,横向拥有23道水密舱壁,全舰划分成2000多个舱室,全舰重点位置敷设装甲以保证受到打击后的生存能力。而油轮不仅不需要不考虑抗武器打击能力,反而为了经济性在结构设计上没有多余的累赘。

2.其次航空母舰所使用的材料规格也比油轮高的多,普通民船的材料一般屈服强度只要200-300MPa满足要求,而航空母舰所使用的钢材与核潜艇差不多,YH-100合金钢屈服强度达到690MPa。而且随着材料强度的提升,成型和焊接的难度也不再一个水平上。

3.油轮还是因为经济性问题航速普遍不高,一般15-16节。而航空母舰航速普遍在30节以上,考虑到阻力与速度的正比关系,航空母舰在动力上要远远高于普通民船。尼米兹总动力达到26万马力,而普通民船只有7-8万马力,只相当于一艘驱逐舰的吨位。

4.航空母舰除了基本的动力系统之外还有相控雷达、火控雷达、武器、航空管制、情报、损管等等子系统,这些都是油轮没有的系统。而且全舰由于电子系统和电路管线数量非常庞大,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相互的电磁干扰问题。

所以,油轮和航空母舰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油轮不等于航空母舰。而且油轮也不具备改造成现代航空母舰的能力,最多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临时起降一两次。

第二个问题,日本不具备造10万吨航空母舰的能力。我先说个问题,我知道有人会把二战日本航母拿出来当论点,但是很遗憾,那种航空母舰放在现代活不过1集电视剧的时间。二战舰载机都是活塞螺旋桨飞机,在重量上普遍不超过3吨。这些飞机起飞根本不需要弹射器辅助,而且降落时对甲板的冲击比较小,这种航母甚至把商船铺上甲板都可以满足螺旋桨飞机起降。而现代航母的喷气式舰载机动辄20吨以上,高温高速尾焰还需要专门的冷却扰流板进行导向。而且这个重量级别的舰载机在着舰时对甲板的冲击作用非常强,这不是二战那些木甲板航母能够承受的了的。

下图就是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甲板上一条条的就是木甲板

现代航母三大关键性技术:弹射器、光学助降系统、斜角甲板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由英国人提出的,这是二战航母根本不具备的。所以虽然都叫航空母舰,但是二战航母不等于现代航母。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算,德国在二战末期就服役了喷气机,而中国在50年代才发展出喷气机,所以现在德国空军比中国空军要强、德国在二战就有装甲集群,而中国在50年代坦克才开始起步,所以现在德国陆军比中国陆军强大。

其实对日本来说,建造船壳根本不是问题,凭借日本那些造船厂,只要给图纸给材料给工艺那么妥妥的给你搞出来,再怎么说日本也是造船大国和工业强国,这个必须要承认。

但是,10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可不仅仅是船壳,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蒸汽弹射器,现代蒸汽弹射器技术只有美国完全掌握,包括蒸汽弹射器的发明国英国也只是有技术储备而已。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地气缸,首先在加工上怎么铸造?每节气缸铸造完成后怎么连接成一条100米长的完整气缸?怎么保证直线度和气密性?

这些方面日本根本没有设计经验和参考依据。

还有动力系统,如果你说用二战时候几十个锅炉带动蒸汽轮机那你就忽略。但是10万吨级的航母目前都是用核动力才,毫不客气的说船用核动力技术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都是垃圾。而日本在船用核动力方面的经验基本为零。下图是企业号的反应堆

再就是舰载机,凭日本的航空工业,这个自研发舰载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服役的战斗机除了洛马帮他搞得山寨F16之外,其他都是进口美国的。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不是二战那个能研发零式的日本了,由于战后限制和关键性技术脱节,现在的日本航空工业实际还不如中国。像小涵道涡扇发动机,这项技术除了五常之外其他国家连入门的水平都不够格。航电、飞控更不用说了,有个误区要说一下,能生产好的电视屏幕好的摄像头不代表能生产好的飞控和航电,不等于能生产好的雷达。

最后说一个问题,就是经验。很多人喜欢拿“日本只是受到限制而已,如果解除限制分分钟造航母”这种言论来说事。但是反过来想想,一个长期被禁锢的人还有能力造出什么大风浪?超过60年没有大型航母设计建造经验的国家,你告诉我他分分钟造出来?这是硬伤,就跟你学了点英语,突然停了好几年,你觉得你当年学的还能剩下多少?永远记住一句话:任何技术和经验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不是凭空就得来的。现代大型航母技术在日本那里就是几乎就是零!下图是美国中途岛级航母的三次蜕变,从1945年到1970年历经了三次现代化改造

所以,不要整天“分分钟”、“一夜间”、“秒杀”、“只是受到限制”,如果真对军事感兴趣可以多去论坛逛逛,可以多买点杂志好好了解下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和各国军事的长短处。当然了,对日本的提防之心不可以没有。


雏菊西瓜Peterpan


日本住友重机械工业在上世纪的70年代曾经建造过一艘“海上巨人”号油轮,该船也就是后来的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其承载重量在经过扩充之后达到82万吨,而船体长度也增加到接近460米,型宽接近69米,这些数据远超现在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福特级航母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发展,其重工业也因为有美国的需求而逐渐完善,因此日本的造船工业是非常发达的,技术也堪称世界一流。不过一般的船舶工业和军舰工业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军舰的设计指标明显高于民用船,所以日本只是有基础的船舶工业实力,但这不代表日本就能建造真正的10万吨级航母。10万吨航空母舰的设计要求太高了,目前只有美国拥有此类舰型。

这里讲的大型航母,区别于二战时的航空母舰。因为那个时候航母建造技术简单,舰载机也很简单,日本在二战期间是拥有可以和美国军队争雄的航空母舰编队的,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日本不会造。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航母的概念实际上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日本或许会造以前那种航空母舰,但是肯定造不了美国现在用的这种。大航母的建造,需要的资源很多,当初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造船厂的负责人就感叹过——大航空母舰瓦良格号造不完了,因为所需要的一切资源,特别是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瓦良格号后来还是造完了,因为中国从乌克兰手里买下了她,并且将之续造完工。那么如果瓦良格号在日本手里,日本能造完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明确的答案。日本确实有造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能力,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两万吨级的舰型,和真正的航母相比,还是有差距。技术上的约束,再加上美国的约束,日本是造不出10万吨级航空母舰的。


白虎堂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82万吨巨舰到底是什么。

1981年,由日本企业改建的“海上巨人”号下水,据称其满载排水量可超82万吨,是世界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大吨位的油轮。这艘巨型油轮的建造过程实属不易,但想把它和航空母舰划上等号却是天方夜谭。从船体结构到设计到所用材料再到动力系统,航空母舰的要求和侧重点跟油轮这种民船的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且油轮根本不会装备航母所需的相控雷达、武器等子系统。说白了,油轮能做到载重大、舒适性好、安全经济就可以了。

或许有些人会说,日本二战时期就有航母,现在不造只是受到限制,真到了需要的时候分分钟可以造一艘航空母舰出来。但是,不光油轮和航母不一样,二战时期的航母和现代航母也不一样。从航母本身来说,二战时期的航母吨位相对较小(最大满载排水量也才7万多吨),航速慢,抗打击能力差,舰载武器更是较为落后的高炮。此外,在决定航母战力的舰载机上,二战时期航母舰载机都是螺旋桨飞机,起落对航母的硬件要求都很低,连弹射器都不用。

再说航母建造不是有技术就可以的,它牵涉的相关部门和产业高达数百个。不否认,日本在航母建造方面确实有一定积累,但这点儿积累还不足以转化成十万吨级航母的能力。


军机图


现在的日本仍然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综合国力及GDP仅随美国身后,二战都能造出数目可观的航母,放在现在造十万吨的航母是轻车路熟,虽然建造航母需几百个行业鼎力支持,这都不是问题,早先的航母图纸存挡至今,美国也没消毁,这就有了根本,一旦美国默许,图纸稍加改动增添技术含量高新材料不用多长时间就能造出十万吨的航母,毕竟日本的造船业相当发达,技术含量高,又采用超前的合成材料,而且又有门类齐全的跨国集团,用日本科学家的话说:航母算什么?日本用六个月的时间就能造出原子弹。迫于美国缚住了日本手脚和国际条约的制约,日本只能低头夹尾巴,一旦美国解禁,日本不费吹灰之力造出航母和原子弹,日本就要报仇,以双倍的原子弹轰炸美国本土,美国一想到可怕的后果,牢牢地扼住日本的命脉,利用日本但决不放纵日本。


砚田剑影


张召忠将军曾说过:“日本造航母分分钟”。这个观点值得推敲,因为造航母真的有那么容易的话,福特号还会花费40多亿美元用于先期预研、100多亿美元用于建造工程吗?谁听说过油轮有这么贵的吗?(日本建造的82万吨大船只能是油轮或者别的民用船,绝对不是题主说的巨舰)

英国也是一个造船业大国,各项造船的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每年下水的油轮都数不清有多少艘!但它造一艘航母同样十分艰难。已经建成的航母下水后发现了一大堆毛病,光是技术原因引起的故障就让英国人承受不起了,这足以说明建造一艘航母的工程,不是一堆油轮能相比的。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造价50亿英镑,这笔钱足够制造一大堆油轮了!光从油轮和航母的造价上就能看出来,它两个绝对不是一回事。换言之,能批量生产民用船只的日本并不一定能生产航母。

日本造船业确实不可小觑,20年前日本造船产值占到全球的45%以上,横滨港也在此时成为全球最大港口,这是日本经济全球崛起的代表。但是时至今日出现了让人意外的变化。新加坡代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海港,中韩两国也几乎瓜分了日本的造船业份额。

中国依赖廉价劳动力抢夺低端造船业市场,目前占到全球造船业的23%以上;韩国依靠高端造船业新兴优势抢夺日本造船业份额,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43%以上,可怜的日本仅剩下10%都不到的份额。(2016年的数据)

很多日本的知名造船企业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遇,就连日本国内的船运企业也开始向中韩下单购买船只了,日本著名的三菱、三井等造船企业纷纷转向其他行业来消化生产力。三菱依仗在政府的关系牢牢抱住了军工订单的大腿艰难度日,三井也分到了秋月级驱逐舰的订单才勉强存活至今。

而一些拿不到军方订单的船企只能依靠天然气罐、桥梁设施甚至是铁路设施的生产和维修工作度日,毫不客气的说,日本造船业人才和设备的流失相比解体后的苏联有过之无不及。既然俄罗斯造不了航母,日本也理所应当造不出来。

再加上日本近几年经济低迷,社会生产力萎缩,与航母有关的各行各业都在萧条。这样的国家真的还能生产航母吗?张将军说它能也是从视觉感官上得出的结论,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把日本当做科技先进、造船业强大的海上民族,想当然的认为它有能力生产航母,这明显是不太严谨的结论。


利刃军事


82万吨巨舰,指的应该是海上巨人号,它是全球船运历史上制造的最大吨位油轮,先是于1979年由一名希腊船东出资,在日本住友重工建造,当时设计是44万载重吨,后因船东财困,拒绝接收,其后转售于香港船东董浩云。为达成做全球最大油轮船东的愿望,董浩云将该油轮转交日本钢铁改建,将船舶加长至可载重56.5万吨,并于1981年下水,当年在国际海运界掀起热话。

不过造油轮与造军舰是两码事,要不中国早就能造30万吨的民船,为啥第一艘航母还要由瓦良格号改造,要知道,瓦良格号才五六万吨,离30万吨差的不是一点点。民船可能要求吨位大,载重大,舒适性好就可以了,但军舰必须严格按照国军际来设计建造,要求能在恶劣环境下作战,要求航速快,抗打击能力强。对于航母而言,仅一个飞行甲板用钢就不是一般国家能解决的。大家千万别说日本钢铁生产多么厉害,近期日本钢制所造假事件已经说明问题。不仅仅是钢的问题,还有舰载机的问题,日本到现在也没有能力研制出舰载机,它的所谓的准航母,只能起降直升机,即使改装,要想起降战斗机,也只能购买美国的F-35B。

除了技术原因外,政治环境也是一方面,战后日本宪法是不允许日本拥有军队的,所以才有了自卫队之说。发展自卫性的装备,美国可能挣只眼闭只眼,但要发展进攻性武器,像弹道导弹、航母之类的,美国肯定会限制它。日本如今发展的准航母也只能取名直升机护卫舰,要想发展航母,美国肯定不会答应。


独爱微影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造的82万吨的船舶是一艘油轮,叫做海上巨人号,但是他不是军舰。军舰和和油轮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油轮的82万吨也不是说船舶的排水量就有那么多,而是在满载石油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图为航母的内部构造图,航母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具有很好的抗沉性。


军舰和油轮不同,油轮只需要有较大的储备油料的空间就足够了,因此船舶不需要设计出复杂的隔舱结构,也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制造,更不需要进行消磁处理,甚至别看他大,他的抗沉性还不如一艘小军舰呢,一般一枚反舰导弹就能击沉一艘巨大的油轮。油轮作为一种民用船舶,他的结构相对简单,且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所以建造成本也低,吨成本低就可以做的很大。

油轮的内部构造就要简单多了,他强调的是充足的内部空间,因此抗沉性很差,结构和军舰完全不同。


但是军舰不同,军舰有复杂的隔舱结构,有复杂的功能分区,有适应战场的特殊设计,比如三防设计,全封闭设计,有复杂的管路系统,且军舰上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有大量的武器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采取集中或者分布式的方式布置在军舰狭小的空间内。军舰对于抗沉性有很大的要求,一般来说几枚反舰导弹还是扛得住的。

航母上除了舰体外,内部还布置了复杂的管路和动力设备,功能区划非常复杂。


另外来说,作为航母而言,其结构又是军舰之中最为复杂的,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上面还需要建设复杂的航空操作和管制系统,需要搭载的舰载机,需要先进的蒸汽轮机系统,需要特殊的建造材料,吨成本高,而且技术门槛高,不但涉及军舰的研发,还要涉及到舰载机的研发和使用,航母作为一个作战系统,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和战术战法研究,各方面成本都很大。

图为航母船底的构造,可见一个简单的船底都包含有大量的隔舱和分段,一个水密舱进水根本毫无影响。


对于日本而言,其从二战之后被限制发展军备,因此在航母领域长期缺乏技术储备,而且也产生了技术断层,比如日本就没有国产的舰载机,也没有国产的大型蒸汽轮机,甚至连日本国产的燃气轮机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当然很难重新取得航母的建造能力了。


海事先锋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日本在四十年前确实建造了承载重量为82万吨的“海上巨人”号油船,但以日本现在的实力,确实造不了10万吨的航空母舰,原因如下。

一、相对油轮,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的建造牵扯的行业十分广泛,以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为例,该船在建造的时候,苏联用了上千行业,数万家企业来参与建造。而日本即便拥有相当强的造船实力,但也是搞不定的,因为有很多行业日本是不行的。例如日本没有大型水面舰艇雷达的制造经验。

日本的秋月级驱逐舰装备的是日本自主研制的FCS-3A相控阵雷达系统,该系统相对于052D的346A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T/R 模组严重不够,所以无论是探测距离还是跟踪数量上,都不是346A的对手。

相对于航空工业的落后,中国的雷达电子方面可是比美国还激进的。举个例子,80年代宙斯盾系统还是基于尤尼瓦克(一个早不知道死哪儿去了的扑街电脑公司)的小型机做中心节点,各个终端完全无计算能力的架构的时候,我们直接就上CTOS(Commercial-off-the-shelf 翻译为“商用现成品或技术”或者“商用货架产品”)的方案了,早期的指控平台都用8086或者80286的单板机构建,比美国人正式走这个路线还早了十年左右。之后90年代上马AESA雷达,也是在世界上算领先潮流的。

二、航空母舰设计就是一个大学问

其实甭说日本了,就连我们都还在探索。不说别的,就说甲板布局的问题,为什么福特级航空母舰它的舰载机效率比尼米兹级提高了40%,除了应用电磁弹射技术外,它还优化了甲板布局,美国福特级之所以把舰岛向后移,就是为了飞机的起降效率。

三、政策原因

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日本是战败国,作为战胜国的美帝是不可能让日本拥有十万吨级别的航空母舰。


诸葛小兵兵


82万吨巨舰,相信指的应该是海上巨人号商船,作为全球船运史上制造的最大吨位油轮,于1981年在日本造船厂下水,按照其吨位和长宽比之美国的超级航母“福特级”都要更大。

但即使如此,要将建造商船和10万吨航母联系起来,也不恰当。毕竟这两者之间完全是两码事,如我国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很早之前就能建造30万吨的商船,但第一艘航母却是由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

军舰建造需要满足众多严格的标准,如恶劣的海况、抗打击、航速快等等。特别如航母,涉及的技术项目更是多不胜数,仅特种钢一项,就能难倒全球很多国家。

虽然日本国内有许多的军事专家以及媒体,经常将二战时与美国比拼航母一事,拿出来吹嘘,表示日本已经积累了众多的航母建造、使用经验,只要国际对其解禁,日本就能迅速建造出大型攻击航母。

但真实情况是,二战前后这段时间的航母与现代航母之间,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如现代航母的基本特征:大斜角甲板,蒸/电弹射器,透镜导降系统等装备,都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缺乏这方面的积累,不论是设计建造人员还是使用人员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