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改革从未停步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在中国A股市场中,退市一直是个“老大难”。

由于涉及利益主体众多,每每有上市公司到了退市关口,都遭遇重重阻力。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104家公司退市,其中56家为强制退市。

事实上,近些年来,监管层也意识到退市率偏低、退市难的问题,频频出拳优化A股退市制度。

2012年,两市交易所对退市制度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完善;2014年10月份,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份,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ST博元成为“强制退市第一股”;2018年7月2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2018年11月16日晚间,沪深交易所便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落地,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制度”。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制度不断升级以及退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退市第一股”越来越多,说明监管部门正在对市场深恶痛绝的各类重大违法、市场乱象“亮剑”。

2016年,*ST博元成为因重大信披违法退市第一股。2017年,欣泰电气成为因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特别是今年,*ST烯碳成为盈利情况下非标意见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因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也进入了终止上市程序,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再到长生生物,成为涉及公众安全退市第一股已“板上钉钉”。至此,2018年已有*ST昆机等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弘股份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ST长生、金亚科技等4家公司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力度罕见。

“退市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证券法修改完善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推进,退市制度未来也将继续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退市制度没有“史上最严”,而是将持续升级。

业内有分析认为,监管层对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明确表态,是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A股退市制度进入全覆盖的新阶段,包括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也就是强制退市。被动退市中又涵盖了涉及财务不达标的强制退市,以及涉及重大违法的强制退市。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随着本次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注册制逐渐被提上日程,整体A股退市不畅的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市场化退市将成为一种常态。

而且,结合现在正在准备推出的科创板也在进行注册制的改革,相信在注册制的改革中,对退市制度的安排将会比目前的主板、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有进一步的完善。因为注册制条件下没有审核这一环节,客观上会对上市公司市场化的定价和发行有更多要求,同样,市场化退市也会提得更高。

总体上来看,经过2012年、2014年和2018年的“大手术”,资本市场已基本建立了多元化、市场化的退市指标体系和严格、稳定的退市实施机制,市场参与主体对退市制度的理解和共识也得到很大提升。“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已形成。

在退市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

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我们的主动退市少,强制摘牌多。数据显示,美国交易制度相对完善。纽约证券交易所年均退市率为6%,其中,约50%是主动退市;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为8%,其中,主动退市率占近三分之二。因此,有分析认为,监管层在加大对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长期亏损、“僵尸企业”等符合退市财务指标企业的退市执行力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当前,完善退市制度,同时要完善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以及完善投资者赔偿制度。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造成了投资者的重大损失,如何进行索赔、如何进行赔偿,是当前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会更加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