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第一讲明理晓变

堆肥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第一讲明理晓变

持续更新


在这里谈一下堆肥的历史,原理及其意义。先说一下,我这个内容比较险隘,局限在果园相关的内容。感谢你的关注。

堆肥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改变生活方式(狩猎和采集)转为种植和饲养,开始城镇似的定居生活。6000年前的闪族人在房屋后挖槽放置废物,并被用于农田。在早期的文明起源于中国、南美、印度等地区开始使用农业废物,堆积后用作肥料。据说早在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经开始使用有机肥料。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使用畜粪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肥料。西汉的《汜胜之书》提到“凡耕之本,在于趋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货。”元代《农书》:粪屋之中,凿为深池,筑以砖壁,勿使渗漏,凡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秕,断蒿落叶,积而焚之,沃以粪汁,积之即久,不觉甚多,凡欲播种,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又撒以壅之,何患收成不倍厚也哉。

堆肥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也是先人智慧的体现。那时候实用的堆肥原材料有动物的粪便,植物的残秸,动物骨骼,果实,河泥,草木灰,,谷壳,残枝落叶等,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原料。

堆肥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第一讲明理晓变

堆肥的原理

堆肥技术是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堆肥过程的实质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固体发酵的过程,堆肥技术的实质则是创造一个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堆肥系统有三种分类方法。按需氧程度分,有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按温度分,有中温堆肥和高温堆肥;按技术分,有露天堆肥和机械密封堆肥。习惯上都按好氧堆肥与厌氧堆肥区分。

现代化堆肥工艺基本上都是好氧堆肥,这是因为好氧堆肥具有温度高、基质分解比较彻底、堆制周期短、异味小、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处理等优点。厌氧堆肥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完成分解反应,空气与堆肥相隔绝,温度低,工艺比较简单,产品中氮保存量比较多,但堆制周期过长、异味浓烈、产品中含有分解不充分的杂质。

堆肥的整个腐解过程,是一系列微生物活动的复杂过程,包括堆制材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堆腐初期以矿质化为主,后期则为腐殖化占优势。这种过程的快慢和方向,受堆肥材料的组成和含有各种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所左右。

堆肥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第一讲明理晓变

好氧高温堆肥

一般情况下,利用堆肥温度变化来作为堆肥过程(阶段)的评价指标。一个完整的堆肥过程由四个堆肥阶段组成。这种过程一直进行到稳定的腐殖物质形成为止。从高温堆肥的堆温变化大体可以反映出微生物活动概况。

1)发热阶段 堆制初期,堆温上升到50℃左右称发热阶段。堆内温度在25~40℃范围内适合于一些中温性的微生物活动,它们能先利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而迅速繁殖,继而分解蛋白质和部分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同时释放出NH3、CO2和热量。

2)高温阶段 堆制2~3天后,堆温升到50~60℃,称为高温阶段。此时出现大量好热性的微生物,它们除对尚存的易分解有机物继续分解外,主要是分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与此同时进行腐殖化过程。本阶段后期,有机物分解强度渐弱,高温维持一定时期后开始下降。

3)降温阶段 在高温过后,堆温逐渐下降到50℃以下,称为降温阶段。此时,堆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高温阶段多,一些好热性和耐热性微生物种类,在降温过程中仍然维持着活动。在这个阶段里,堆内可分解的有机物料锐减,腐殖化作用占绝对优势。

4)腐熟保肥阶段 此时堆内物质的C/N比已逐步减小,腐殖质累积量明显增加。但分解腐殖质等有机物的放线菌数量和比例也有所增加。在堆表层,常形成真菌菌丝体为主所构成的白毛。此时如不采取保肥措施,会导致新形成的腐殖质强烈分解,并逸出NH3。而且,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盐,有可能随雨水淋入堆底层进行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损失。所以,堆肥在降温阶段之后,必须将堆积材料堆紧压实,加土覆盖,使其处于嫌气状态。

总之,堆肥的腐熟过程是一个多种微生物交替活动的过程,是微生物对粗有机物进行的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堆肥材料、环境温度、水分、通气、pH值等因子的影响。

堆肥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第一讲明理晓变

果树生产与堆肥

距估计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不超过60%,至少15.2亿吨浪费。

对于多年生果树来说,在当前土壤条件下,提高土壤有机质显得格外重要。大力推广堆肥,不仅有利于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充分利用,而且提高果实品种。实现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