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给孩子玩手机?

恋情圣子


玩手机过渡,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

1、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首先,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孩子的眼睛,这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懂。而这些危害对孩子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原因在于:生长发育对于年龄段的敏感度、损害一旦形成的不可逆性、和坏习惯对人伤害的长期性。从小患有近视眼的人都知道:青春期以后,眼睛只要不过度疲劳,眼镜度数就基本不会加深。而在这之前,即使特别注意保护视力,也遏制不住每年度数的增加。

其次,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孩子的睡眠和身体健康。睡眠对于孩子的身高、智力和免疫力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指标都是孩子健康的基础指标,虽然不能衡量其中的影响大小,但从我们大人自身出发,少睡眠确实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更何况身心尚在发育的孩子呢。

而且,爱玩手机的孩子必然不爱运动,

不爱运动的孩子必然孱弱。一旦从小形成了这样的身体素质,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基本是不可能改变的。而且,生理机能的懈怠会反映到人的精神层面。显而易见的是,懒惰而没有活力的人,无论在就业市场还是婚恋市场,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2、损害社会交往能力今天。

在人类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机器不仅可以模拟人的行为,甚至能模拟人的思维,但是至今还没有取得能够模拟人感情的进展。这样的结果足以说明:人类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通过学习就可以领会和掌握的,而是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感知、体会和揣摩获得。所以,虽然通过手机也可以社交,但从小过多依赖电子设备的孩子社会性普遍偏弱,长大后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也是堪忧的。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准确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同样也无法通过这些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不仅容易在职场中面临困惑和挫折,导致择业困难、沟通能力差、事业发展不顺利;也会在婚恋时遇到麻烦,使得择偶艰难、家庭矛盾多、离婚率高。

3、损害专注度。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非常专注,可是学习的时候却经常走神,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但关注时间短;也有些孩子不太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更加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这种区别体现在学习上,就是注意力和专注度的区别了。这种差异有些来自孩子自身的特质,而有些则是训练出来的。比如手机里内容丰富多样、画面停留短暂、颜色变化多端,孩子的思维也就必须跟着快速转移,容不得更多的停留。而文字多的书籍里,图画少、颜色单一、内容进展缓慢,孩子的思维也就跟着静下来,有了深入思考的时间和余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看电脑和玩电子设备的孩子学习时静不下来,而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原因。

学习不光需要理解力,还需要思考和训练。所以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成绩好,而专注的孩子一定会更胜一筹。

深刻理解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父母还需要明确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管理。

那么,该如何管理与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呢?

1、谁来控制手机的使用?

一些父母控制孩子使用手机不能理直气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东西都是孩子的,孩子有当然的使用权。这种想法在很多时候是合理的,但在手机的问题上必须进行调整。

只有父母强调自己拥有手机的所有权,他的使用必须经过自己的允许,管理时才能更加有底气,效果才会更好。

2、手机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么?

所有电子设备上的程序、软件、系统都是由人开发的,所以必然存在可以循到的思路和规律。让孩子适度接触确实可以开拓思路,但是沉溺于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3、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手机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存在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加以利用的情况。

但是同时需要父母注意的是:且不说老师一般不会鼓励学生使用手机,这种做法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也不公平。所以,对于以这种借口要手机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即使遇到个别必须使用手机的情况,父母在旁陪伴也能解决手机失控的问题。

4、孩子能否自我控制手机的使用?

孩子的自控力不是天生拥有,而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同时,手机的诱惑连成年人都抵御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因此,希望一个手机上瘾的孩子做到自我控制是不现实的。

其实,父母只需要做到控制自己少用手机,和制定规则后拒绝妥协,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而一旦养成按照约定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他的自控力也就得到了提升。也就不存在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

我是雅曼教育,关注一下吧。


雅曼教育



应该不应该让孩子玩智能手机?我想,如果你的智能手机成为孩子的游戏机,那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肯定是弊大于利。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对孩子的视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统计,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近视眼。近视眼的危害有多大,想必很多大人应该比孩子更清楚吧。


其次,孩子经常玩手机,或者玩手机中的游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非常恐怖的。现在腾讯推出一种叫做“王者荣誉”的游戏,很多孩子都深深陷了进去,甚至连一些大人都无法免俗。试想:连大人都没有什么免疫力的手机游戏,孩子自控力那么差,不会上瘾才怪呢!

第三,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我们很多大人,都把手机当成影响夫妻感情的“小三”,一机在手,暗自得瑟;机若离手,魂不守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很多家庭,一部分家长不是与爱人相濡以沫,而是与手机“如胶似漆”,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对手机产生了无限眷恋。

孩子玩手机的危害还有很多,各位如果有更精彩的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觉得我写得有道理,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万世顽石


可以,但是要注意时间上的限制,不能无节制的给孩子玩手机。

家庭是最能提供有效干预的环境,但孩子如果没有父母有力的监督和指引,爷爷奶奶说不能玩手机只是一句空话。还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喜欢玩手机,不是多大的事儿,甚至让孩子自己玩游戏,主动用手机当电子保姆。

手机上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不仅占去了孩子们的大量时间,更严峻的是,长时间的玩手机破坏了孩子的思考力和自控力

奶嘴乐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是一位被称为西方战略巨擘的人,他一生提出过很多新奇的战略名词,其中有一个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译为“奶嘴乐理论”。

这是一个魔性而邪恶的理论:全球化使财富集中在20%的精英手里,为了消解另外80%人口的不满情绪和精力,就给他们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享受娱乐,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奶嘴”包括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和游戏,娱乐新闻、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等等。

游戏能立刻给你反馈,碎片化视频不要求你有耐心,而且有更强的感官刺激。长时间看手机的孩子看惯了动感十足、有强大感官冲击力的画面,对普通的信息刺激会变得迟钝。

这就会导致孩子认真听完30分钟的课,看完一本书,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活动远不如手机的刺激性大,且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注意力、更复杂的脑力活动,孩子自然越来越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做,使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习惯越来越差,最终失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时代在进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不拒绝科技,做会选择的父母。我们在接受科技给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要避免科技给我们孩子带来的伤害。为孩子营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接触合适的内容,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多陪伴自己的孩子


虫虫之家潜能幼教


手机作为通信设备,它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还有强大的聊天设备,视频设备,游戏设备,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很多成年人都是“低头一族”。

大人都很难约束自己,偶尔又会低头刷着手机。小孩子这么小,控制力更差,他们一旦上瘾,肯定更难抽离!身边就有很多小孩子因为玩手机近视的,有因为玩手机成绩差的,有些因为玩手机不愿意上学的。这一个个的例子告诉我们,未成年人玩手机的危害!

要想小孩子不玩手机,大人就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低头族”。平时多和孩子一起到户外运动,在家的时候陪孩子看电视,陪孩子看看动画片,看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