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

容容173411666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好習慣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從幼兒園到小學,自我約束能力差,對外界各種反應都比較敏感,注意力缺乏長久性,要他們認真聽幾分鐘還可以,要他們認真聽上十幾分鍾、半節課還真不容易。調查表明,不少的孩子在低年級學習成績還名列前茅,可到了較高年級,成績就逐步下降。因此,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所以,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

  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按時完成作業。為了讓孩子做到這些,家長要善於挖掘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孩子愛畫畫,家長就可以對孩子說,按時完成了作業畫多少畫都可以。切不可讓孩子邊寫作業邊亂畫,這絕對是不好的習慣。其次,寫字要規範。有的孩子寫字姿勢不正確,寫字不按筆順寫,這些都不是好習慣。數學作業家長最好檢查一下,找出對錯,讓孩子改正過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薄弱環節,在期末複習時,就能幫助孩子有針對性地複習。

  

三點建議

  一般情況下,孩子和家長都是一起回到家裡。而家長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飯,此時孩子可以立即寫作業。回家立即寫作業的好處是白天在學校學習的勁頭還沒有消失,比飯後寫作業頭腦更清楚。當然也要視作業多少而定,如果作業多,就要分幾塊完成,飯前寫一部分飯後再寫一部分。

  陪孩子學習不是眼睛緊緊盯著,其實只要和孩子在一個空間裡就行,父母可以看自己的書籍。如果父母在附近緊盯著,孩子會有依賴性。

  孩子如果不會,家長應及時幫著孩子解決,但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給孩子,而是給孩子打開一扇門,給孩子往前推一推,讓孩子自己向前探索。

提醒:好習慣要堅持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好習慣,關鍵在於瞭解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當孩子做出一些成年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經過這樣的思考,父母就容易瞭解孩子,也就可以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孩子小,不會讀書時家長可以堅持每天給孩子讀一個小故事,讀後讓孩子再講給自己聽,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要求家長讀給自己聽,而不是被動地聽。又比如剛學加減法或乘除法時,容易算錯數或抄錯數,這時候家長不能以一句“馬虎”就敷衍了事,要清楚這是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應及時糾正。

  據相關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而一個成熟習慣的養成則需要90天。好習慣的決心好下,堅持不易,但只要你堅持21天,就能從被動變主動,再堅持90天,就能從主動變自動,這份堅持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在考驗家長能否堅持。

  

養成好習慣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應以鼓勵為主,但是不可鼓勵過分。有關教育專家曾推薦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孩子自覺養成好習慣的興趣——就是代幣制,家長不妨一試。

  一  每天堅持聽故事,或自己堅持讀。加一分。(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二  每天的作業,沒有錯題。加一分。(培養認真的好習慣)

  三  定時總結:分值小,滿足一個小願望,分值大滿足一個大願望。激勵孩子,直到養成一個成熟習慣。(滿足孩子的願望,當然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總之,要幫孩子養成好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堅持,有時候甚至要費盡心機,不斷地尋求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是要知道,好習慣是會使孩子受益終生的,為了孩子,做家長的犧牲一點時間——值。


“一年級”問題連連,最全應對辦法,您掌握了嗎?


1、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反映“心不在焉”!

一年級新生們,最常見的開學問題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了

。小學課堂相比幼兒園,人數多了一倍,小學老師不可能像幼兒園老師那樣一一監督,課堂內容也相對幼兒園單調一些,需要孩子主動投入注意力。所以,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就在這個時候暴露出很大問題!

應對辦法:

小學一年級的課堂,相對還是趣味性比較多,老師會用起伏的語調、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主要分為視覺注意聽覺注意兩類。

針對視覺注意,家長可以和孩子玩“眼球追蹤”遊戲,將一個玩具放在孩子面前1米的距離,然後緩慢移動,要求孩子頭不動身體不動,只有眼球跟著動。需要注意的是,一年級是培養學習習慣關鍵的時期,一定要給孩子獨立的學習空間,一張自己的寫字桌,桌子上不擺放太多花哨的用具,

提供一個干擾最低的學習環境

針對聽覺注意,可以和孩子玩“拍詞語”遊戲,家長念一篇小故事,讓孩子聽到某個詞語時拍手,從短故事開始慢慢進階到長故事,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聽覺注意的指向性,也增加了聽覺注意的維持時間。

2、上課小動作多,影響其他同學!

一年級的課堂,對很多“新小學生”而言是充滿好奇的,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面前的筆盒、鉛筆的筆芯、橡皮擦的圖案、課桌的抽屜、窗戶的窗簾等,經常表現出左看看右盼盼,動來動去,什麼都可以玩起來。

應對辦法:

孩子小動作多,首先要排除是否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觸覺感受敏感,衣服領子稍微高了脖子就不舒服,動來動去;對聲響很敏感很容易被課堂以外的聲音吸引。感統失調的孩子,往往大腦覺醒不夠,要通過小動作來提高大腦覺醒度,所以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小動作。

強調坐姿端正,可以作為小動作多的應急措施。每天在自己的小課桌前,頭頂一個塑料盤子端正坐姿30秒,然後1分鐘,1分30秒,慢慢增加時間要求。切記不要在孩子做小動作時大聲呵斥和打罵,這樣反而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小動作會更加頻繁。

3、字跡太醜,作業經常被要求重做!

上了一年級,突然要寫的字變多了,而很多一年級的老師對字跡要求很嚴格,如果作業字跡潦草,都會要求孩子把這道題甚至這項作業重做。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作業本來不多,但是因為經常要重寫重做,作業時間就變長了。

應對辦法:

字跡不端正,寫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這些大都因為孩子的手部精細控制差,手部力量不夠,握筆不太有力,寫起字來自然飄飄然了。

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控制和手部力量,家長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硬筆臨摹,不僅熟悉了生字,還可以練練筆畫筆順,把字寫好了。但是家長一心想讓孩子臨摹,孩子卻常常哭鬧不配合,於是就會上演“字帖大戰”。家長不妨換個好辦法,買一些虛線畫,讓孩子認真用鉛筆一個一個描實虛線,不能漏掉任何一個點。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賽,增加鍛鍊的趣味性。

在平時生活中,讓孩子洗碗、擰毛巾、洗襪子、洗小褲褲,都可以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控制,和孩子一起做這些家務還增加很多溫馨的親子時光。

4、不聽老師指令,老師說東他做西!

家長們還經常接到一年級班主任這樣的投訴,“你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什麼他就當沒聽見,課堂要求一點不配合”。這類孩子在家可能也表現得不太聽話,經常坐在電視前,家長叫吃飯叫很多次也不理會。

應對辦法:

不聽指令,和孩子的聽覺能力有關,人腦處理聽覺信息,首先通過耳朵接收聲音信息,之後大腦理解信息告訴身體是動手寫字還是動腳走路等。

孩子不聽指令,或者乾脆對大人和老師說得話充耳不聞,很可能是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不夠,聽覺反應較慢,能聽到的信息長度短,

對短的句子能理解,比如“睡覺了”、“吃飯了”能夠聽懂,但是複雜長一些的就很困難,更不要說理解課堂上老師的要求了。

家長可以在家多給孩子佈置“任務”,經常讓孩子幫忙自己拿東西。一開始可以是“請你幫媽媽拿一把頭梳和被子”、慢慢過渡到“請你到書房拿爸爸的鋼筆,到廚房拿一個粉色杯子給媽媽,然後打電話告訴爺爺明天上午11:00到某個地方吃飯”這種複合的任務要求。


多特兒童專注力


他們升小學了,家長要讓他們明白作為小學生,要學會合理的安排事情。每天晚上寫完作業,要記得整理自己的書包,檢查是否有遺忘的課本或文具,鉛筆是否提前削好,畫筆等明天課程要使用的學習文具是否準備的齊全,書包要每天要保持整齊。

提前準備出第二天上學要穿戴的衣服、鞋子避免第二天早晨時間來不及,手忙腳亂。家長每天監督孩子來完成這些事情,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習慣,自覺的去做。

每天覆述在學校學習的內容

家長告訴他們,每天放學回家都要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複述一遍,家長根據他們複述的情況可以瞭解他們上課是否有認真聽講,還可以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及表達力。每天都要堅持,這樣他們知道家長每天都會檢查,上課時自然要好好聽講,堅持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形成習慣,上課集中力自然就好。

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勤開動腦筋

孩子在學習中碰到不會的題目,家長不可將答案直接給他們,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路,引導他們學會分析思考,來解決問題。有些孩子比較懶惰,不動腦筋,總是喜歡享受現成的東西,這和家長平時教育也有關係,家長什麼事情都替他們做好,這樣讓他們養成懶惰,不愛思考的壞毛病。

家長要採取各種方法培養他們形成思考的習慣,可以對他們進行提出問題,讓他們回答,學習思考問題,對他們多進行鼓勵與表揚,帶動他們積極性更努力的去思考問題。

讓孩子學會提問題

在學習中,家長引導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因為只有進行思考了才能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疑問學習,才能找到解開問題的答案。


決勝網


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說關乎孩子的一生,孩子在低年級階段,知識較為簡單,更側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雖然學習習慣不顯山露水,但是在孩子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在孩子學習起步階段,切記不可鬆懈。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終生受益。作為小學教師,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建立合理科學的作息時間。規定每天什麼時間段幹什麼事,區分在校和在家兩種情況。嚴格的作息時間,將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不會浪費一分時間,做事也不會拖拉磨蹭。附表如下:




第二,父母以身作則。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第一老師。孩子很多的學習習慣都是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養成的,父母要自己做好表率。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模仿,良好的習慣也就慢慢養成。希望父母先改正自己,再去嚴格要求孩子。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觀察並發現孩子的興趣是父母的責任,父母要全面瞭解孩子,並根據孩子的學習,制定孩子的興趣方向。孩子一旦熱愛某件事情,會主動做,並且會持之以恆。



第四,要讓孩子在乾淨簡單的環境中學習。孩子在家的學習環境,一定要簡單,不花哨。儘量減少哪些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孩子自然認真快速的完成作業。



第五,多誇讚獎勵孩子。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的好,家長要及時表揚,不要吝嗇你的語言。孩子在得到這些正強化以後,以後發生類似的事情,都會向積極的方面靠近。偶爾的小獎勵,會激勵孩子的良好行為。



第六,建立錯題本,高效學習。為孩子建立錯題本,並根據錯題本展開講解知識點。建立高效的學習效率,使孩子學習事半功倍,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不會疲憊學習。



希望上面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你,歡迎關注私信,樂意為你解答孩子學習問題。


教育界的解惑王


一年級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孩子從幼兒向少年過渡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孩子培養出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1.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晚上一定要讓孩子早睡,因為上了一年級以後,每天的課程很緊張,中午午休的時間很短,基本上沒有睡午覺的時間,所以晚上的休息一定要充足,這樣早晨起床才有飽滿的精力去學習。

2.培養孩子自己整理物品的習慣。 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整理物品,包括鉛筆、橡皮、尺子、書本、繪畫工具等,寫完作業自己檢查有無錯漏,自己把第二天要用的書本文具帶好,自己整理書桌,保持學具的整潔。這個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的。

3.減少玩電子用品的時間,增加閱讀和戶外運動。 看電視,玩手機電腦,這些會佔用孩子大量的時間,而且對孩子的視力也有影響,儘量減少甚至不讓孩子看電視,把這些時間用在閱讀課外書、戶外運動對孩子更有好處。



(1)閱讀可以讓孩子形成語感,增加詞彙量,大量的閱讀可以使孩子的情感豐富,增強孩子理解能力,這對以後的學習是有極大用處的。而且閱讀對寫作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寫作文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多做戶外運動。健康的身體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有了好的身體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儘量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來進行,比如輪滑、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適量的運動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身體協調能力,還可以通過和陌生小朋友的接觸鍛鍊孩子的交際能力。



4.養成自己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需要家長陪同寫作業的,因為有些作業是需要家長讀題的。寫作業最主要還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最初孩子的自制力差些,需要家長督促,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蘭小蘭


不見不想,如果是喜歡看電視的孩子,在有電視的環境下,是很難控制自己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家裡面的電視給斷掉,不交費了,自然也就沒得看了。

下面分享引導孩子的辦法:

1、引導孩子回憶當天老師講課的方法

複述,讓孩子像老師一樣試著把當天的主要內容簡單複述一下。一開始,儘量的抱著輕鬆的態度,欣賞孩子,鼓勵與讚賞。只有孩子有成就感了,才能夠有興趣繼續下去。如果一開始孩子無法做到,可以利用問題引導,比如:

今天老師講了什麼內容?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題目怎麼做?你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它跟你過去的知道的知識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2、按順序完成作業

養成先做一科,再完成另外一科的習慣,中間可以短暫休息。給孩子定好做作業的計劃後,慢慢放手,減少監督。一開始如果實在坐不住,家長可以在一旁自己看書陪著。

另外,很多孩子可能會出現不理解題目意思的問題,這個時候,可以提前瀏覽一下題目,給孩子講明題目用意。

3、遇到沒記住的知識點,引導孩子從課本找答案

儘量不要直接給孩子講解,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從課本的知識上面尋找做題線索。這是培養孩子自主性的一個方法,也是擺脫孩子依賴心理的必由之路。

4、遇到特別難的題目,自己講不通,可以真誠地告訴孩子不懂

有時候,孩子遇到了難題,請教大人的時候,大人的解釋不一定好理解。這個時候往往會出現情緒上面的變化,此時不要急躁,坦白地告訴孩子,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第二天尋求老師的幫助。

最後,一開始一定會遇到困難,耐心一點,孩子一定能夠慢慢轉變。

我是翼翔老師,喜歡教育。您的點贊對我是莫大的支持與鼓勵!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對於家裡有剛上小學孩子的家長來說,普遍認可的就是學習與生活習慣的培養。在這方面小編也剛經歷過,根據我的切身體會,把我所做的分享給大家。我的女兒是去年才上的一年級,當時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比較的焦慮,怕學習跟不上,成績不好,諸多擔心。也跟許多過來人交流過,一致認可,剛上學一定要抓好學習和生活習慣,將來才會受益。因為小編當時正在抓供方的KPI考核,就突發奇想,能不能把KPI考核制度用在孩子身上。於是根據我對孩子的需要,編制了KPI考核表。也沒做什麼考核細則,因為孩子小識字小,太過艱澀,她也不一定懂,反而適得其反。

KPI表格形成後,就跟女兒來了個約法三章。當時女兒只覺得好玩,而且還有禮物拿,欣然接受,而且表現的相當積極。第一週實施的時候,我也是考慮不能太嚴,打分就比較寬鬆一點,至少能讓她拿到獎品,來提高他的積極性。第一週,本想給他扣個5分的,結果沒想到他每分必得,態度非常堅決,我也就沒扣她。當她拿到獎品的時候非常的開心,將她早就想好的獎品提了出來,用作下一個星期的獎勵。第二週,我實打實的給她扣了五分,讓她知道我這個不是鬧著玩的,每次都不扣分,當有違反的時候真的會進行扣分的。但還是保證她能拿到獎品。讓她能保持認真的態度,嚴肅對待。幾周過去之後,其實女兒在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已經形成了一些好的規律,也算有所成效了。

再往後,只要被我發現的違規,我就讓她自己扣分,到最後我算總分。這時候,我可以對她說:“你看,這分不是我給你扣的,是你自己扣的。”即使拿不到獎勵,她也不能怪到我頭上來。

這個KPI考核我實行了一年,也就是小學一年級。現在在她身上表現的好習慣大概有以下幾個:

1、 自己記老師佈置的作業,從來沒有遺漏,先完成,不要我們催,有時候在學校裡面自己就會完成大部分。

2、 認真預習和複習,不需要提醒。

3、 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從來沒有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4、 早上起床只喊一到兩遍,自己穿衣起床。

5、 考試成績不錯,名列前茅。(當然,這個不是習慣)



文墨逸士


孩子到了一年級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哪些方面來培養一年級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n

一、培養孩子認真聽課,主動參與的習慣。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養成。他們已經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蹦蹦跳跳;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孩子們還不習慣小學的生活。對於小學的老師來說,要在課堂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認真聽課,主動參與的習慣。要讓孩子認真聽課,首先要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思維。老師的語言儘量生動有趣;教具儘量做得直觀優美;教學手段儘量多樣化。讓孩子在課堂上做到動眼,動耳,動手,動口,動腦。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嘴裡要練說,手裡拿筆作記錄,大腦不停地思考。


\n

二、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的形成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在學校,老師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課堂作業。作業格式要正確,寫得要工整,作業本要整潔。記得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學生,作業習慣很差,有一次在做作業我巡視時,發現他把字寫錯了,不是用橡皮擦,而是用手指沾點口水擦一擦,結果將那一塊弄得漆黑。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展開比賽的方法,把寫的好的同學的作業,用來進行展覽,同時在批改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採用在寫的好的同學的作業本上畫一個紅五角星的方法進行獎勵。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老師獎給他們的五角星。

\n

在家裡,家長也要認真監督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現在的孩子都是在電腦和電視的陪伴下成長的一代,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很好,可是回到家裡,首先打開電視或電腦。作業的事情就等先看完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再說。或者做作業的時候邊做邊玩。對這個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一年級的孩子由於識字量有限,很多作業都需要家長親自輔導,孩子做好後要認真檢查。



\n

三、培養孩子善於請教的習慣。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一個學生應該養成的美德。現在的教師要鼓勵孩子多質疑,多提問。對愛提問的孩子我們應該多做鼓勵,耐心的幫助。

\n

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箇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閱讀能力的培養跟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分不開的。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作為教師,應該利用好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在課堂上,我們要激發孩子的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在課外,我們應該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我們學校每天下午上課之前的10分鐘,都是孩子們“讀好書,啟靈魂”的時間,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看一些圖文並茂的圖書。隨著拼音教學的進行,可以讓孩子藉助拼音看一些童話故事,兒歌等。同學之間交換看等。到了一定的階段,可以設計一些講故事比賽等活動,讓孩子把自己在課外書上看到的東西講給大家聽。

\n

在家裡,家長也要努力創設條件使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樣作用。如果家長都從來不看書,孩子會愛看書嗎?孩子看了過後,家長儘量和孩子多交流。討論一下書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和孩子交流一下讀書的心得體會。

\n

相信經過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n

每個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心理學家說:“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等於在塑造成功。”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作為教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盡力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n


精品鼻菸壺


孩子剛進入學校,好多習慣是沒形成,這是必須家長去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一般還是比較聽家長話的,孩子實在不聽話,撒潑哭鬧的話,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底線,不要無原則的妥協,否則孩子的習慣很難養成。


一、學習習慣

孩子一入學,就面臨各種學習的問題了,預習功課、家庭作業、讀書習慣等等的問題接踵而來。

預習功課以及家庭作業的完成,家長要起到監督作業,三分教七分學,老師教過知識之後,孩子通過作業複習鞏固。

但是有些家長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採用放任的狀態,這是不對的,孩子還不知道怎樣去學習,不知道怎麼做呢?在這時候,家長能輔助孩子,教給他方法很重要。等習慣養成再放手也可。

親子閱讀必須要堅持,時間到孩子喜歡獨立閱讀為止。


二、生活習慣

每天定時睡覺起床。讓孩子有個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的上課。個別孩子可能在假期裡養成了看電視等等不良的習慣,開學之後,家長要要控制好這個度,工作日直接最好不讓孩子看電視,按時休息。


小蝸牛育兒經


小孩子自覺學習習慣是很難培養,但是我想,不能只責怪小孩,那是因為學習之外的誘惑太大、誘惑太多:除了電視,還有手機和電腦等。

首先,小孩看電視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適度看電視可以讓孩子從電視節目裡瞭解世界,學習說話,拓展想象,明辨是非等;錯就錯在孩子往往一看就上癮,不願吃飯,不願睡覺,更不願去學習、做作業。為什麼呢?因為電視節目比現實世界有趣,更比學習生動。

題主,讓沉迷電視的一年級的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看電視,那怎麼可能呢?很明顯需要家長積極參與,理性地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再者,小孩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家長在做什麼呢?讓小孩子開始明白“規則、紀律”的時候,而家長如果自顧自地玩手機,玩電腦,聚會,閒逛等,而不是陪孩子游戲,陪孩子讀書學習,怎麼能成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好老師呢?家長自己沒有做到位,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麼可能聽話呢?更何況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上會遇到很多困難,我的幾位同事就曾經在我們校園群裡請教討論一二年級的問題,因為你要用孩子的年齡段的解題方法,還要讓孩子明白。

我想,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出去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或者戶外遊戲,比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某種興趣,也許這種興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比如手工、畫畫、唱歌、舞蹈、武術等;還可以和孩子一塊讀課本、讀課外讀物、講故事、學英語等。

總之,家長隔斷了孩子和電視的“鐵”的聯繫,孩子的興趣就會發生轉移,藉此機會家長還可以教育孩子學會守時、尊重、原則、誠信等。


HE一HAI


一、一年級的學生需要培養以下習慣

1、課堂習慣:

樂於請教,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正視自己學習錯誤,認真聽講的習慣,善於做筆記,

2、課後學習的習慣:

作業書寫端正、認真檢查,功課提前預習、課後複習、延伸學習等。

3、學習生活習慣:規律作息的習慣,整理收納的習慣,勞逸結合的習慣。

4、課外學習:堅持課外閱讀,勤于思考。

二、如何引導孩子養成習慣?

1、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比如,想孩子不看電視,家長先不看電視。想孩子愛學習,家長也要做表率。

2、家長監督,併合適引導

孩子自覺性不好,剛開始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完成作業,並在陪伴中,引導孩子思考。逐步減少陪伴作業的時間,讓孩子養成自主寫作業的習慣。過程需要逐步開始,不能一步到位。

3、傾聽孩子

孩子厭學了,可能是學習功課的壓力造成的,或者學校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長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孩子一起解決。

如果孩子學校功課特別多,孩子應付不來,家長可以讓孩子儘量完成,沒法完成的,告知老師原因,並跟老師溝通,自己會逐步幫孩子解決。

4、家長不要給孩子加壓

孩子專注力不強,還處於愛玩的年齡。對學業出現不上心是正常的,家長不要罵孩子,不要威脅孩子,不要說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等。這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親子閱讀,可以一直陪伴

1年級的學生,可以自主閱讀了。如果孩子有需要,家長還是可以適當陪讀。或者家長與孩子共同讀1本書,讀後相互交流,讓孩子覺得讀書不寂寞。

我是懶豬媽咪早教,關注孩子的早教,關注媽媽自我成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