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靠自觉自律,还是靠父母管教?

八卦波弦分形论


孩子学习一直都是父母比较关心的问题。那么,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靠孩子自觉自律,还是靠父母管教呢?

一,孩子的自觉和家长的管教都不可缺少

由于低龄孩子一般自我约束力是不够的,所以,家长的管教是必不可缺的

但是,孩子的学习前提条件是孩子要学会一定的自觉自律。孩子的自觉自律是一种习惯,需要家长培养孩子慢慢的养成。

举个例子,放学后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不能做其他的分神的事情,要在多长时间内把作业做完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父母和孩子进行约定,并且,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用习惯去约束孩子。

所以,孩子学习自觉和家长管教必不可少

二,低龄孩子管教较多,年龄大了逐渐放手

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是习惯养成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的管教非常重要。

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养成好的习惯。

等孩子年龄大了,规则意识增强,习惯都已经养成,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这个时候放手让孩子自觉自律,也有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欢迎访问我的头条号“睿爸快乐育儿”,浏览更多育儿知识。睿爸和睿妈是一对真诚的爸爸妈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双学位,我们育有两子,一个10岁,一个3岁,老大学业优异,我们以亲身经历分享育儿经验。所有回答全部保证原创,欢迎分享、收藏、评论、关注。


睿爸快乐育儿


正确答案是:孩子学习的自律习惯是靠父母管教出来的!

自觉自律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天生的东西。

这种习惯的养成,小时候也没有谁是能够靠自己完成的。

我把这种习惯的养成叫做“开窍”。

一个人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他就会无往而不利。

既然这是一种习惯,那小时候就要靠父母来耐心敦促了。

将这种自律能够坚持一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才算真正的养成习惯。

中间肯定有反复,父母要必须不停的提醒,不停的做思想工作,如果父母缺乏耐性,这种习惯也很难养成。

自律其实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有时间观念,有计划和长短期目标,有方法,有效率,有好奇心,有想象力,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改进。

如果孩子能养成这种习惯,那么父母的焦虑就会消失了。

可见自律是非常难养成的。这种习惯的养成通常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早。

我亲眼见过一个10岁懂自律的女孩子,她有本事连作文都拿满分,语文期末考是100分!


大河向北


最近有个朋友,在孩子写作业这事上犯了愁。

孩子放学回家便撒欢地玩,作业完全丢到脑后,非得等大人发火,才肯乖乖做作业;而且做起来磨磨蹭蹭,一会玩玩手机一会摸摸玩具,好像作业根本不是他的事一样。

朋友说,这孩子太不自律了。

不光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一样,没人监督就偷懒。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初高中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活动,还能够自我约束,各方面表现尚可;一进入大学得到了自由,便无止尽地放纵自己,熬夜打游戏、追剧、逃课,生活黑白颠倒。

自律这个词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能做到的人却是少数。

究其根源,还是小时候自我管理不够。家长事事操持,无微不至,把孩子牢牢攥在掌心,根本没有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很多家长问我,如何教孩子自律?其实最需要做的,就是“能忍”。

1. 忍住样样包办、事事插手

许多父母都想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可却从不给他机会。

例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一天都是在父母的口令中过去的:

“还不起床,快迟到了!”

“别看电视了,该吃饭了。”

“又玩手机,作业做完了吗?”

“怎么还不知道睡觉?”

孩子做得不好时,总是想站出来教孩子怎正确的做法,不给孩子自我探索的时间;孩子遇到挫折时,总想伸出手帮他,不给孩子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的机会。

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暗中破坏了孩子自控力的发展。

孩子完全像一个被操控的提线木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什么事情都缺少自己的思考,一切仅凭父母的指令行事。

等孩子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和监督,一下子会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我价值感低,只会自甘堕落,也就谈不上自律。

自信是自律的基础。

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其他人身上。

家长要把自主权给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我认识一位妈妈,孩子起床晚了从来不叫他,“因为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定闹钟导致迟到,就接受老师的惩罚,他应该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在处理事情方面,试着去倾听孩子自己的选择,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武断的做一个发号施令者。

2. 忍住立即满足孩子要求

我们每个人天性上都有劣根性,懒惰、拖延、缺乏耐心······如果不能学会自我克制,与这些劣根性作斗争,最终势必将一事无成,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要什么有什么,没有节制。

最近热播的节目《妈妈是超人》里,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出现在大家视野中,而安迪奶奶对孙子无条件满足的爱更是引起了广泛讨论:

“安迪喜欢去游乐园玩,我就给他建了一个游乐园;安迪喜欢滑雪,我就给他修了一个滑雪场。”

在无数“认奶奶”的评论声中,也有很多网友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这样对孩子真的好么?”

是啊,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孩子会觉得自己能呼风唤雨,各种欲望甚至会越来越膨胀,于是会渐渐“变本加厉”,提出更多更难以满足的要求。

立即满足孩子要求,长远来看对孩子发展也是不利的。孩子学不会等待,很难培养出毅力、耐力、自制力。

比如孩子每次一说出去玩,家长立刻带孩子出去玩,时间久了如果某一次家长正在做饭没有时间的话,孩子就难以忍受那个等待的过程,变得十分急躁、充满戾气,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因此家长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多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让孩子体验等待的过程。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提前跟孩子规定好只能买规定数量的玩具和零食,超出的部分,再想买也只能下次再买。

3. 忍住轻易妥协,守住原则

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到了3岁会进入执拗敏感期,这个关键期特别适合培养自律能力。

上周看到小区楼下一个老大爷带着孙女玩,孩子让爷爷给她买冰激凌,吃完了又要买零食,买完零食还要买饮料,看到爷爷不同意,孩子就大哭,这下老人没辙了,全给孩子买了。

老人已经完全被孙女通过哭闹控制了。

这样的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

因为没有规矩,孩子无法真正的自律。

而孩子将来的行为自律,有赖于一开始父母的“他律”。


这就要求父母不仅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而且还要能坚守原则,忍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定好的一天只能玩1小时手机,就绝不能因家里来了客人,懒得和孩子纠缠而允许孩子多玩一会;

说好的每天回家先做作业才能看电视,就绝不能因孩子的撒泼打诨而妥协。

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看到原则的力量。

立得了规矩,家长还要和孩子一起守得住原则,只有对规矩严格的遵守,孩子的正确行为才能随着时间的累积形成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到了这个时候,不需要外界的监督和催促,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做什么,坚守行为的边界,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能够自律的孩子,将来才会收获自由快乐的人生。


钱志亮工作室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靠自觉自律,还是靠父母管教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同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一个阶段。

对于三到十岁的孩子,我觉得主要是靠父母管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是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如果父母不管教,不引导,他们是不会想到去学习的。这时候就要靠父母引导管教(这里的管教不是指对小孩子进行打骂,是有方法的引导。),让孩子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思考,观察和计算能力。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例如,不要老是玩手机,陪孩子一起阅读。刚开始时候大人带领孩子阅读同一本儿童书,然后慢慢的孩子阅读孩子的书,大人阅读大人的书。



第二个阶段。

对于十一二岁以上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管教,当然适当引导还是有必要的。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阅读思考等能力也已经养成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自觉自律。

第一个阶段的孩子就好比养小狗,要时时关注。第二阶段的孩子就好比养猫,要懂得适时放手。


冠冠其华


个人认为孩子的学习要靠自觉自律。

一、孩子的学习只有靠自己去努力探索,周而复始的复习和巩固,根据已知的知识,求证未知的知识。许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整天管束着孩子,今天必须学语文,明天必须写数学题。结果孩子在教条的管理下,并不能做到变通的理解问题。考试的时候,换一种模式提问,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县城---金坛.其父,开个小杂货店,家境十分贫寒.他从初中毕业后,由于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了.只好在小店里,帮父亲料理店务. 在他的柜台上,除了账本,算盘外,还放着数学书籍.他每天都要花10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把它写下来. 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发表了好几篇数学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他在熊教授的帮助下,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上了管理员。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学习需要孩子自己去钻研,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是用生命唤醒生命,想办法启发孩子的内动力,而不是一味的什么事都包办。


贴心妈妈


我觉得孩子自律与父母管教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亦如此,如果没有父母适当约束,孩子很难坚持下去,别说是孩子,就连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大毅力呢?

所以,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管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等到高年级,孩子知道学习是有用的,或许自律性更强一些。

当然,孩子的学习不能完全靠父母的管束,不然孩子累,家长也累,那么,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呢?

一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时,往往更能自觉地去学,为何孩子那么爱玩游戏呢?因为游戏好玩,孩子感兴趣啊!

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一放学就先看电视,看电视看上瘾了,就没有时间了,等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想起做作业,这就是学习习惯没养成造成的。

总之,孩子越小,孩子的学习越需要父母费心,等孩子大一些,自制力强一些,自觉地去学习,父母就可以少省一些心了。



沛泽妈读心理


当然是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走的更稳更好。

初期,父母管教占主导。

给孩子理一条路,指个方向,做孩子的拐杖,扶着孩子走一段路。这个阶段很重要。孩子自觉学习不是天生的,孩子好玩是天性,又自觉性自律性的孩子少之又少,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点滴管孩子的养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不是给父母学的,不是给老师学的,而是为自己学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小小孩童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还是要反复教育和监督,让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下知道学习时干什么的,怎样才能好好学习?怎样付出也能好的成绩等等。所以父母最初的管教是给孩子自觉自律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中期,父母远观敲打。孩子在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父母远距离看着,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随时指出,以免孩子走了弯路。这时候父母的管教就是个小警钟,孩子走歪了,轻轻敲一下,作用类似于一个小拐杖,就像孩子学走路的初期,父母拉着他的两只手,走了一段时间,父母觉得孩子走的挺稳的,孩子叶觉得挺安全的,父母就开始慢慢地送开一只手,用一点点力气扶着他就好,孩子走了安全感走得越来越稳,一天天都在积累,父母就甩来了双手,紧跟在孩子的后面。只是看到孩子快摔倒的时候去扶一把。

最后,父母放心放手。孩子的自觉自律在父母的管教下不知不觉养成了,父母就可以放手了,孩子的拐杖完全扔掉,自己走的顺顺当当。

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铁衣姐姐


我觉得学习靠孩子的自律,还是靠父母管,这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首先,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他就会成为什么样!至少孩子青春期之前是这样的。满嘴脏话的家长教不出懂礼貌的孩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家长,教不出持之以恒的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些大人都不能做到自觉自律,何况是孩子。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家长不仅要督促孩子自觉自律,而且要以身作则,自觉自律。



其次,孩子的自律习惯养成以后。家长的作用就是次要的了,但是,是必不可少的;孩子自己的自律占主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有反复的情况,家长就要在旁边敲敲边鼓,适当的鼓励,遇到问题帮助孩子一起解决。



目前在中国,我觉得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大人和孩子一起熬过这个痛苦的漫长的冬天吧!春天来了,孩子会感谢持之以恒的家长的。


六元255468241


没有天生自觉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从小培养。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孩子自觉自律。孩子自觉自律跟父母管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教育孩子自律自律的主动学习。当孩子自己知道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玩耍,那么父母管教起来就省心多了。

经常见一些父母担忧孩子:只知道贪玩,不好好读书,每次作业还得要催着写。甚至有些父母更是采取强行措施,打骂孩子奚落孩子,希望让孩子从玩心转到学习上。但这样的管教根本都是徒劳,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觉自律,这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帮助,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将是最大的帮助!

最后送给孩子一段话,知名作家春上村树说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必须要完成的事项,一旦陷入拖延症,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所以,加油吧,父母和孩子,一起加油!


奋斗者的时代


看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想起一个笑话,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他的爸爸每天会不断的冲着孩子说,爸爸,爸爸,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说这两个字,而孩子的内心也是在想,等我学会了不知道要叫你多少声爸爸,我就学的慢一点,让你现在多叫我几声。

说这一段话,我想表达的是,最初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是迫切的,希望孩子快点成长,多学习东西,慢慢的父母可能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就会越来越少的去引导,去关心了(当然,我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孩子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为总有一天他需要步入社会,去接受现实的生活,情商高的人其中一种表现就是,自主判断能力强,这需要从小培养,父母不要为孩子想的太周到,留有遗漏让孩子来发现,说白了就是不能溺爱孩子。



我认为,让孩子自觉自律跟父母管教引导不是对立面,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举个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我同事家的孩子,有次玩的过头,一直没有写作业,或许是孩子忘了,他妈妈是这样对孩子说的,今天妈妈公司领导给妈妈留了一份家庭作业,差点忘了完成,这时孩子跑回自己房间就去做作业了。如果换做一些父母,可能会说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天天就知道玩能有什么出息之类的话,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教育孩子,多举例,多鼓励,批评要婉转有说服力。没有笨孩子,只有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