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提出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专家,现在怎么样了?在做什么?

yx李子龙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有时代背景的,放在今天并不合适。

这句话是民国教育大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那个时代的孩子,本身就有良好的家教和修养,再加上传统儒学尊师重道的影响,上学之前基本已经有了完善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每个人都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如饥似渴地学习。这里的“好”指的不仅是成绩,而是因材施教,兼顾思想品德的培养。

但是这句话却被有些人拿来乱用,以此将推卸责任给教师们。殊不知,子女的人生第一导师是父母,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而现在有些父母,自己玩手机,却要孩子专心学习;自己虐待老人,却要孩子孝敬自己;自己满口粗话,却要孩子讲文明礼貌;自己贪小便宜,却要孩子诚实;自己说话不算数,却要孩子说到做到……还有那种溺爱孩子,最后却把孩子养成白眼狼的……老师一批评孩子就到学校瞎胡闹的……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都是以物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物质欲横流,严重影响了很多人。对孩子和教育界也有一定冲击。

再加上体制问题,各种论文、考核、绩效……还有不顾国情的将西方教育照搬照抄的某些砖家,怎么可能全都教好?

陈老在那时代说这句话是为了鞭策那个时代的同行尽心尽力。但今天胡乱引用这句话的人,却是别有用心。


心理社工师约纳


我们读初中时就过听政治老师讲这句话,距离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回想起当时政治老师说教的情景,还真有充满自信,口沫横飞的感觉。他的话里有话是说明每个学生都能教好、学好,如果学生学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了。后来我们班上的一个做坏事屡教不改的学生,在拘留所里领了回来。开会探讨时那犯错学生诚恳地作了检讨。但是,那个政治老师作总结时又开始眉飞色舞,他说:"蒙小童同学知错能改,将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欢迎他回到校园,并盼望他能和我们一起共同进步,将学习成绩赶上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一个月之后,那个叫蒙小童的又再次犯事进了拘留所,而那个政治老师也帮不了什么忙,只有委托班主任去交涉。现在,那政治老师死喽,那个蒙小童也由于喝酒伤了肝早早就离世喽。

随口的说话其实几乎人人都可以说,除了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外,还有,"只要你肯去发达,就不可能存在不发达的人"。"只要你肯去做老板,就一定能成为老板"。这不是废话吗?


伟大诗歌


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志,对这个观点估计有看法。提出该观点的专家早已去世。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要研究领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陈老(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主要从事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研究。

儿童,可塑性太强,头脑比较单纯。人之初,性本善。犹如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2.教育理念适用范围

相对来说,教育儿童有理由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想陈老先生主要针对儿童教育提出这句话的,并推广到青少年教育当中。该理念反映的是学生观,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顽石,是可以加工雕琢的。

3.预设的职业目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职业目标,学无止境。这句话可以推出其它一些难为人的话,如,没有管不好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再如难为公安部门的,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案的人,等等。这些都对,但都是噎人的话,因为一般人探索不到那个程度,悟不到那个地步。

学生是有差异的,擅长的方面是不同的,不能只用文化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这也是因材施教的要求。

教好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一样好,只要有进步就行。文化成绩没有进步,其它好的方面有提高,这也是能教好的表现。各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位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看成专家,容不得别人意见及期待。

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别人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把别人的合理要求当成自己努力方向。对别人提意见,应首先把该人当成普通人,按普通人标准提意见要求;对自己则要求高一些,如领导就不能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批评人,可以用‘’没有管不好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各级领导与家长也不能求全责备教师。你不能要求县级医院医生水平达到省级医院医生水平,你不能要求县级普通教师人人达到专家水平。再说学校开设的学习科目不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考察老师主要是几门文化成绩。老师对学生品德教育如何,学校都很少考虑,还谈其它方面?考什么重视什么。有些学生擅长方面确实得不到发展。家长、环境也是教师,这些有可能影响学校教育,甚至抵消学校教师教育成效。

教育部门领导,还要知道,学生年龄越大,问题学生教育难度越大,不能一概而论。再说,现在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文化成绩,也降低了对双差生的精力投入。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强富美高悦


不该出生的杂种,不知坑了多少教师,

如果教育万能,哪还要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干啥?

该把全世界的的军队、警察都撤了,都去办教育!?


快乐就好67322


这是一句屁话,是混帐话,这世上确实存在不会教的老师,当然也存在教不好的学生。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出了一个小偷或者出了个杀人犯,其他学生都比较优秀,你能说这个老师不会教学生吧,


陆爸爸和柳妈妈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个体的可塑性,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激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有点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陈鹤琴先生本意是学生具有多方面可塑性的,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陈先生说的教好不是整齐划一的分数,而是各种特长。比如有体育潜能的就培养他体育特长,有写作潜能的就培养他写作特长。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成了有特长、有优点的好学生。

这句话是被行政领导断章取义,拿着来教育老师的,从此以后行政领导手中就有了大棒。从此以后每次培训都是这句话,责怪学校老师没把学生教出一样的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为现在的教育是班级教育,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不现实的。

陈鹤琴老先生出生在19世纪末,是20世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那个时代,他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希望以这句话为动力,促进教育的发展进步,也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


宝鸡贾建勇


陈鹤琴老先生早已骑鹤西归,但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话没错。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两个家长就是两个老师,孩子的品行端正不端正就来自于这两个老师。这两个老师二对一教一个学生,还能动用多种惩戒手段,有的都还教不好,那么我们怎么能怪一个每天要面对至少一百个以上性格各异的二三手的学生而且对孩子还不能打不能骂的老师不会教呢?


田夫41


说这话本就是没有脑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圣人他老人家就曾经说过:朽木不可雕也!而且我们普通人都知道:人的智力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有聪明绝顶的更有近乎痴呆的(当然也有就是痴呆的),把那些近乎痴呆的给他教教看!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作为专家不可能不知道,大概是在某种情景下的特殊言论!但是就是这样,作为有大影响力的越不能随便说话,更加不能说满话甚至过头话!因为你一说,就有很多没脑子的拿来用,来教训他人!以至以讹传讹,错误越来越严重!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错的,但是他已经毒害了多少代老师了!是老师挨骂的逐多理论中杀伤力最大的一句,因为它是教育专家说的!


315维权行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确实是陈鹤琴老师说的。他提出这个观点的初衷是让教师个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一句格言,并不是像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领导用来规范所有教师的说辞。之所以会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那是他们对这句话的曲解,且使陈鹤琴老师受挂,实不应该出此局面的。试想,一个娇生惯养,性情顽劣的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他爸妈的话都听不进去,又不能批评,更不能体罚,老师能有什么办法?因此,希望大家想问题时,不要像那些专家或领导走极端了。


司南001


说那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老畜生还在吗?这句话让多少父母和孩子变成敌对的冷血动物,让多少婊师者变成敲骨吸髓的嗜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