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对不起,我们这个岗位不招女生。”

“不好意思,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

“非985、211学校毕业的同学就不要给我们投简历了。”

“人事部门算老几,一天到晚就知道巴结领导,想法设法刁难我们。”

……

这些话里,是不是总有一两句是你听过的?

人在江湖飘,谁没挨过歧视的刀?

开店的鄙视练摊的,练摊的又看不起流窜的,流窜卖针头线脑的看不起军大衣里夹小黄片儿的。

理论上说,职场是互相协作的地方。

所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

几!乎!不!存!在!

职场中的歧视链更是盘根交错,从性别到年龄,从学历到部门,总有一款可以歧视到你的头上。

“对不起,我们这个岗位不招女生。”

性别歧视不仅是女性的职场天花板,也是女性的求职拦路虎。

相信大部分女生在面试时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有男朋友吗?”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什么时候打算生孩子?”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都说性别是职场的隐形歧视,而到现如今这个社会,性别歧视不仅愈发不加遮掩,反而更明显了。有多少公司明目张胆的在招聘简章中写出“女性不考虑”,更有多少公司因为婚育问题拒绝了优秀的求职者?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无忧精英网针对职场歧视现象展开的调研采访结果显示,年龄歧视与外貌歧视是职场女性深为忧虑的,但却远不如性别歧视更让她们担心,对性别歧视的担忧占比50.54%,稳居前列。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向招聘网站投了192份一模一样的虚拟简历,只是性别有所不同。结果,同样的简历条件下,男性简历平均收到2.95份邀请,而女性只接受了2.07次。也就是说,

男性求职者遇到的机会是女性的1.42倍。

足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女性在职场的生存难度系数要比男性高一个级别。

诚然,男女在生理体能、性格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擅长的领域和方向有所不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然而职场中的更多情况是:一个专业才能突出的女性,还是会败给一个表现平平的男性,仅仅是因为后者的性别。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作为女人,天生的职责和角色扮演貌似比男人就多,既要做职场上的精英又必须是一个贤妻良母;外能“执笔跨马”搞定客户,内能相夫教子整理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目前仍是衡量一个女性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之一。

《未生》里就有一句台词:职场妈妈就是罪人,在家对婆婆对孩子是罪人,在公司对老板是罪人。

面对歧视,选择沉默还是努力维权?

希望大部分的职场女性,能够勇于为自己争取更有价值的位置,用实力直面职场偏见,同时让全社会对职场女性多一些关注和尊重,能够给予女性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既然没办法马上改变整个社会和职场对女性的歧视,那就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和坚持,相信终有一天,职场女性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仰。

“不好意思,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

人到中年,顺其自然的成了一个夹心层。在单位,领导对你的业绩依然有着很高的期待,而小鲜肉们又无时无刻不铆足了劲,大有欲碾压前辈之势。在家里你是全家老小的依靠,而当自己觉得累时却无人能靠。中年困局无人能解,“35+”的职场危机又来势汹汹。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很多企业在招募员工时,明确规定年龄要在35岁之下,经济效益不行时优先清退35岁以上的员工,在职场年龄歧视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了。

35岁,这一听起来还算风华正茂的年龄基数,都成了“中老年人”,在密密麻麻的格子间里,和鲜嫩的青春面孔相比,被认为是代表着思维陈旧、执行力低、反应能力缓慢。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职场差不多是90后的天下。很多公司80%-90%都是90后,连管理层、CEO都很多小年轻。

华为清理35+的员工,腾讯偏好90后,HR担心大龄女性职工很快要面临生育休产假……职场上种种年龄歧视都让35岁以上的求职者更加焦虑。

这些就是赤裸裸的现实,现在的职场对于35岁以上的中年人,真的非常不友好。

然而,35岁的职场人,真的陷入绝境了吗?

那当然不是。

回到本源,可能已经有很多管理鸡汤类文章试图阐释了资深职场人士规避年龄歧视的弥补措施了。说来说去,也就是不断重复的两点:第一是放平心态、放平心态、放平心态(重要的事情说三次);第二则是不断充电,

无论在人生的上半场还是下半场,千万不要放弃自我的知识更迭、思维创新,这才是残酷物语里的生存之道。

“非985、211学校毕业的同学就不要给我们投简历了”

每一年的毕业季,求职时的学历歧视,已经成为横在绝大多数学子心头的巨石。他们兴致昂扬参加秋招、春招,但却败兴而归,甚至还要承受无端的压力——面试官的奚落,简历被丢进垃圾桶中……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在如今的职场上,学历歧视、学校歧视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高大明亮的写字楼中,衣着光鲜亮丽者,究其出处,鲜有名字不出众的学校。

要进高大上的投行、基金公司,必须是北清复交的硕博或者海外名校的海归才行。金融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大多也是如此。

这种歧视从情理上来讲不应当,不过对于这些名企而言,通过学历、学校背景来筛选求职者,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办法,毕竟从求职者太多,可选择面太大,通过学历、学校背景来决定谁能进入下一轮复试,处理起来更快。

更重要的是,在本科阶段,大家的专业能力差距并不大,但是,对企业而言,他们能够进入985/211学校,代表着他们过去的学习态度、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所以这从某种角度也证明了他未来对待工作的态度。

难道非顶尖名校的学生中,就没有一个配得上那些光芒四射的工作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遭遇学历歧视,愤怒也好,气馁也罢,都不能改变现状。唯一有用的,是有的放矢地努力。

大学学历不漂亮,代表着高考失利。这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努力,补上欠缺的东西。

学历歧视这块巨石虽然横亘在诸多学子求职的道路上,但它并非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而是可以用努力,找到别的路绕开。再不济,你还有一腔热血。当年罗永浩求职新东方时,虽然学历达不到本科要求,但依然用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打动了老板俞敏洪而入职。

所以说,非985/211依旧有大把的机会存在,很多事情全凭个人自律。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人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人事部门算老几,一天到晚就知道巴结领导,想法设法刁难我们。”

真实的职场中,部门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双向的、基于利益因素的、基于人为因素的、基于观点因素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歧视,每个点都可以成为顶点,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歧视链。

关于部门沟通的难处,估计很多人都是一肚子苦水。你认为是十万火急的事,到了别的部门口中就是“7个工作日后回复你”;原本该合作解决的事,出了差错又相互甩锅。有时“团结合作”这四个字眼到各守一方的各部门便成了“利益优先”。

关于部门沟通的障碍,堪称一段职场血泪史,不仅是你个人与其他部门协作难,就连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存有多种“歧视”。

比如说,作为公司“财神”的财务,几乎受到所有人的歧视。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很多白领认为,一来会计出纳这些岗位,学位要求低,而且工作挑战性小、枯燥无味,许多做财务的做到死气沉沉,二来财务因为要替老板管好钱、节省开支,所以对于同事的报销和经费申请,常常百般刁难,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可是,财务管钱,钱大过天,造成同事对于财务常常是又怕又恨,否则钱报不出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种既不服、看不起,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相处的同事关系,使得这条公司内部歧视链上,每个人既是歧视者,又是被歧视者。后勤歧视销售、销售歧视运营、运营歧视后勤,然后所有人歧视秘书和人力资源经理。

赤裸裸的职场歧视链:女性面试被刷、35+求职无望、名校光环强大

按理说,大家同在一条船上,为共同的事业也好,为三餐也罢,应同舟共济。现代企业部门繁多、阶层严密,同事之间岗位不同,负责和报告的对象不一样,有时难免利益不一致。而具体到日常工作中的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工种歧视,有时是员工个人人格缺陷使然,有时则是工作要求所致。亦公亦私,容易让问题复杂化。

我们常常说,歧视来源于无知。说H R不直接创造价值,或者说财务技能要求低,与其说这是“真相”,不如说是“不了解”。既然这样,让员工多多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就成了企业培训很重要的一部分。

职场作为社会人际关系交织错接最为密集的地方,是社会生态圈的天然缩影,所有生活在这一生态圈中的职场人生存在一张适者生存的生态网上,鄙视链现象理所当然的存在着。

职场中,还是实力说话。只有内心强大坚持自我的人,才不会被这些歧视链左右。一定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拥有永不止步的态度才能进步,或许你在职场上有很多不如意,何不将它们化作前进的动力,通过努力打破职场鄙视链,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