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城渊源最深的古寺

老北京人都说:“先有潭柘寺 后有北京城”

在门头沟区,有一处北京郊区最大的寺庙古建筑群,这就是有着“京都第一寺”之称的潭柘寺。潭柘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文化厚重,环境优美。

潭拓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二是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寺庙之一,故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和北京城渊源最深的古寺

清代雍正、嘉庆等皇帝都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尤其是乾隆,多次来到潭柘寺。潭柘寺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宝,民间甚至还传说乾隆的替身就在潭柘寺出家。“潭柘”二字是因为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

关于潭柘寺寺名的传说

据说,唐代佛教华严宗的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

华严祖师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求建寺之地。当得知华严想求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便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

华严祖师当着两位地主的面,取出盖蒲团的毯子说道:“二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需让出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儿地方,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只见华严祖师把手中毯子往空中一抛,毯子在空中变得越来越大,而且迟迟不落地,不一会儿,毯子已经大到遮天蔽日。这可吓坏了两个地主,连忙求华严祖师收了神通。华严祖师笑着看了二人一眼,只听一声“落!”毯子便落了下来。硕大的毯子盖住了好几座大山。

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因为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广为流传,所以当地民众都称此寺为“毯遮寺”,而后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了。

和北京城渊源最深的古寺

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潭柘寺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与故宫的太和殿一样,都是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福海珠轮”横匾为乾隆皇帝手书。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元代的巨型碧绿琉璃鸱吻,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镀金剑光吻带”。为什么正脊上会有鸱吻呢?传说鸱吻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故而置于屋脊以镇免火灾。据说,康熙皇帝第一次来到潭柘寺时,看见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将其锁住,并插一剑。今鸱吻上“镀金剑光吻带”就是康熙所赐,在全国仅潭柘寺独有。

古树名木享誉京华

潭柘寺一带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境极为优美。寺内的“帝王树”,是封号最高的古树,这株植于辽代的银杏树已有千年树龄。相传在清代,每当新皇帝继位登基,此书就长出一枝新干,乾隆皇帝御封此树为“帝王树”。

和北京城渊源最深的古寺

观八百年古僧塔品上千年古刹史

潭柘寺最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却又常常被忽略的古迹应该算是潭柘寺的塔林了。

潭柘寺历经了十多个朝代,曾有难以数计的僧人在这里修行并圆寂于此,因此在潭柘寺附近留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僧人墓塔。潭柘寺众多的塔墓为我国研究历代塔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被誉为“僧塔博物馆”。电影《少林寺》中的塔林拍摄地即是此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