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允炆不在每座城市都用明太祖的灵牌来阻挡朱棣的进攻呢?

我小柏


古往今来,皇室内部政权相残,也没见多少人搬出祖宗牌位来抵挡且成功的。

连直接有血亲的都杀,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先人了。

一、用明太祖画像和神主灵牌抵御朱棣的是当时的山东参政铁铉使出的非常手段

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段。当时燕王朱棣亲自领兵围攻济南,铁铉先是坚决抵御,在朱棣意欲引黄河水灌城时诈降,差一点搞死朱棣。朱棣脱险后大怒用大炮轰城,城池将破之际,铁铉只能使出非常手段,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这样一来朱棣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

可见这是一种非常手段,并不能一招鲜吃遍天。而且此时朱棣在现场,出于伦理道德他不敢继续进攻。若他不在前线战场,这事就很好解决,让手下的大将不计一切后果拿下济南,事成之后借机杀掉大将就是。

这样的找人背锅的事情很多。

二、建文帝如果这么做将首先遭受道德谴责

就像之前说的,将明太祖神主灵牌用来守城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手段。靖难之役之初,朝廷的军队并不是完全被动,用不着这样的手段。而且即便事情真的危急,建文帝也不能下诏用此手段,拿爷爷的牌位还守城,是亵渎先祖,无疑会给朱棣以口实,也给百姓一个不孝的认知。

如果建文帝真这么做,道义上有亏,那他皇帝的位置就更名不正言不顺了,朱棣起兵的借口就不是“清君侧”了,应该是“讨昏君”了。

事实上,建文帝根本不会这么做。他派兵讨伐朱棣时候,还特意交代不会伤到朱棣以免让自己背负杀叔的罪名。朱棣就是利用这一点,每当燕军处境不妙他就冲在前头,让朝廷的军队顾忌而挽救危局。

对待活着的叔叔都是如此讲究道德,更别说对待他的爷爷朱元璋了,他又怎么让爷爷的英灵哪怕是画像牌位受到刀箭的伤害呢?


微史春秋


朱允炆即位后一改朱元璋的铁腕作风,重用文臣,实行宽仁的治国政策,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这对拉拢人心有好处。但接下来的撤藩措施却显得急功近利,彻底激怒了燕王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要知道,当时天下初定,边疆不稳,朱元璋让自己的儿子守边疆,一是保障大明江山永固,二是掣肘分散藩王势力,而朱允炆却将这一切打破了,彻底玩完。与其说他败在朱棣的手里,还不如说是败在了自己的手里。

朱允炆本来有很多机会,都被他轻易放弃。朱元璋本来下诏书让朱棣回京奔丧,目的是想软禁他,以解除他对朱允炆的威胁。朱允炆却以为朱元璋想换太子而假传圣旨,让朱棣回去了。这无疑就是放虎归山。朱允炆在撤藩之时,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到了南京以后,齐泰立即建议将这三人扣留下来做人质,朱允炆却轻易将他们放了回去,打消了朱棣造反的顾虑。朱棣起兵造反,只用了八百王府精兵便攻下了北京城,朱允炆却选择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担任主帅,统领五十万军队抗击燕王朱棣,没想到这个名将之后的李景隆不堪一击,朱允炆彻底失败。

朱棣造反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各地守将的拉拢,朝廷大臣的诱惑,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跟随他的人大多是实干家,而朱允炆身边的心腹都是空谈误国的文臣,没有实战经验,更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所以,即便朱允炆不在每座城市都用明太祖的灵牌来阻挡朱棣的进攻都无济于事,朱允炆的失败是必然的,所谓的实力决定一切。

  


希荣文创


这个太搞笑,皇权,政治,自古最残酷,如果用明太祖的灵牌来阻挡,那真的是太滑稽了,朱允文最大的失败,他就是自大又天真,他对自己的手下说朱棣只能活捉,不能取他性命,这种作蚕自缚的想法与做法,最终直接导之了他的根本失败。


顺藤瓜236


因为那样做的话,一个不孝的大帽子就会结结实实的扣在了,建文帝的身上。在靖难之役中,虽然是朱棣赢了,朱允炆输了。到从现代历史课本来看,虽然我们承认成王败寇,但是对建文帝的遭遇还是抱有一种同情的态度。如果当时建文帝真的把朱元璋的灵位摆的到处都是,那么他现在也就只剩下被后人唾骂了。而且建文帝也绝对是有这方面的顾虑的,甚至在朱棣造反后,他都下令不准杀朱棣,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如此迂腐的皇帝,也是没谁了。


牛牛犇犇来了


人在权力面前会失去理智的,就比如李世民,为了皇位,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最后比自己的老爸李渊退位。朱棣那时候已经是大权在握,当皇帝是必然的,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天下。


非洲的小白脸9527


聪明的题主,但是有些招用多了就不灵了,朱棣完全可以说我没看见,或者说牌位是假的


潇湘夜雨li


朱的谋略比他叔差点,


改变命运靠努力


一时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每座城都采用就没有作用了。


奇少真


干这事的不是朱允炆,而是铁铉,别搞混了


Andy苏州


朱允文性格如此,真不太适合帝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