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是AI時代的“大富翁”?

在互聯網行業,有句約定俗成的諺語“每隔5年,科技都會發生一次重大變革”。而每一次變革,都將會引來一大波科技浪潮,在科技浪潮的影響下,將會催生出非常有價值的企業,甚至有些公司藉助科技浪潮之勢,瘋狂吸金高達幾千億美元也不在話下。但是在科技浪潮席捲全球之前,只有搖對篩子,才能成為在科技棋盤上的“大富翁”。

美國《財富》中文網11月4日稱,如果你研究過科技的發展史,你就不難發現,當科技浪潮來襲時,有兩類公司的價值和收入增長得最快:一類是生產底層系統和半導體硬件的公司,另一類是生產終端軟件或應用的公司。

在PC時代,以半導體和垂直應用的英特爾和微軟佔據了整個時代。而在移動時代,硬件逐漸成為了浪潮中的新寵兒,半導體和硬件端的大贏家則是高通和ARM,在垂直應用端的大贏家則是Uber、WhatsApp和Instagram等等,這些公司的市值達到了幾百億美元。與此同時,在PC時代的浪潮中,也催生了如互聯網領域的博通和遊戲領域的英偉達等的知名公司。

誰在主導半導體和垂直領域行業?

直至現今,以深度學習為技術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了席捲全球的新浪潮,那麼在這種浪潮的影響下,誰又能站在半導體和終端用戶垂直應用領域的巔峰呢?有相關報道稱,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半導體的頭號玩家依然是英偉達,英偉達的圖形處理芯片已被人工智能業界廣泛採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的芯片並沒有針對人工智能應用進行過任何優化,在日後是否能適應人工智能市場還有待考量。除了英偉達之外,還有塞雷布拉斯(Cerebras)、Graphcore和Groq等公司也在該領域持續發力,甚至有望另闢蹊徑,開闢出另一條細分市場。

然而,在半導體領域不得不提及英特爾,英特爾在移動領域也造詣頗深,對於已視頻遊戲和其他圖形處理功能為主芯片架構的英偉達來說,很有可能會與新市場趨勢擦肩而過。回顧科技的發展史,每當新一輪的科技浪潮掀起時,都將會成就市值高達幾十億美元的企業,但是從投資風險的角度來看,當今人工智能的發展雖然邁出了“凌波微步”的步伐,但是其前景還有些模糊不清,所以對於該領域的投資還略顯不足。而在軟件方面,雖然目前也有一些“橫向”的公司試圖構建通用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但從短期市場來看,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很可能是那些針對特定終端用戶應用場景的公司。

應用領域的三類吸金行業

據相關報道反應,未來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會出現三類真正的成功者。

首先,一些擁有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很可能成為行業的主導者。比如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等,這些公司都已經大規模的開始部署自己的人工智能程序,並廣泛作用於廣告推薦、搜索和圖片以及語音識別等領域。此外,這些公司積累了龐大的專有數據量,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同時,也可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

其次,一些新的垂直應用創業公司也正在興起。這些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中開發新的應用。比如無人汽車領域的Cruise和Waymo、貨運物流領域的Samsara、醫療領域的Color Genomics和Athelas、金融科技領域的Affirm和Stripe等等。

一些非科技的傳統企業,也不是無用武之地。這些企業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釋放自己的數據潛能,所以傳統企業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後也將潛力無限,比如酒店、度假村、房地產等行業,其業務量十分龐大,一旦進入科技市場將會坐擁大量數據。而且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挖掘領域持續發展,那麼必然會在定價、信用檢查、出租業務等多個方面對公司更有裨益。目前,Visa、萬事達和美國運通等企業也都擁有海量的數據,可作用於電商和信貸等多種用途。

傳統行業可能催生新一代私募形式

在當下的時代,如果企業能夠利用好數據,便可以拓展更多業務,也就不愁資金短缺的問題。目前,一些私募或風投機構開始買斷傳統企業,也是為了激發這些公司的數據價值,並作用於新的領域。這一形式也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私募形式。

其實,人工智能的浪潮也與之前的浪潮大同小異,真正的價值也會聚焦在兩類行業。第一類是底層硬件系統和半導體的公司,另一類是人工智能垂直應用的公司。而那些私募或者是私人投資者,也正在“大富翁”的棋盤上搖這篩子,下注那些半導體和做AI垂直應用的公司和坐擁大量數據的傳統企業。當前,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那家公司站在人工智能的顛覆,但是隻有真正捕捉到這次浪潮商機的企業,實現利潤增長應該是小菜一碟。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