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新時代廣場舞 舞出文明新氣象

柘城县:新时代广场舞 舞出文明新气象

為助力農村廣場舞迅速掀起高潮,柘城縣舉辦了廣場舞大賽。

金秋時節,溫度適宜,正是戶外休閒娛樂好時光。每天傍晚,在柘城縣各個村裡的文化廣場上,就會響起歡快的歌聲,村民們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歌聲飄起來,舞蹈跳起來,心情好起來,柘城縣農民的生活也幸福起來。

廣場舞讓400多個行政村的傍晚熱火朝天

辣椒入倉,玉米入庫,秋高氣爽,心情舒暢,柘城縣農村的廣場舞比往昔分外紅火。

柘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娟介紹,柘城縣共有494個行政村,在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工作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基本上每個村都建設了文化廣場。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鍛鍊身體、跳舞運動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文化廣場上跳廣場舞健身。但一直沒有形成大的氛圍。

為充實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柘城縣專門對農村家庭婦女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發現,在農村留守的大部分都是婦女、兒童和老人。這些人茶餘飯後無事可幹,有的閉門不出,有的聚一起打牌,一些想跳廣場舞的,卻不知道怎麼跳。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今年6月5日,柘城縣委宣傳部指導成立了柘城縣廣場舞協會。把該縣縣城的189名廣場舞愛好者吸納為會員,然後通過廣場舞協會這個平臺,採取以城帶鄉的方式,讓協會會員分赴各鄉鎮的農村,免費向農民教授廣場舞。

董秀參是柘城縣廣場舞協會會長,也是下鄉教授廣場舞的老師之一。她今年66歲,跳廣場舞已有十餘年。接受為農民傳授廣場舞技能的任務後,董秀參非常高興,廣場舞協會其他會員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董秀參每天都帶領會員到全縣的鄉村巡迴輔導,不僅輔導免費,車費也是自掏腰包。

董秀參告訴記者,農村群眾的喜愛就是她們最大的“酬勞”。“我們也沒想到農民群眾這麼喜歡廣場舞,群眾對我們太熱情了。”今年7月底,董秀參與5名同伴到李原鄉大陳村輔導。村民們早早地便圍滿了村廣場,教到夜裡10時多,群眾還意猶未盡,不捨離開。

杜娟在接受採訪時說:“村民想跳舞沒老師,我們通過廣場舞協會給她們送去老師;想跳舞沒音響設備,我們黨委政府給村裡配音響。通過這些幫扶措施,廣場舞迅速在柘城縣農村普及了起來。”

改編的新歌詞讓十九大精神入耳入心

每晚,在柘城縣農村紅紅火火的廣場舞場上空,伴隨著歡快的節拍,仔細一聽飄揚的歌聲,全部是弘揚主旋律正能量的激揚之聲,絕大多數是宣傳十九大精神的新歌詞。比如,“懷著昂揚的鬥志,開啟時代的偉大遠航,讀十九大報告激情澎湃……”這是由《天下最美的草原》改編後的《同心開創新時代》廣場舞曲;“花兒舞起來,心兒舞起來,我們和快樂一起舞起來,歡歌頌揚十九大,盡情舞起來……”這是改編後的《放情歌唱十九大》。

與其他廣場舞擁有同樣的節奏和曲調,卻是不同的歌詞,這是柘城縣新時代廣場舞創新的一個顯著特色。

今年,是十九大的開局之年,如何讓十九大精神在廣闊的農村落地生根,對農民入腦入心,是一個新課題。柘城縣創新性地在農村廣場舞中通過改編創作新歌詞達到這一目的。

柘城縣邀請了詞作家改編創作了20首宣傳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新思想的廣場舞曲,在給農村送音響設備時,同時把舞曲送給他們。這樣一來,群眾在跳廣場舞的同時,十九大精神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入耳入心。

如今,無論是在柘城縣城還是農村,每天早晨和傍晚,隨時都能聽到動感十足的十九大精神廣場舞曲。跳舞的人邊跳邊唱,圍觀的人也耳熟能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十九大精神實實在在地在柘城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了進一步統一廣場舞舞曲,今年8月8日,柘城縣還舉辦了新時代廣場舞大賽,要求參賽廣場舞代表隊必須使用新時代舞曲。通過海選、排練、決賽等賽程,讓新時代廣場舞曲完全地佔領地柘城縣廣場舞舞臺。

新時代廣場舞讓農民的幸福跳出來

家住柘城縣張橋鎮張木堂村的李玉蘭今年55歲,是該村廣場舞舞蹈隊隊長。“以前看見城裡人跳廣場舞非常羨慕,沒想到我們農村現在也跳上了廣場舞,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李玉蘭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已有40餘名村民跳熟練了,也有不熟練的村民在跟著跳,孩子們放暑假了也跟著跳,孩子們學的比大人學得快。

為了支持李玉蘭跳廣場舞,她兒子專門給她買了兩雙跳舞鞋,女兒給她買了一身舞蹈服裝。據李玉蘭介紹,村裡會跳舞的村民最小的7歲,最大的78歲,晚上一般跳兩個小時。“每當音樂響起,我們都能跟著唱起來,現在改編的歌詞,我們都能唱出來。”李玉蘭說,“不僅是我們在跳舞時跟著唱,周圍看熱鬧的群眾也能跟著歌曲節奏哼唱起來。”

在跳舞的休息時間,記者看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張秀蘭。張秀蘭說:“我每天都來跳,也是俺村跳舞年紀最大的。”提起跳廣場舞,張秀蘭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剛開始跳是想鍛鍊身體,沒想到後來縣裡派來老師過來教,跳了一段發現自己跳“上癮”了。如今,每天晚飯前後張秀蘭都會留意村頭廣場上的動靜,只要聽到音樂響起,她就趕緊到廣場上去跳舞。她介紹,村裡的廣場舞一般晚上7點開始跳,9點左右結束。她每次都會跳上一個鐘頭,“以前胳膊腿老沒力氣,自從跟著跳廣場舞,走路幹活明顯感到有勁了。”

說起村裡跳廣場舞,張木堂村支書張獻領向記者描述,以前村裡晚飯後很少有人出去,大都窩在家。自從流行起了廣場舞,每到晚飯後,都是三五成群地互相喊著去廣場上跳舞,村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了,鄰里之間的小矛盾也自然化解了。

張木堂村位於柘城縣最南端,緊臨周口市鹿邑縣二門趙村。如今,張木堂村的熱鬧景象,還吸引了大批二門趙村和周邊的村民前來學習。“每到傍晚,連做小吃生意的也推著車子到文化廣場旁,廣場上熱鬧得快成了小集市了。”

杜娟介紹,自從在農村推行新時代廣場舞以後,燃起了群眾的熱情,改變了精神面貌,促進了文明和諧鄉風,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如今農村廣場舞的熱情,也說明了廣場舞正是農民群眾所迫切需要的,做這項工作,是做到了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