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後的勾踐通過戰爭奪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後來的越王國怎麼樣了?

軍事一點通


公元前496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率大軍攻打越國,勢如破竹,大獲全勝,越王勾踐屈辱求和,被吳軍俘虜,成為階下囚,被押往吳國宮廷中服苦役,並被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踐在吳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忍受了三年的屈辱後被吳王釋放回國,在賢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勾踐為了報仇雪恥,立志圖強,睡在柴堆上,坐臥飲食都進出要嘗一下苦膽,用艱苦的生活磨礪不屈的意志,隨時提醒自己勿忘國家破亡的痛楚,激勵自己的勇氣與鬥志。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於脫胎換骨,化繭為蝶,由弱轉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精兵攻打吳國,越軍一路所向披靡,終於滅掉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揮劍自刎,成就了越國的霸業,並使自己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從此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就在中國歷史上代代相傳,不僅極具傳奇,而且膾炙人口,一直延續至今。

越王勾踐本是一個外寬內忌、刻薄寡恩之人。夫差與勾踐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能力與作為方面,與道德、正義等冠冕堂皇的說辭關係並不大。文獻記載,勾踐最初對吳王闔廬之戰之所以能獲勝 ,就是靠陰鷙狠毒、驚悚恐怖的“自殺戰術”取得的。戰前,勾踐招集了一批以巴人為主的亡命之徒加以訓練,開戰時讓這些“敢死隊員”排在吳軍陣前依次拔劍自殺,吳軍將士從未見過如此不要命的怪異打法,個個看的瞠目結舌、魂飛魄散,最後不知所措,潰不成軍,勾踐乘勢揮兵掩殺,大破吳軍。

夫差之父闔廬臨死前叮囑他勿忘“越國勾踐殺汝父”之仇。夫差牢記父親的遺囑,日夜訓練軍隊,終於在公元前494年把傾巢來犯的越軍團團包圍在會稽。在吳軍的凌厲攻擊下,大舉進犯的勾踐麾下只剩5000殘兵。

夫差沒日沒夜的操練士卒,增強武備,終於等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滅越復仇良機。

然而夫差卻心懷婦人之仁,將這絕無僅有的機會白白喪失了。在你死我活的爭霸戰中,容不得一絲一毫的人性光芒,勾踐深諳此理,夫差卻一無所知。

夫差只是將勾踐押回吳國軟禁起來,對待他如奴隸一般,百般羞辱他,勾踐卻明白韜光養晦的玄妙,怎麼能讓夫差解氣他就怎樣來,完全將帝王的尊貴面子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勾踐蓬頭垢面,自我作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與豬狗無異。然而勾踐並未泯滅心志,他自勵自省,一切只為復仇雪恥。這一切都與錦衣玉食、剛愎自用的夫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為勝利者,夫差根本沒將階下囚勾踐放在眼裡,而是顯示出一種雄主的雍容大度,完全沒有參透中國傳統政治中的韜晦玄機,更不知道“小氣忌刻”是寬容大度的剋星。

3年後,勾踐騙取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國。而後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最終反敗吳國,逼死夫差。

在范蠡、文種的策劃下,被稱為“千古第一美人記”的滅吳計劃得以悄然進行。夫差得到了疑似越國“間諜”的絕色美人西施,日夜沉溺在溫柔鄉里難以自拔,早已經消磨了胸中的萬丈霓虹之志。中國的傳統政治家最善於利用美人攪局,此法勝過千軍萬馬,屢試不爽。夫差得到了西施,就註定身陷泥淖中,再難脫身。

在此期間,吳國丞相伍子胥識破了越國的陰計,他屢次勸諫吳王夫差,不止一次的勸他不要沉溺於女色中、必須儘快滅掉越國,以免後患,夫差卻將伍子胥的忠言當耳旁風。最後惱羞成怒的他在佞臣太宰嚭的讒言攛掇下,居然賜伍子胥自盡。“萬眾諾諾,不如一士諤諤”,伍子胥正是那鐵骨錚錚的諫臣,用這句話形容他再恰當不過了。史載,伍子胥用吳王賜劍自盡前憤憤地說:“我死後將我的眼珠挖出,掛在東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軍攻入都城”!就這樣,最忠於吳國、對越國威脅最大的非凡人物,被好賴不分的吳王自己剪除了,從此越國再無顧慮了。

越王勾踐揮師滅吳,吳國慘敗,雖然越王答應將被俘的吳王夫差安置到甬東,留給她100戶的食邑,然而造化無力,悔愧交加的吳王感覺沒臉苟活於世,還是揮劍自裁了。弭謗阻諫的吳王終於失國身亡了。



越國滅吳後成了春秋最後一個霸主。越國勝利後,功臣范蠡卻不告而別、攜西施泛遊五湖、遁匿於名山大川中,後來在齊國成了富可敵國的“陶朱公”。

范蠡臨行前留言對另一位功臣文種說:“越王長頸鳥喙,刻薄寡恩,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現在不走,將來悔之晚矣”。文種貪戀權位,執迷不悟,最終落得個被勾踐賜死的可悲下場。

勾踐吞吳稱霸後,率大軍渡過淮河,召集齊、宋、晉、魯等諸侯在徐州會盟,並遷都琅琊,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代霸主。

公元前465年,勾踐病死 。其子孫繼續其霸業,越國強盛一時。直到公元前306年,再度強盛起來的楚國乘越國發生內亂之機,揮師擊越,強大的楚軍很快就滅掉了越國,改設江東為郡。自西周時首創,已建立了1000多年的越國幾起幾落,終於在楚國的強大攻勢下灰飛煙滅。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嚐膽滅亡了宿敵吳國,此後勾踐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公元前465年,勾踐去世,他死後其子鹿郢即位。鹿郢逝世後,其子不壽即位。不壽繼位後的第十年,他的兒子朱勾發動政變弒父篡位。朱勾在位37年,他是越王勾踐之後國勢最強、武功最為顯赫的君王,位期間先後攻滅滕國、郯國,當時的越國與齊、晉、楚並列為天下四大強國,威震天下!

朱勾死後,太子翳即位,史稱越王翳。越王翳在位期間,發生了“田氏代齊”這一事件,鄰國齊國一下子換了主人。田齊建立後對越國的都城琅琊虎視眈眈,而越國的另一個鄰國楚國也日益強盛,迫於齊楚兩國強大的軍事壓力,越國在中原的霸權實際上已經難以支撐,此外當時越國國內的舊吳國貴族也在圖謀復仇,在這種內憂外慮之下公元前378年越國被迫遷都於吳。

越王翳的弟弟名為豫,他為了繼承王位,連續謀害三個王子。隨後,他又挑唆越王翳殺害太子諸咎,但越王翳未聽。太子諸咎得知後甚為恐懼,他為求自保決定先先手為強。

公元前376年太子諸咎率領軍隊軍發動了宮廷政變,和他的祖父朱勾一樣弒父篡位。

不幸的是僅僅三個月後,太子諸咎又被越國人群起而殺之。“諸咎之亂”後,越國貴族之間互相殘殺,造成越國國內的政局混亂不堪、經濟嚴重倒退、社會動盪不安、民生逐漸疲敝,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迅速走向了衰落。

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北上伐齊,因為聽信田姓說客所言於是率領大軍調頭攻楚,不料楚國早有滅越之心,事先就有充分的軍事準備。當時楚國的國君楚威王親自領軍大敗越軍,殺死了越王無疆。

由於越王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分別建立東越國和閩越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越國故地成為秦朝的郡縣。

到了漢朝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民眾遷徙到了江淮一帶,自此曾經在春秋時期稱霸天下越國勢力徹底消亡。



通城丹妹


這個問題不錯。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確實沒多少事。勾踐死後就是兒子鼫與、鼫與死後是兒子不壽、不壽死後是兒子翁、翁死後是兒子翳、翳死後是兒子之侯、之侯死後是兒子無彊。越王無彊因為被齊國挑撥進攻楚國,結果被楚國大敗反殺。越國滅亡,族長們或稱王或稱君,但都紛紛臣服楚王。之後秦將王翦滅楚平百越,在越國故地設置會稽郡,正式併入了中國版圖。

不過根據古本《竹書紀年》和諸子百家等史料,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內容。越王勾踐之後是兒子適郢(鼫與)、適郢之後是不壽、不壽被兒子朱勾(翁)所殺篡位,朱勾在位攻滅了滕國和郯國,並且和楚國多有戰爭,還聯合三晉兩次大敗齊國。朱勾死後是兒子翳、翳攻滅繒國,但也無法對北方進一步經略,於是從琅琊南遷到姑蘇。

之後就和《史記》的世系不太一樣了,翳被兒子諸咎所殺,諸咎又被翳餘黨殺害。之後又有孚錯枝即位,然後被大夫寺區廢黜,又立無餘之為王。無餘之又被寺區的弟弟忠殺死,立無顓為王。而無彊就是無顓的弟弟。而無彊被楚國殺死已經是公元前306年,並非是《史記》說的公元前333年。


林屋公子


越王勾踐,姒姓又名鳩淺,是越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臥薪嚐膽”的主角。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為王,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擊潰被迫求和。之後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多年,越國國力不斷強盛起來,公元前482年與公元前478年兩次擊敗吳國。


公元前473年滅吳國,迫使吳王夫差自盡,在徐州會盟諸國,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

越國滅掉吳國以後,國土越過了淮水與中原的魯國接壤,並且疏通了江淮地區的運河,與齊魯諸侯會盟,致貢於周,被周天子承認為華夏諸侯的“伯”。

當時的越國,國境越過淮水、北抵膠東半島,東抵大海,南至寧紹平原,最西到達鄱陽湖流域。越國土地遼闊而肥沃,農業發達,由於天然地理之便,越國水兵橫行於江淮之地,成為春秋末年最後一位霸主,國力強大。

然而進入戰國時代,越國國力又迅速衰落下去,越王無疆時代,楚威王滅掉越國。


澹奕


勾踐最重要的是通過隱忍的方式才得以報仇雪恨,自己登上霸主地位。這是相當一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情。

最後一霸

越王勾踐滅吳之後,也因此當上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的國力這時候開始趨於鼎盛。勾踐去世之後,他的幾任繼承者也算是發憤圖強,這時候的越國還是維持著霸主地位。



亂象已現,樹倒猢猻散

勾踐之後,到了戰國時期。越王朱勾通過弒父取得了王位。這算是越國自勾踐之後最有抱負的一個君主了。但是也是因為他的上位模式開啟了越國宗室不再那麼統一,亂象已經在越國滋生。

到了越王無疆時候,很多國家基本上都完成了變法。早就和春秋時期已是有很大不同了。這是的越國卻還是一個老越國,並沒有半點改變的跡象,卻還有兼併他人之心。所以最終越王無疆被楚威王所殺,越國至此樹倒猢猻散,紛紛自立。



最終走入歷史

正因為越王沒有像諸多國家那樣變法,也不重視人才,在越國名存實亡之後也不像自己的祖先勾踐一樣反思,再來一次臥薪嚐膽,所以戰國之雄裡面已經沒有了它的位置。

到了秦始皇時期,當年越王的後人的勢力範圍已經和勾踐等幾個時期相差甚遠,秦始皇統一之後就來收拾這些殘餘勢力了,這時候他們也都乖乖的俯首稱臣。不過秦末也搭上了諸侯反秦的班車,到漢初又有些混得一個王來噹噹。到了武帝時期就完全融入了漢朝,越國正式走入了歷史。


淡看天上月


為什麼吳越爭霸會被這麼多人津津樂道,因為裡面的故事太精彩,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不知道這是真實的歷史時間,簡直就是神編劇才能編出來的一部狗血劇。

裡面有愛情(西施和范蠡),有復仇(越王勾踐),有驕縱(吳王夫差),有奸臣(伯嚭),有狗血(勾踐最後殺了同患難的文種)有傳說(范蠡的傳說太多,最後居然成了陶朱公,中國最早的首富),總之這裡面歷史不長,但是故事確是非常的精彩,以至於現在大家還是會經常提起這段歷史,而且兩個國家在當時來看都屬於邊陲小國。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越國滅了吳國,越國也被楚國滅了,楚國又被秦國滅了,到頭來一場空,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又迅速的滅亡了,為漢朝作了嫁衣。


昭烈名臣


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成為越王,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擊潰被迫求和。之後勾踐臥薪嚐膽,在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於公元前482年與公元前478年兩次擊敗吳國。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迫使吳王夫差自盡,此後勾踐在徐州會盟諸國,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實現了“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歷史傳奇。可就是這個春秋時代笑到最後的霸主在戰國時代卻顯得似乎籍籍無名。

事實上在戰國早期越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畢竟當年的吳國就險些滅掉楚國這樣的老牌大國,而勾踐滅吳之後坐擁當年吳、越兩國的土地人口兵馬糧草,實力更勝當年的吳國,完全具有稱霸天下的資本。當時越國將首都遷移到了琅琊地區,這一地區在今天山東省境內,已經靠近老牌大國齊國的疆界了。這一舉動直接威脅了中原各國:在當時甚至有一些小國投靠了越國,越國甚至堪與晉國、楚國比肩。在戰國的初期越國仍是四大強國。墨子認為:楚國、魏國、齊國、越國為四大強國,這時秦國都還排不上號。然而越國的衰敗之迅速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到戰國中期隨著秦、趙等國相繼崛起,七雄在選擇自己盟友時甚至考慮了中山國和宋國,但都沒有考慮越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戰國初期的列國地圖

事實上越國中衰的跡象在越國滅吳之後的全盛時期就表現出來了:志得意滿的勾踐不再銳意進取,並且將數百里的土地主動割讓給楚國等諸侯國。特別是淮上之地的贈送,無異於表明越國就安心在吳越之地做一個土霸王。這種不思進取,遠離中原先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等制度的心態使得勾踐變得日益剛愎自用。在其死後其王室宗族經常發生內亂。尤其是在王朱勾發動政變弒君殺父篡位後,越國連續發生幾代內亂弒君篡位的惡行,而這對於越國的國力無疑是巨大的內耗。從“諸咎之亂”後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伴隨著越國王族的內亂,人才的匱乏也日益嚴重:在越王勾踐以後越國再也沒有出現什麼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那家天下的時代君主的水平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越國連續發生了多次弒君事件,一系列的政治動盪造成了人心浮動。戰國時期各國爭相籠絡人才——例如蘇秦、商鞅、孫臏、張儀、公孫衍、樂毅、申不害等大佬。但是由始至終越國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上無賢君下無能臣的國家怎能不衰敗?

事實上越國本身的地理位置就算不上好,越國君主的做法更使問題雪上加霜:吳越地區當時還是蠻荒地區。越國完全是依賴范蠡、文種等傑出人才的輔佐,制定了良好的戰略規劃,加之時運眷顧才成就霸業。越國的糧食產量、武器產量其實樣樣不及中原各國。時至戰國中期秦國吞併了陝北和巴蜀地區,趙國則吞併中山國和草原地區,燕國選擇向遼東發展。就連鄰居楚國也選擇向南方發展,但是越國沒有擴張的空間:越國的東邊是大海、西邊是楚國、北邊是齊國,當時越國絕對不會渡海征服日本。齊國和楚國都是強國,越國根本就吃不下這些國家。

戰國中期的列國地圖

到了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時代想要恢復勾踐時代的越國霸業,於是興師北伐齊國。齊威王田因齊派使者遊說越王說:“越國不攻打楚國,從大處說不能稱王,從小處說不能稱霸。估計越國不攻楚國的原因,是因為得不到韓、魏兩國的支持。韓、魏本來就不攻打楚國。韓國如攻打楚國,它的軍隊就會覆滅,將領就會被殺,那麼葉、陽翟(韓國國都,今河南禹州)就危險;魏國如攻打楚國也如此,軍隊覆滅、將領被殺,陳、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韓、魏事奉越國,就不至於軍隊覆滅、將領被殺,汗馬之勞也就不會顯現,您為什麼重視得到韓、魏的支持呢?”

越王說:“我所要求韓、魏的,並非是與楚軍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鬥,何況攻城圍邑呢?我希望魏軍聚集在大梁城下,齊軍在南陽、莒練兵,聚結在常、郯邊界,那麼方城以外的楚軍不再南下,淮、泗之間的楚軍不再向東,商、於、析、酈、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區的楚軍不足以防備秦國,江南、泗上的楚軍不足以抵禦越國了。那麼,齊、秦、韓、魏四國就可以在楚國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韓、魏無須作戰就能擴大疆土,無須耕種就能收穫。現在,韓魏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而為齊國和秦國所利用。所期待的韓魏如此失策,怎麼能依靠他們稱王呢!”

齊國使者說:“越國沒有滅亡太僥倖了!我不看重他們使用智謀,因為那智謀就好像眼睛一樣,雖然能見到毫毛卻見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韓魏失策了,卻不知道自己的過錯,這就是剛才比方的‘能見到毫毛卻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論了。君王所期望於韓魏的,並非是要他們的汗馬功勞,也並非是與韓、魏聯軍聯合,而是分散楚軍的兵力。現在楚軍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於韓魏呢?”越王說:“怎麼辦?”使者說:“楚國三個大夫已分率所有軍隊,向北包圍了曲沃、於中,直到無假關,戰線總長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軍隊聚結到北部的魯國、齊國、南陽,兵力還有超過這種分散的嗎?況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晉、楚爭鬥;晉、楚不鬥,越國不出兵,這就只知兩個五卻不知十了。這時不攻打楚國,我因此判斷越王從大處說不想稱王,從小處說不想稱霸。再說,讎、龐、長沙是楚國盛產糧食的地區,竟澤陵是楚國盛產木材的地區。越國出兵打通無假關,這四個地方將不能再向郢都進獻糧、材了。我聽說過,圖謀稱王卻不能稱王,儘管如此,還可以稱霸。然而不能稱霸的,王道也就徹底喪失了。所以懇望您轉而攻打楚國。”

於是越王聽從了齊國使者的建議,放棄齊國,攻打楚國。而楚威王則集中兵力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擊殺了無疆,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然後在長江邊在石頭山(今南京清涼山)上建立金陵邑(今江蘇南京)。接著,楚威王乘勝指揮大軍討伐齊國,進圍徐州,與齊國大將申縛鏖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越國經楚國這次打擊,分崩離析,各王族子弟們相爭權位,但最終都降服於楚。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唐·李白《越中覽古》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
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具上文可見,越王勾踐不過一庸主,雖然臥薪嚐膽、吞吳雪恨,號稱霸王,但是功成之後,自毀長城、貪圖享樂。

勾踐死後,他的後代相繼伐齊、伐楚,在勾踐死後第七代國君在伐楚的時候被楚威王打敗,舉國降楚。

自此越國滅。


枯榮說


那就要從臥薪嚐膽說起。

夫差繼位後,重用孫武和伍員(伍子胥),後者也不負眾望替他開疆闢土,但是在擊敗楚國和越國後,放縱起來,孫武和伍員的淡出為夫差的失敗埋下伏筆。

事實上,除了勾踐自身的堅韌與勵精圖治外,他的策略也使他走向成功,他和齊國、楚國和晉國交好,在暗自發展的同時,還慫恿吳國去北伐,去中原爭雄,他得逞了,趁虛而入,進攻吳國。端老巢還差點火候,所以逼迫吳王議和。四年後,越國再次發起攻勢,吳國從此一蹶不振。直到滅國。

越國成為新的霸主。

到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時,有非常大的軍事動作,"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疆。”伐齊國的時候,對方施加以“嘴遁”,叫越國轉而攻楚,這是越國最大的失誤,因為他們被楚國擊敗,原來佔有的吳地也被奪去,最最重要的是,越王因此被殺。越國群龍無首,外患轉為內憂,諸子爭立,相互傾軋,向楚國服軟,從此開啟了下滑之旅。

到了公元前306年,楚國趁其亂,將其滅之。

後七世,越後人閩君搖,幫助平定了秦國,再次被封為越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