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葡萄、苹果、猕猴桃,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味水果,却被学生和老百姓用来给教授命名,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奥秘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访这些可爱的“水果”教授们。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葡萄教授”李华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他是新中国第一个葡萄及葡萄酒博士,他在中国第一个开办了葡萄酒专业,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葡萄酒行业标准,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他从教30年,直接、间接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将近400人,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教授。

李华教授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葡萄栽培学》《葡萄品种学》等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获得学生的好评。为了推广葡萄酒知识,李华编写出版了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系列教材,结合中国葡萄酒生产实践,制作了《中国葡萄酒酿造与质量控制》电教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李华带领他的团队实现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葡萄酒从无到有,并迅速跃升为世界葡萄酒生产与消费大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成为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黄埔军校”,而李华教授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教授”。

“苹果教授”赵政阳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说起苹果,不得不提两个品种。一个是“秦冠”,一个是“红富士”。“秦冠”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上世纪60年代育成,七八十年代在我国大面积示范推广是我国自育苹果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品种。“红富士”是舶来品。上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90年代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逐步取代“秦冠”,成为我国第一大主栽品种,其种植面积占到七成左右。

持续攻关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团队培育出两个优质新品种,终于让国人吃上国产好苹果。其中,“瑞阳”味道脆甜适口,略带香味,可与红富士媲美。而“瑞雪” 吃起来有独特的香味,常温可储藏5个月,放到春节吃则品质最佳。经过10 年的示范引领,两个新品种已经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苹果主产区种植。赵政阳教授也因为数十年来对苹果的持续钻研被西农师生亲切的称为“苹果教授”。

“猕猴桃教授”刘占德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他十余年来奔走陕西省内各猕猴桃种植基地,把猕猴桃试验站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他多次到新西兰、意大利、英国、美国、韩国等地学习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他从机关“自贬”基层,却培育出“网红水果”。

猕猴桃教授刘占德近10年着重于猕猴桃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猕猴桃品质与健康研究、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等。主持并成功选育出4个猕猴桃新品种——‘脐红’、‘农大猕香’、‘农大郁香’和‘农大金猕’猕猴桃。

“核桃教授”翟梅枝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十年光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从山区人眼里的翟大姐变成了如今的翟阿姨,看着他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我不后悔。”这是翟梅枝对自己驻商洛核桃试验示范站十年工作的总结。

翟梅枝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的创始人兼首席专家,从事核桃品种选育和副产品利用。为了山核桃的育种,10年间她远赴500公里外的陕西商洛推广核桃高接换优。在她的努力下,先后成功培植“西扶一号”和“西林三号”等核桃新品种,商洛核桃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80万亩年产3万吨产值5亿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326万亩年产12.8万吨产值达到28亿元,核桃成为当地人致富的“摇钱树”,翟梅枝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核桃教授”。

四位教授,来自同一所高校,改变了中国这四大产业!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很多教授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欢迎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校园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