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一提到 iPhone,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已经故去的乔帮主,是他设计并制造了 iPhone,把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虽然可以说是乔布斯发明了 iPhone,但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 iPhone 不是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设计生产的吗?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iPhone 当然是苹果公司设计生产的,乔布斯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 iPhone 内部的那些关键性的技术,基本都和苹果公司没啥关系。经济学家马祖卡托做过一项研究,就是 iPhone 的诞生需要12个关键技术,分别是微处理器、存储芯片、固态硬盘、液晶显示、锂电池、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互联网、HTTP 协议、手机通讯网络、触摸屏和 Siri。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这12项技术都不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发明的,也就是说,它们都不是专门为了 iPhone 发明的,很多技术在 iPhone 出现之前许多年就有了,它们才是 iPhone 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乔布斯,移动互联网时代肯定还是会出现,只不过可能不是从2006年开始而已。那么好,在知道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技术是怎么出现的?是谁发明了它们,又是谁让它们一点点成熟?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这算一个问题吗?当然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技术和 iPhone 不一样,乔布斯研发 iPhone 是有明确的经济利益驱动:我投入巨额资金,是因为我相信市场会买账,我能把钱赚回来。可是,iPhone 背后的这12项发明,绝大多数不是某个企业研发出来的,因为这些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根本不赚钱,有些甚至到现在也不赚钱。也就是说,如果单靠市场机制,这些发明是大概率不会出现的,那么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些技术发展?答案是,政府。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比如,1969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出资,把十五个研究机构的内部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叫“阿帕网”,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在当时的政府看来,这个成就很了不起,等于是修了个遍布全国的铁路网。但是,这个铁路网上并没有火车,也没有什么要运输的东西,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人知道互联网到底能干什么,那就更不要提用它赚钱了。直到80年代左右的时候,互联网的意义才逐渐显露出来。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不仅互联网,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也是政府项目的成果。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声音和光这些模拟信号数字化,只有完成数字化,手机才能处理。这个算法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63年,当时的肯尼迪政府搞了个项目,目的是要监视苏联的核武器试验,这才有数学家发明了这个算法。而触摸屏则最早是由英国政府资助,由西欧核子中心研究出来的,后来这个技术被带到美国,成立了一个私人公司,苹果收购了这家公司,触摸屏才在 iPhone 上出现。就连 Siri 最早也是美国军方资助的,最开始是想让军事人员用上人工智能助手,后来“流落民间”,各种风险投资才开始加入。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你看,在 iPhone 的背后,有一股关键的沉默力量,那就是各国政府。其实,不仅 iPhone 是这样,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之所以能风生水起,前台英雄是马斯克,背后的沉默力量是美国国家航天局。SpaceX 的技术、人才甚至订单,都是 NASA 给的。有个流行的看法是,经济发展应该以自由市场为主,政府应该只做裁判员,公司具体怎么折腾不管,只负责管理那些公司“负外部性”,比如环境污染、公地悲剧等等,其他的不要参与,只要做好行业规范和监管,必要的时候收拾烂摊子就行了。但通过我们刚才说的就可以说明,在很多时候,自由市场可能并不起作用,特别是在短期内不赚钱的事情,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政府。

iPhone 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乔布斯或苹果公司的功劳,这是啥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