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了。

这一消息让整个互联网界都弥漫着遗憾和哀伤的情绪。

不仅仅是因为世界上失去了一位屡创奇迹的天才,更是因为从此少了一个可以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的先驱人物。

尽管库克接手苹果后,成功地将苹果从破产的泥潭中拉出,又将苹果带到市值破万亿的高度。

但是很多果粉们依然认为是库克毁了iphone,毕竟现在的iphnoe每次推新都是又贵又丑又没有新意。

有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乔布斯是一个极客,而库克是一名商人。

库克做的最成功的事情,从来不是让苹果颠覆已有的创新,而是让华尔街爱上了乔布斯建造的世界。

这也无怪乎,为什么每次苹果推新,都会有人缅怀当年的乔布斯,也会有人戏谑:乔布斯要是活着,一定会炒掉现在的iphone研发团队。

而正是乔布斯的偏执、追求完美的性格,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正应乔布斯说过的那句话: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乔布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然活成了一种创新的符号。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01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旧金山。

他的生父母决定放弃乔布斯的抚养权,乔布斯出生后没几天就被一对工薪阶层夫妻收养。

有些媒体把乔布斯暴躁、易怒的性格,归结为乔布斯的这段被抛弃的经历,但是乔布斯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拥有这样的父母。

事实上,养父母觉得乔布斯是个特别的孩子,从小对乔布斯也是有求必应的态度。

乔布斯的养父母甚至允诺:一定会送乔布斯上大学。这对中产阶级下层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是养父母的照顾和爱,让乔布斯从小觉得自己是受到优待的。

而乔布斯在日后受到种种诽谤、质疑,还能保持强大的自信心和锲而不舍的劲头,这一切都与他养父母的爱有关。

不仅如此,乔布斯的养父母还培养了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尤其是在手工工艺方面。

乔布斯的养父,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包括机械工、汽车修理师等。

养父很喜欢各种手工艺,也喜欢捣鼓各种器械,周末会带着乔布斯做家具或是改装汽车。

乔布斯始终记着父亲的教诲:

对于一个橱柜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底面与表面的抛光一样重要;

对于一个雪佛兰汽车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刹车片和汽车油漆一样重要。

尽管他的养父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数字电子产品,但是乔布斯把自己在这一领域卓越的审美能力都归功给了他的养父。

这就是乔布斯从小受到的教育: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并把事情做到完美。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02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硅谷长大,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乔布斯所在的小区,很多孩子的父亲都是工程师,在新兴技术公司总部上班。

这些公司后来都成了科技巨头,包括英特尔、惠普和应用材料公司。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乔布斯在俱乐部认识了同样才华横溢的沃兹。

沃兹比史蒂夫大5岁,有点书呆子气,比较害羞,远没有史蒂夫那么自信专断。

同史蒂夫一样,沃兹对电子技术的了解同样源于自己的父亲和邻居孩子的父亲,但无论在校内校外,他都比史蒂夫钻研得更深入。

乔布斯说服沃兹干脆从惠普辞职,专心研制一台物美价廉、容易操作、人人支付得起的计算机。于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就在乔布斯家的地下车库,悄悄诞生了。

1975年下半年到1976年上半年,沃兹在不断完善他的设计,而乔布斯则发挥了他惊人的谈判和说服能力,成功获得了第一批顾客。

一年后,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起名为苹果。

伊甸园里夏娃偷食苹果,完成了人性的启蒙;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碰出伟大的思想火花。

苹果这个名字,预示着这家公司将拥有无限创意和可能。

而苹果创立的那一年,乔布斯刚刚21岁。

苹果的起步,着实是风光无限。尽管一开始Apple I 几周只能卖掉十几台,而Apple II 的销量突然飙升至每月500台。

此时,乔布斯身家高达2.6亿美元,苹果也从刚开始的寥寥几人发展为2900人的大公司。

乔布斯已经用实力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取得不俗的成绩。

然而,随着苹果的组织越来越壮大,体系越来越复杂,乔布斯不得不面对大型团队和官僚体系。

在打造Apple III的时候,乔布斯发现这不过是Apple II的改良,本质上毫无改进。

另一边,乔布斯见识到了最新技术:鼠标和图表,有了这个技术,就不用输入复杂的代码进行操作,只要通过鼠标,就能实现很多功能,真正实现电子产品在个人市场的普及。

于是乔布斯想打造一个全新的产品:丽萨。

然而,苹果为丽萨选定的目标客户群体是企业,乔布斯却只关注个人用户的使用体验。

从长期来看,斯蒂夫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几年以后,操作简便的个人电脑迅速占领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市场,然而短期来看,情况却并不乐观。

乔布斯无法调和公司的要求与自己野心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他离经叛道、挑战权威的个性,与当时斯卡利想让苹果市场化的想法格格不入。

在这场战役,暴露了乔布斯的诸多缺点:

处理不好与权威之间的关系,管理不好大型团队,无法适应实力不如自己的老板,这一切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扫地出门,只保留董事长的虚职,没有任何实权。

自此,苹果便走上了下滑路,变得越来越平庸。

当时的老员工把乔布斯的离开称为是“挖走了苹果的心脏,装上了一颗人工心脏”。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03

乔布斯离开苹果,这一走就是11年。

很多人把乔布斯的这段离开,当成是职业生涯中的插曲。但事实上,如果不读懂这段时间的乔布斯,就无法理解苹果后面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刚离开苹果的乔布斯,他很快成立了一家新公司NeXT,并坚信自己可以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产品。

然而,负气出走的乔布斯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苹果中的问题所在,而是像一个失去束缚的孩子,任凭自己的阴暗面发展到极致。

乔布斯还是那样的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他瞧不上周围的人,他会禁不住用粗鲁的方式炫耀自己的智慧;

他不会用圆滑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而是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厌倦与烦躁;

乔布斯还试图插手干预每一件小事,想给每一件事情亲自做决策,但这种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正说明乔布斯还没有学会如何纵观全局,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不仅如此,乔布斯还十分铺张浪费。

在NeXT还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他花重金请人设计商标,请人打造一流的工厂,从工厂外的景观绿化设计到运送零部件的滚轮机械装置,NeXT工厂就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

而乔布斯却定下每天生产600台电脑的任务。得了吧,工厂的月产量都没有超过600台。

毫无疑问,乔布斯在苹果吃的苦头,在NeXT又重新吃了一遍。

就连最初死心塌地跟着乔布斯,从苹果都跳槽到NeXT的5名核心员工,都因为无法忍受乔布斯,6年后都纷纷选择辞职。

也许是乔布斯太想向苹果证明自己可以,而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乔布斯又一次败阵下来。

戏剧性的是,让乔布斯一步一步学会宽容,学会成熟的,却是成立NeXT的那年,乔布斯无心插柳投资的皮克斯。

皮克斯的前身,只是一个小小的制图小组,但乔布斯高瞻远瞩,看到了3D技术的前景,希望皮克斯的技术能为NeXT所用。

然而,在苹果和NeXT,乔布斯采用的是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他是创始人,他一手打造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大小事务,都围着乔布斯转。

但在皮克斯,它就像社团一样,有自己的文化,团队也配合默契,乔布斯虽然是皮克斯的老板,但毕竟不是创始人。

在皮克斯,乔布斯也不得不尊重导演和制片人的意见。

皮克斯的成员知道他们老板古怪的个性,所以每次讨论都不带他,因为皮克斯知道,以乔布斯强势的个性,若让他参与进来,讨论都将无疾而终。

而乔布斯也不像之前暴躁地催促团队,而是静静等待。

在与皮克斯团队的相处中,乔布斯终于学会了从远处欣赏,也终于学会了放手和宽容。

后来,皮克斯的一分半钟的小台灯短片,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锡铁小兵》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而《玩具总动员》更是颠覆了电影行业,被美国电影学会列入了美国百部佳片的名单。

乔布斯的皮克斯之旅,不仅让他成为了亿万富翁,也帮助他重新找回了自尊。

更重要的是,他从皮克斯团队上学到的管理技能比之前的要多的多。

如果没有在皮克斯的经历,就不可能有苹果的第二次辉煌。

而另一边,苹果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就像是烧起来的老房子。

乔布斯站在安全地带看着苹果,就像是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点一点地陨落。

是时候回去了。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04

而在被苹果放逐的十年里,乔布斯一直保留着苹果的股票。

1996年,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拯救NeXT,乔布斯将NeXT卖给了苹果,获得了苹果大部分的股票,而这也开启了乔布斯的回归之路。

此时的苹果,急需一位领袖,现任CEO完全无法担此重任。

苹果已经变成了一家“大腹便便”的官僚机构,它有20多个独立的营销团队,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产品线更是分崩离析。

尽管乔布斯在人们心中,还是那个行事古怪、自由散漫、暴躁任性,只有在带领小团队时才能取得成功的毛头小子。

但是对乔布斯精神坚信不疑的人们都说:只有乔布斯才能拯救苹果。

而乔布斯也开始慢慢展现了他被放逐的日子里学到的东西:

在拯救NeXT、与迪士尼谈判以及推动皮克斯上市的过程中,他学会了纪律,领会了耐心的价值;

在皮克斯团队中,他学会了如何管理才华横溢的创意团队;

他也见证了《玩具总动员》这部杰作,在打造过程中的曲折与漫长。

他经历的一切,他慢慢培养出来的耐心与成熟,使他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商业领袖,带着苹果走上了一条缓慢而坚定的复苏道路。

为了拯救苹果,乔布斯先是砍掉了绝大部分的产品线,只留下了四种产品:

两种不同型号的台式机,一种为普通人设计,一种为专业人士设计;两种不同型号的笔记本,同样为那两类人。

除此之外,乔布斯还做了两个决定,一个是关于技术的,另一个是关于市场的。

这两个决定也让iMac从一大堆灰不溜丢的盒子中脱颖而出。

技术上,乔布斯坦决定为iMac配置光盘驱动器而不是软盘驱动器。

市场上,在Mac前加了一个字母i。通过这一改动,苹果再一次巩固了“个人”电脑公司的定位,在市场上iMac大获成功。

乔布斯设计的iMac帮助苹果迈出了复苏的第一步,也给苹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乔布斯的努力下,世界终于慢慢向苹果敞开了大门。

从iMovie到iTunes,再到iPod的诞生。乔布斯的耐心和远见让公司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般在电影的最后,所有的误会都会解开,所有的感情即将得到升华。但乔布斯的生命毕竟不是一部电影。

2003年,乔布斯被确诊为胰岛癌。后来,乔布斯又活了七年,而这七年,也是乔布斯最多产、最富有创意的时期。

若是普通人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大抵会把工作节奏放慢,或是列一张愿望清单。

但乔布斯却更加专注了,他的妻子劳伦说:他从事他热爱的事业,他甚至双倍下注。

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时间,iPhone横空出世,改写了手机行业。人人都在谈论iPhone精妙的外壳,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

我们口袋里的iPhone事实上就是20年前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的克雷XMP超级计算机,iPhone的操作系统、运算处理速度、数据存储容量都与XMP不相上下,但售价却只要600美元。

这是乔布斯的突破,这才是iPhone的本质。

而乔布斯也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也就是苹果的愿景:

把运算工具交到普通人手中,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回看乔布斯的一生,有过风光无两,也有过英雄落泪,即使是在低谷,乔布斯也能找到绝地反击的力量。

要问是什么让乔布斯如此执着苹果的愿景,是热爱。

虽然被诽谤,虽然不被理解,虽然被驱逐,虽然即将死去。

但是乔布斯一直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伟大的,也正是这份热爱,驱使乔布斯步履不停。

乔布斯一直把“记住自己即将死去”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在做生命中重大决定时,也时刻牢记着这句话。

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期望、荣耀、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变得微不足道。

在时间的沙漏下,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