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一場維權背後的滿地雞毛

今天與您分享作家張夏關於中

篇小說《社區公敵》的創作談。《 社區公敵》,原發《 清明》2018年第5期,《小說月報》2018年第11期選載。

张夏:一场维权背后的满地鸡毛

張夏,本名張春歡,生於20世紀70年代初。作品見於《小說月報·原創版》《湖南文學》《江南》《長江文藝》《北京文學》等。出版有中篇小說集《綠燈記》及長篇小說三部。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一場維權背後的滿地雞毛

——《社區公敵》創作談

文│張夏

我目前所住的社區,規模挺大,有三萬多人。它有兩大特點,一是老人小孩多,二是集會多。剛搬來時,經常見到各種橫幅、標語、旗幟,鋪天蓋地,有氣壯山河的即視感,彷彿重回某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宣傳發動業主投票組建業主委員會;反對附近建變電站、垃圾回收站……可謂名目繁多。無論是什麼主題的活動,一律紅旗飄飄,氣氛熱烈。此外,小區還有業主群,群內每天都充斥著各種抱怨。每一次抱怨都上綱上線,總想煽動別人跟自己並肩作戰。

這些活動大部分是退休老人唱主角。年輕人或起早摸黑忙生計,或沉迷網絡不管窗外事,他們父母這一輩——跳廣場舞、打太極、集會,活得風生水起。喧囂靜止下來時,他們其實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大爺大媽,各有各的命運和生活,城市裡鄰里之間的疏離和隔閡從沒有因共同集會共同奮鬥而有所減輕。

每當看到一群老年人慷慨激昂、“革命意志”無比堅定的樣子,我不禁有些惶惑,又有些哭笑不得。社區維權是這個時代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從福田區搬到布吉,就親身經歷並參與過好多次類似的維權活動。有時是主動的,但更多時候是被動的,被一種熱烘烘的場面裹挾而行,目睹大家用高音喇叭唱歌、喊口號,忙得不亦樂乎。但身處在人群中的我,從沒有真正沉迷其中,因為我始終藏著另一雙眼睛,本能地進行觀察和反思。

我原本只想做一個旁觀的記錄者,寫一篇關於成立業委會進程的立場客觀的非虛構。但是社區大媽們的激情澎湃以及網絡上的各種群體狂歡,讓我突然有了警惕之心,關注事件表面下的躁動,畫外音以及各種緣起緣滅。這讓我想到,目前網絡上的各種批評公共事件的言論,都是顯得義憤填膺,喜歡上綱上線,未審先判,給與自己立場相反的人戴各種大帽子或者挖根挖底羅織罪名。這是人性的真實嗎?

當然,社區的志願者們各種無私付出,不計回報的盡心盡力,歷經很多曲折險阻,才成立業委會,我是看在眼裡的。但我寫作的目的不是記錄這個過程,而只是以籌建業委會為故事背景,揭示出我想表達的某個主題。作為一個小說作者,不會看到山就僅僅寫山。

這篇小說曾在深圳睦鄰文學大賽中獲得年度第二,在此借用一下常駐評委費新乾先生的點評:“看似一本正經,實則詼諧荒誕;看似一派熱鬧,實則一地雞毛。主人公的個人英雄主義,遇上大媽大爺的群體狂歡,合拍時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合拍時那是‘牆倒眾人推’。從社區英雄到社區公敵,是盲從對個體的顛覆,是時代的反諷。”

小說《社區公敵》記錄的不過是一場維權背後的滿地雞毛,但願讀者能從中悟到一點什麼。

张夏:一场维权背后的满地鸡毛

中篇小說

裘山山失 控

選自《作家》2018年第9期

林 森海里岸上

選自《人民文學》2018年第9期

張學東阿基米德定律

選自《當代》2018年第5期

林那北藍 衫

選自《芳草》2018年第5期

張 夏社區公敵

選自《清明》2018年第5期

短篇小說

喬 葉隨機而動

選自《青年文學》2018年第9期

張惠雯沉默的母親

選自《江南》2018年第5期

張 楚夜 鳥

選自《時代文學》2018年第8期

林秀赫一個乾淨明亮的廚房

選自《上海文學》2018年第8期

禹 風面 試

選自《天涯》2018年第5期

小 白離 岸

選自《小說界》2018年第5期

封二

作家現在時:尹學芸

作家現在時

张夏:一场维权背后的满地鸡毛

作家現在時·尹學芸

张夏:一场维权背后的满地鸡毛

敬告讀者:2019年期刊徵訂全新開啟。《小說月報》《小說月報·大字版》2019年起將擴容,以更豐富的內容服務讀者,定價調整為每期15元。《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每年4期,每期推薦一至二部文壇最具話題性長篇新作、五至八篇名家新銳精彩中篇,2019年起調整為每期25元。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小說,就是小聲地說小說月報微信 刊物最新動態,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創作感言,讀者閱讀心得,文壇潮流脈動,隨時隨地向您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