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13名消防員“貼身”看護 日日更新消防地圖

11月19日,記者來到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塊電子顯示牌上寫著:距離竣工還有223天。在此之前,李棟等13名消防員已經守衛機場建設近兩年。

2016年12月6日,大興消防支隊成立新機場滅火救援分隊,進駐當時還是荒地連片的建築工地。兩年多的時間裡,分隊消防員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每天都有新改變的建設工地,他們摸清工地每個角落,不斷更新“消防地圖”,為機場建設提供了“貼身”的看護。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13名消防员“贴身”看护 日日更新消防地图

中間為李棟

成立滅火救援分隊 護航新機場建設

從新機場建設工地的三號門進來,走上坑窪不平的道路,與一輛輛工程車擦肩而過車,就到了新機場滅火救援分隊的所在地,一座牆上寫著“消防”二字的臨時板房。

“我們分隊原來的正門是北門,但現在只能走西門了。” 李棟今年29歲,來自生物醫藥基地中隊,是滅火救援分隊的指揮員,他指了指北門的方向。

記者從北門一探頭,就看到緊貼院牆的一條三四米的深溝,溝底的工人們正在噴灑泥漿,他們建設的是地下管廊。“門前的路成了工地,這可能就是我們和其他消防中隊最大的不同:我們身處工地,面對的是工人。”

分隊院裡停了三輛消防車,讓原本就狹小的院落顯得更加侷促,但走進板房內,記者看到的是一個消防隊原本該有的模樣:乾淨的房間、整潔的內勤和一群橄欖綠的消防員。

李棟告訴記者,根據總隊的命令,大興消防支隊從各中隊調派了13名消防員,組建了新機場滅火救援分隊,並於2016年12月6日正式投入執勤備防。按照原先的設想,機場竣工後,分隊全員撤走。

記者瞭解到,目前分隊配備了包括一輛高噴泡沫車在內的三輛消防車和700餘件消防裝備,“我們目的是為新機場建設保駕護航,任務是對新機場建設實施‘貼身’看護。”

但讓隊員們沒想到的是,黃沙和噪音,對他們進行了“貼身的看護”。

來時是成片荒地 半夜常被大車震醒

“剛來的時候,分隊周圍就只有一個攪拌站,不遠處的航站樓還沒有成形,其餘地方就是成片的荒地。” 分隊另一個名指揮員李廣,今年24歲,他來自採育中隊,“當時生活用品都成問題,只能支隊給定期送,分隊沒法開火,我們吃飯在城建指揮部的食堂解決。”

生活用品和飲食的問題好說,對於李廣和兄弟們來說,整日黃沙漫天的問題更難解決,“基本沒法在戶外訓練,在室內也不敢開窗,半小時灰塵就會積一層,再加上各種切割、焊接,空氣質量也不好,只能在車庫裡鍛鍊。”

李棟回憶,分隊當時的北門前是一條主路,因為工期緊,一些施工單位24小時不停工,車流量十分大,因為當時門口設有減速帶,這給分隊指戰員夜間休息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大車不減速,過減速帶時,整個分隊板房都在抖,我們經常半夜被震醒。”

記者敲了敲板房的牆壁,發出“咚咚咚”的聲響。“板房冬冷夏熱,而且工地因為施工經常停水停電,有時候一週停個三次四,夏天洗不了澡是小事,但對於靠水滅火和靠電聯絡的分隊而言,這是個大事。”李廣說。

“現在說起來條件挺艱苦,但這兩年我們也過來了,我們是來保障機場建設的,不是來享福的。”李棟說,分隊成立的第二天,對建設工地的調研就開始了,並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工地每天都在變 “消防地圖”每天更新

李棟和分隊要做的是“六熟悉”,要摸清新機場45平公里的建設工地面積內,有哪些單位、重點單位、道路、水源和人員等情況。

“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建設工地每天都有新變化,今天這裡有條路,明天就成工地了,今天這裡有個消火栓,明天就被掩埋了。”李棟說,每天調研完他們就把調研情況錄入電腦,製作“消防地圖”,但第二天肯定又會有新更改。

經過一個月的調研,分隊基本瞭解了轄區內的消防情況,但調研卻一直持續至今,因為建築單位不斷增加,從最初的30幾家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家,“我們現在能做到,一聽哪家單位,就知道這家單位的施工現場在哪裡,施工材料是什麼,附近的道路和水源情況是什麼。”

單位的增加意味著人員的流動性大,消防,最終還要落實到每個工人身上。記者跟隨李棟等三名消防員來到主航站樓的四層,記者在入口處看到,不僅擺放著滅火器,還有寫著“違反《消防法》規定的動火作業和吸菸違法嫌疑人,一律處5日以下拘留”等內容的提示牌。

李棟說,相對於其他建築工地,新機場作為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施工單位的安全意識較強,作業也較規範,“但我們的安全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進入航站樓四層大廳,抬頭可見頂棚火花崩濺的作業。在地面一處消防巡邏點,李棟看見幾個臉生的工人,立馬上前問,“巡邏車怎麼擺著不開?”“滅火器知道怎麼用嗎?”“你們的負責人在崗嗎?”

兩年較大火情僅兩起 重點看護明火作業

李棟說,分隊成立至今共接處警69起,警情相比其他中隊較少,其中火警佔一半多,“但這一半多中,絕大部分是秋冬季節荒草引發火情,發生在工地的較大火情僅有兩起。”

今年5月27日中午時分,崗哨發現分隊西側有大量的黑煙,分隊將這一情況迅速上報總隊119作戰指揮中心。總隊立刻調集包括分隊在內的6箇中隊、21部消防車、110餘名消防官兵趕赴現場,總隊、大興支隊兩級全勤指揮部也相繼到場指揮。

起火點是一處管廊工地,起火物質是塑料模板,因此產生了大量濃煙。趕往現場途中,分隊第一時間調集充足的增援力量,為成功滅火搶佔了先機。經過近1小時的撲救,火勢被撲滅,現場無任何人員傷亡。

據悉,另一起火情則是油氈起火引發。李棟說,建築材料一直是他們重點盯防的潛在隱患之一。“我們要求工人焊接等明火作業時,必須有專人在一旁看守,要麼拎著水桶,要麼拿著滅火器。”

荒草類警情有季節性特點,特別是臨近春節,工地留守人員多為年邁門衛,加之工地毗鄰鄉村,春節期間普遍有燃放煙花爆竹情況,分隊為應對這一情況,每天都會進行草地溼化工作。

工地警情還有一部分是搶險救援。李廣說,施工工地車流、人流量大、道路複雜多變,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今年10月19日,一輛滿罐的水泥罐車因為道路不結實,掉在路邊溝裡,“車整個扣了過來,最後調來一輛大吊車,把罐車吊起來,我們才進行了破拆,把人救了出來。”李廣說。

工地火情少,背後離不開滅火救援分隊的預防宣傳工作。分隊內部雖然分為戰鬥版、司機班和專勤班,但大家又都是戰鬥員,同時,李棟和他的兄弟們也宣傳員。

李棟說,為培養工人用電安全及防火意識,分隊會深入各施工工地發放宣傳品和集中授課,針對工地內車流量大且多為大型渣土車的情況,分隊每週都會開展駕駛員安全授課,提示行車安全。“有的施工單位在聽完課後,會主動來中隊參觀,向我們諮詢一些問題。”

分隊也不會放過一些細節,建築材料不能堆放,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取,用多少取多少,木質塑料等易燃建築材料必須用防火布罩起來;各施工單位必須配備灑水車,並對灑水車改裝,可以接上水管和水槍,火災初期先自救;一些各重要部位、場所,車輛停放無序必須改正,以防阻擋消防通道;發現火情,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不能因為害怕處罰就選擇自己滅火,因小失大。

在這兩年中,李棟和兄弟們的身份也從武警官兵變成了消防指戰員,“身上的衣服換了,但滅火救援的天職沒有變,救死扶傷的決心沒有變。”

“我們來的時候還是一層,現在都四層封頂了。”站在航站樓的四層大廳,李棟環視著蛻變中的航站樓,“雖然嘴上說這裡條件艱苦,但能守護這座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工程,我們心裡很自豪。還有223天,我們會堅守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