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個記者節:做新時代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開欄語>>>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之際,第十九個中國記者節如約臨近。

近年來,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四向四做”,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用筆力和腳力書寫發展業績,用智慧和真情講好綿陽故事,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凝聚了強大輿論力量、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在第十九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特別報道《做新時代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共同回顧新聞背後的新聞故事,分享新聞工作者的苦樂人生。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

□宋長豐

乾隆時有個讀書人叫周廣業,據說編纂《四庫全書》的許多博學鴻儒找他校勘,凡經他之手的書籍,皆為善本。古書校勘,其工作內容與方法,類似於今天的報刊編輯:裁剪剔除,增補校訂。儘管報紙的歷史不長,但“記錄新聞”這樣的寫作手法,遠可追溯至孔子作《春秋》。其實報社編輯,既是在編新聞,也是在修編一部活生生、滾燙燙的地方當代史。

我曾有三年記者生涯,一篇淺薄的稿子經編輯推敲之後,相當得體。功夫之深,令我肅然起敬。如今,我當編輯已快兩個寒暑了,下班回家常伴隨夕露晨風。對編輯這份職業,自己有了全新的感受——

首先,學習到的是如何修改新聞稿件。字斟句酌是基本功夫,前輩們對稿子的修改,往往詞語調換一個順序,或是改動一個字,全篇面貌格局便迥然不同。這種功夫並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過常年的積累,慢慢消化、感受、琢磨。

其次,學習到的是如何排兵佈陣。對編輯工作而言,一張報紙的版面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中呈現新聞,並根據稿件新聞價值排列組合,非常考水平。資深編輯們胸中自有千百種方式,面臨問題時遊刃有餘,處理方式總是讓我茅塞頓開。

當然,最重要的學習還是思想素質的提升。作為一名地方黨報編輯,要時刻牢記黨報承擔的職責與使命,不僅要編好稿件,還要加強學習,提升素養。新華社播發的重要稿件、人民日報刊載的重頭稿件,政治站位高,點線面結合,有故事、有細節、有思想。對自己而言,既要學習這些稿件的寫法,更要學習這些文章的思想。戴東原曾言:“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通過學習權威媒體的新聞稿件,能看到自己思想、業務上的差距,進而更加努力提升自我。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記者在平武白馬藏族鄉伊瓦岱惹村貧困戶家中採訪

一百多年前,藏家王懿榮在賣藥時,偶然發現龜甲、獸骨上刻著文字,由此發現甲骨文,從而從文獻材料上證實了商代的存在。三千多年前,將文字刻在龜甲上的先人們,同樣是在做時代的記錄者。對報紙編輯而言,不僅僅是做好一張報紙,因為今天的報紙內容就是明天的地方史料。

我就職的綿陽日報,既刊載有政治、經濟等宏大題材的新聞,也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新聞,可謂包羅萬象。作為一名編輯,做好本職工作最關鍵之處在於加強業務學習,每天的內容都是全新的,需要全神貫注,不能光憑已有的一點經驗馬虎處理。遇到疑難雜症,要及時向前輩請教。每天工作所總結出的常識、教訓要隨時記錄下來。對於一篇新聞稿件乃至整個版面的處理,都要通盤考慮,既要有點的打磨,也要有面的規劃。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工作能力。

兩百多年前,文字學家段玉裁被任命為川南一地知縣,他走馬上任後,想了解當地風俗民情,經查閱縣誌後大失所望,便決定重新主持修編,這便是今日很有名氣的《富順縣誌》。國家有史,地方有志,縣誌就是史書。十幾年後,幾十年後,這些塵封於檔案館、圖書館的報紙,雖已不具備新聞時效性了,卻因記錄了城市的發展而成為一部生動、鮮活的地方史書。每每想到此,我便為自己所從事的編輯工作而深感榮光。

我的20年組版生涯

□吳海英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時間過得真快,迄今我在綿陽日報從事組版工作已經整整20個年頭。

忙碌,但快樂著;緊張,並幸福著。這,可以說是我20年組版生涯的真實寫照。

因為工作性質,組版常常是在晚上進行。年復一年、夜復一夜,在一個個單調的鍵盤敲擊聲中,我度過了20個甘苦自知的“苦樂年華”。

20年來,每當看到一期期全新的《綿陽日報》呈現在讀者面前,我都會感到無比自豪。

因為,那裡面,裝著從我手裡精心編排出來的版面。大到版式設計、整體編排,小到圖文調整、細節處理,無不充溢著自己的執著與心血。

常年夜班,“兩點一線”。感覺最對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

記得孩子上六年級時得了急性肺炎,需要住院輸液,又面臨“小升初”,課程很緊,只有下午放學後才去輸液。等把孩子匆匆送進醫院之後,上夜班的時間也到了,“媽媽該去上班了,你有事就按床頭的呼叫器,護士姐姐會來幫你。”孩子懂事地點了點頭,對我說:“媽媽,不用擔心我,快去上班,要遲到了。”我背轉身,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但還是狠下心走了。

這樣的場景一直持續了11天。在孩子入院的第五天,醫生查房時看孩子還是一個人,忍不住給我打來電話質問:“你這個媽媽咋當的?工作比孩子還重要嗎?……”掛斷電話,我眼淚奪眶而出。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我也熱愛我的工作啊!

組版員的工作,也許在很多人眼裡,不值一提。但我堅信,只要自己用了心、盡了力,平凡的崗位照樣能書寫出人生的華彩。

辛苦不會白費,努力總有收穫。2014年12月20日,我組版的成綿樂客運專線通車的版面,獲得了四川新聞獎好版面獎。

回想起來,那可是編輯和我一次又一次反覆調整、打磨出來的。

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看上去總是那麼愉快、精力那麼充沛?我總是一笑置之。

說實在的,有時人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你用消極的心態,看見的就是烏雲密佈;你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就會發現陽光燦爛。雖然時常感到身心疲憊,但我始終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積極、樂觀地投入到每一天的組版工作中去。

永遠在路上 一直在收穫

□安達福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018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暨江油“一帶一路”李白文化節媒體見面會

幹了4年的記者,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品味酸甜苦辣,描繪動人畫面。

一路走來,沿途的“風景”是那麼迷人,讓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永遠在路上,一直在收穫。記者這個職業,讓我有緣瞭解到更多的故事,讓我在“徒步旅行”中做更好的自己。

2015年7月,我成為綿陽日報的一名實習記者,想起第一次寫新聞稿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那是一篇法院結案的稿子,當我滿懷信心交給蘇東華老師時,一盆冷水突然降臨。“你這是新聞稿嗎?時間、地點、事件背景等新聞要素都不齊全,最多算寫作文。”想起蘇老師當時的

點評,現在想來還忍不住為自己採寫粗糙感到汗顏。我學的是新聞專業,卻連最基本的新聞要素都沒寫清楚,簡直是“愚笨”。一路走來,我逐步成長起來,這離不開報社老師們的悉心教導。

2016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節點,這一年我由實習記者轉為正式記者,身份的轉變讓我意識到要擔當更多的責任。這年,我穿梭在科博會的現場,記錄一個個高精尖科技產品,書寫每一個感人的瞬間。“忙碌”成為這一年的代

名詞,一個個大型活動的到來,讓我這個“菜鳥”記者,忙得不可開交,但那也是我最充實的一年。這一年,讓我體會到記者這個職業的光榮,讓我領略到更多的風景。

2017年,我被委以重任,派駐鹽亭當駐縣記者,開始我心中沒底,因為專業知識和寫稿技能的不足,我對自己沒有信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如履薄冰地上路了……2017年12月21日,我來到柏梓鎮雲龍村採訪駐村第一書記龔珍林。

坐摩托、踏泥濘,進村入戶,與農戶暢談、走訪調研,傾聽各方意見建議……這是龔珍林工作的常態。當組織交給他任務時,正值女兒高考的重要時刻,但他不顧自身胰腺炎復發的危險,毅然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龔珍林說,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這簡單話語透出的強烈責任感,深深震撼了我,我不再躊躇滿懷。駐縣期間,我始終堅守崗位,努力把駐縣記者的工作做好,記錄和見證基層更多的感人故事。

提升綜合素養做合格報紙校對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胡兆新

我是人到中年才進入綿陽日報工作的。從最初不懂新聞的門外漢,逐漸對報紙校對工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慢慢懂得了如何做好報紙校對工作。這種轉變源於自己不斷的學習與積累。

記得上班的第一天,編輯的版子初樣放到了我的桌子上,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真的是無從下手,內心有惶恐也有些惴惴不安。沒辦法,硬著頭皮拿起版子看起來,我以前主要是以校對廣告為主,校對新聞版面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無從下筆,要改的地方不敢改,錯的字詞句自認為又是正確的。第一天的實際操作就出現了錯誤,看見版子上的一個“書聲琅琅”的“琅”字,就按自己的理解改成了“書聲朗朗”,也未去查字典和請教總校對。第二天這個錯誤的改動就出現在報社的公示欄裡,這個事對我觸動很大。

還有一次,版面上有個廣告,裡面的數字很多,由於自己的粗心大意,將一個數字給弄錯了。第二天,客戶打來電話質問,我記得當時自己身體在出冷汗,我緊張地不知道該如何向客戶解釋,只有不停說著道歉的話……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深認識到要做好報紙校對工作,努力做到不出錯或者少出錯,只有從自身找原因:提升業務水平,增強責任心,這是一個合格校對最基本的素養。要提升業務水平,需要日積月累地多讀多看多累積,我開始主動學習,從主校廣告的圈子裡跳出來,給自己重新定位,以便整理思路重新出發。

後來,我每天都從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平臺汲取相關知識,慢慢地,瞭解到更多報紙校對必須具備的各方面素養,認識到校對是編輯加工的延續,要對錯字、錯句有獨特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辨析力,善於從字裡行間尋找出隱藏其中的各種差錯,還要練就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專注力。

通過不間斷地學習積累,汲取好的經驗和方法,目前,我對報紙校對工作已駕輕就熟。

沒有高質量的校對,就沒有高質量的報紙。作為一名報紙校對,我會持續不斷地鑽研業務,豐富知識,以更積極的工作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