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开栏语>>>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之际,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如约临近。

近年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四向四做”,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用笔力和脚力书写发展业绩,用智慧和真情讲好绵阳故事,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凝聚了强大舆论力量、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在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特别报道《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共同回顾新闻背后的新闻故事,分享新闻工作者的苦乐人生。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

□宋长丰

乾隆时有个读书人叫周广业,据说编纂《四库全书》的许多博学鸿儒找他校勘,凡经他之手的书籍,皆为善本。古书校勘,其工作内容与方法,类似于今天的报刊编辑:裁剪剔除,增补校订。尽管报纸的历史不长,但“记录新闻”这样的写作手法,远可追溯至孔子作《春秋》。其实报社编辑,既是在编新闻,也是在修编一部活生生、滚烫烫的地方当代史。

我曾有三年记者生涯,一篇浅薄的稿子经编辑推敲之后,相当得体。功夫之深,令我肃然起敬。如今,我当编辑已快两个寒暑了,下班回家常伴随夕露晨风。对编辑这份职业,自己有了全新的感受——

首先,学习到的是如何修改新闻稿件。字斟句酌是基本功夫,前辈们对稿子的修改,往往词语调换一个顺序,或是改动一个字,全篇面貌格局便迥然不同。这种功夫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常年的积累,慢慢消化、感受、琢磨。

其次,学习到的是如何排兵布阵。对编辑工作而言,一张报纸的版面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中呈现新闻,并根据稿件新闻价值排列组合,非常考水平。资深编辑们胸中自有千百种方式,面临问题时游刃有余,处理方式总是让我茅塞顿开。

当然,最重要的学习还是思想素质的提升。作为一名地方党报编辑,要时刻牢记党报承担的职责与使命,不仅要编好稿件,还要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新华社播发的重要稿件、人民日报刊载的重头稿件,政治站位高,点线面结合,有故事、有细节、有思想。对自己而言,既要学习这些稿件的写法,更要学习这些文章的思想。戴东原曾言:“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通过学习权威媒体的新闻稿件,能看到自己思想、业务上的差距,进而更加努力提升自我。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在平武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贫困户家中采访

一百多年前,藏家王懿荣在卖药时,偶然发现龟甲、兽骨上刻着文字,由此发现甲骨文,从而从文献材料上证实了商代的存在。三千多年前,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的先人们,同样是在做时代的记录者。对报纸编辑而言,不仅仅是做好一张报纸,因为今天的报纸内容就是明天的地方史料。

我就职的绵阳日报,既刊载有政治、经济等宏大题材的新闻,也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可谓包罗万象。作为一名编辑,做好本职工作最关键之处在于加强业务学习,每天的内容都是全新的,需要全神贯注,不能光凭已有的一点经验马虎处理。遇到疑难杂症,要及时向前辈请教。每天工作所总结出的常识、教训要随时记录下来。对于一篇新闻稿件乃至整个版面的处理,都要通盘考虑,既要有点的打磨,也要有面的规划。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工作能力。

两百多年前,文字学家段玉裁被任命为川南一地知县,他走马上任后,想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经查阅县志后大失所望,便决定重新主持修编,这便是今日很有名气的《富顺县志》。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县志就是史书。十几年后,几十年后,这些尘封于档案馆、图书馆的报纸,虽已不具备新闻时效性了,却因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而成为一部生动、鲜活的地方史书。每每想到此,我便为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而深感荣光。

我的20年组版生涯

□吴海英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时间过得真快,迄今我在绵阳日报从事组版工作已经整整20个年头。

忙碌,但快乐着;紧张,并幸福着。这,可以说是我20年组版生涯的真实写照。

因为工作性质,组版常常是在晚上进行。年复一年、夜复一夜,在一个个单调的键盘敲击声中,我度过了20个甘苦自知的“苦乐年华”。

20年来,每当看到一期期全新的《绵阳日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因为,那里面,装着从我手里精心编排出来的版面。大到版式设计、整体编排,小到图文调整、细节处理,无不充溢着自己的执着与心血。

常年夜班,“两点一线”。感觉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

记得孩子上六年级时得了急性肺炎,需要住院输液,又面临“小升初”,课程很紧,只有下午放学后才去输液。等把孩子匆匆送进医院之后,上夜班的时间也到了,“妈妈该去上班了,你有事就按床头的呼叫器,护士姐姐会来帮你。”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对我说:“妈妈,不用担心我,快去上班,要迟到了。”我背转身,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狠下心走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了11天。在孩子入院的第五天,医生查房时看孩子还是一个人,忍不住给我打来电话质问:“你这个妈妈咋当的?工作比孩子还重要吗?……”挂断电话,我眼泪夺眶而出。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我也热爱我的工作啊!

组版员的工作,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我坚信,只要自己用了心、尽了力,平凡的岗位照样能书写出人生的华彩。

辛苦不会白费,努力总有收获。2014年12月20日,我组版的成绵乐客运专线通车的版面,获得了四川新闻奖好版面奖。

回想起来,那可是编辑和我一次又一次反复调整、打磨出来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看上去总是那么愉快、精力那么充沛?我总是一笑置之。

说实在的,有时人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你用消极的心态,看见的就是乌云密布;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会发现阳光灿烂。虽然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我始终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积极、乐观地投入到每一天的组版工作中去。

永远在路上 一直在收获

□安达福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018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江油“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媒体见面会

干了4年的记者,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品味酸甜苦辣,描绘动人画面。

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是那么迷人,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永远在路上,一直在收获。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有缘了解到更多的故事,让我在“徒步旅行”中做更好的自己。

2015年7月,我成为绵阳日报的一名实习记者,想起第一次写新闻稿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是一篇法院结案的稿子,当我满怀信心交给苏东华老师时,一盆冷水突然降临。“你这是新闻稿吗?时间、地点、事件背景等新闻要素都不齐全,最多算写作文。”想起苏老师当时的

点评,现在想来还忍不住为自己采写粗糙感到汗颜。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却连最基本的新闻要素都没写清楚,简直是“愚笨”。一路走来,我逐步成长起来,这离不开报社老师们的悉心教导。

2016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一年我由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身份的转变让我意识到要担当更多的责任。这年,我穿梭在科博会的现场,记录一个个高精尖科技产品,书写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忙碌”成为这一年的代

名词,一个个大型活动的到来,让我这个“菜鸟”记者,忙得不可开交,但那也是我最充实的一年。这一年,让我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的光荣,让我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2017年,我被委以重任,派驻盐亭当驻县记者,开始我心中没底,因为专业知识和写稿技能的不足,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如履薄冰地上路了……2017年12月21日,我来到柏梓镇云龙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龚珍林。

坐摩托、踏泥泞,进村入户,与农户畅谈、走访调研,倾听各方意见建议……这是龚珍林工作的常态。当组织交给他任务时,正值女儿高考的重要时刻,但他不顾自身胰腺炎复发的危险,毅然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龚珍林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简单话语透出的强烈责任感,深深震撼了我,我不再踌躇满怀。驻县期间,我始终坚守岗位,努力把驻县记者的工作做好,记录和见证基层更多的感人故事。

提升综合素养做合格报纸校对

第十九个记者节: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胡兆新

我是人到中年才进入绵阳日报工作的。从最初不懂新闻的门外汉,逐渐对报纸校对工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慢慢懂得了如何做好报纸校对工作。这种转变源于自己不断的学习与积累。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编辑的版子初样放到了我的桌子上,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真的是无从下手,内心有惶恐也有些惴惴不安。没办法,硬着头皮拿起版子看起来,我以前主要是以校对广告为主,校对新闻版面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无从下笔,要改的地方不敢改,错的字词句自认为又是正确的。第一天的实际操作就出现了错误,看见版子上的一个“书声琅琅”的“琅”字,就按自己的理解改成了“书声朗朗”,也未去查字典和请教总校对。第二天这个错误的改动就出现在报社的公示栏里,这个事对我触动很大。

还有一次,版面上有个广告,里面的数字很多,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将一个数字给弄错了。第二天,客户打来电话质问,我记得当时自己身体在出冷汗,我紧张地不知道该如何向客户解释,只有不停说着道歉的话……

通过这两件事,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好报纸校对工作,努力做到不出错或者少出错,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提升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是一个合格校对最基本的素养。要提升业务水平,需要日积月累地多读多看多累积,我开始主动学习,从主校广告的圈子里跳出来,给自己重新定位,以便整理思路重新出发。

后来,我每天都从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平台汲取相关知识,慢慢地,了解到更多报纸校对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素养,认识到校对是编辑加工的延续,要对错字、错句有独特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辨析力,善于从字里行间寻找出隐藏其中的各种差错,还要练就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专注力。

通过不间断地学习积累,汲取好的经验和方法,目前,我对报纸校对工作已驾轻就熟。

没有高质量的校对,就没有高质量的报纸。作为一名报纸校对,我会持续不断地钻研业务,丰富知识,以更积极的工作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